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娄嘉伦 《今传媒》2014,(6):65-66
目前,许多少儿节目编导在策划少儿电视节目时并没有真正的把握儿童对少儿节目的需要,导致节目的内容片面地从成人的角度对节目进行设计。而少儿节目的主持人主持节目的形式以及言语过分夸张导致节目和儿童实际偏离太大。作为少儿电视节目的编导在设计节目时应该以儿童为本,从儿童的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制作出儿童喜欢的节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儿童电视事业在全球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电视已经成为儿童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以CCTV少儿频道和欧美著名少儿节目为例,对儿童电视节目形态进行初探,为儿童电视节目走出困境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3.
尽管网络平台日趋发达,新媒体发展迅速,但是电视仍是我国近4亿儿童最常接触、最易接收其信息的媒介形态。因此少儿电视节目担当着满足少儿增长知识、了解社会需求的责任和义务。从大环境来看,我国少儿节目起步晚、发展迟缓,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那么地方台自办少儿节目又是怎样的境况呢?本文以石狮电视台自办少儿节目《种太阳》为例来浅谈现在县级台少儿节目的发展现况。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媒体在少儿电视节目制作领域已经成了世界级的领头羊。海外电视网络节目的购买者们越来越关注澳大利亚少儿节目的改革。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澳大利亚少儿电视节目能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这些少儿节目的革新对我国少儿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5.
刘珝 《新闻传播》2016,(4):81-81
少儿电视节目作为最贴近少儿生活的重要娱乐文化形式之一,在传播节目信息、传递节目内容的同时也无可避免的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建立对应的价值导向。随着少儿电视节目的不断发展,问题也开始日益凸显出来,如少儿节目中的成人化、原创力弱、说教性强、游戏趣味性弱等等。这些问题的显现既制约了少儿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少儿的健康成长。本文正是在此条件下研究少儿频道可开发的游戏节目类型,旨在促进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丰富少儿电视节目的可参与互动性,为广大的少儿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6.
王伟  张静 《新闻传播》2004,(5):31-31
儿童的想像对其身心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电视少儿节目编导,要想办好少儿电视节目,就应该多研究一些少儿心理学,重视儿童的想像力、启发儿童的想像力、引导儿童进行合理的想像,按照少儿心理学规律制作节目,这样就会使自己编导的少儿电视节目赢得更多的  相似文献   

7.
少儿电视节目主持同成人节目主持是不同的,因为少儿节目的对象是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其言行对节目的小观众今后的言行和价值观等影响很大。对于小观众来说,主持人传递的信息以及其主持节目中的行为很容易被他们所模仿。因此,少儿节目的主持人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在满足儿童娱乐需求的同时,为儿童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荧屏节目。本文就少儿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以及其在主持节目中的定位进行分析,以规范少儿节目主持人应有的教育责任和健康理念。  相似文献   

8.
电视是当今儿童求知和娱乐最喜爱的媒体之一。少儿节目的优劣品质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留心观察一下,当今少儿电视节目,可谓五花八门良莠不齐,虽说时不时有些许精品奉献观众,但也有不少少儿节目缺少内涵。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少儿节目的品位满足孩子们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怎样才能体现少儿群体的个性特质,笔者认为强化以儿童为主体的人本思想将是办好电视少儿节目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我国每天收看电视2小时左右的儿童近三亿人。但我国的国情和化背景决定了电视不仅要满足儿童的需求,还应肩负塑造和发展儿童健康人格和志趣的责任。为此在国家广电总局要求下陆续开办的各级少儿频道均提出以“尊重”和“引导”为核心的节目宗旨。实现“尊重”和“引导”的目标,电视节目内容的选择固然重要,但信息传播的形式也不可忽略,由于少儿更注重感官的刺激,“他们是按照形状、颜色、声音和形象来思维的”,因此,作为载体的节目形式直接关系到少儿在收看节目时的取舍。电视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视听兼备,声画并茂,欲使少儿电视节目负载的信息在电视信道中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电视节目在声画传播中应遵循并采取相应的电视语言手段及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关玲 《记者摇篮》2004,(9):22-23
目前少儿电视节目存在不少弊端,一是少儿节目“成人化”中国少儿电视的实践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少儿节目成人化”成为我国少儿节目的通病之一。许多少儿节目的编导,对儿童所需、所想并不真正了解,只是片面地从成人的角度出发来设计、编导节目;主持人则故意装成小孩儿样儿,说小孩儿话,以为这样便能吸引孩子。致使少儿节目言语夸张、动作做作,严重脱离少年儿童的实际。二是节目内  相似文献   

11.
范晓岚 《新闻通讯》2013,(10):51-52
少儿科普类电视节目有着引导青少年探索科学、认识世界的独特作用。许多科普类的电视节目都在寓教于乐上做文章,希望潜移默化地达到感染、影响和教育的目的。但综观目前的少儿科普电视节目,不仅数量少、原创性弱,节目质量也不容乐观,没有突出少儿节目特性,因此也无法吸引青少年和儿童观众的收看,而优漫卡通卫视的少儿科普电视节目——《聪明大发现》,把教育和娱乐有机结合,传授科学知识立足“玩”字,突出少儿爱游戏、爱动手的性格特性,探索出了一条少儿科普节目寓教于乐的新路。  相似文献   

12.
1994年 ,我国发表的《关于我国城市儿童接触电子媒介研究报告》指出 ,在众多的电子媒介中儿童接触率最高 ,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电视 ,必须充分重视电视节目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引导作用。作为当今媒介传播最具大众性的电视 ,如何加强电视节目的教育功能是这个时代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电视节目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冷静地去审视我们目前的少儿节目实际状况不难看出 ,有些节目未把强调少儿节目教育效果放在应有的位置 ,制作的节目有的信息量太小 ,有的教育的方位偏于灌输 ,过于生硬。工作有差距 ,当然就会有潜力 ,…  相似文献   

13.
胡明 《新闻传播》2013,(2):22+24
少儿节目制作要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和发展特性,增强娱乐性导向,成人化视角要适度,切不可失去童心童泯。在现代媒体肆意张扬的时期,少年儿童受电视媒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我们要大力加强电视节目的规范性,在娱乐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伦理法治的教育。电视少儿节目应以儿童为本的制作理念,儿童受电视潜移默化的影响巨大,对很多孩子来说,电视是伙伴,是朋友,甚至是"保姆",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把握好少儿节目中娱乐性和教育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集竞赛、娱乐、益智等于一体的具有新型创作内容和多变创作形式的少儿真人秀节目,在得到儿童追捧和学者研究的同时也衍生出了很多问题.节目质量下滑,节目商业化严重、不符合"儿童本位"思想、缺乏原创、缺失民族符号等都对我国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误导,背离了少儿节目制作的初衷.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结合一些代表性的少儿真人秀节目,希望能对我国少儿真人秀节目提出一些建议和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5.
少儿电视节目的主体是儿童,少年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要了解儿童的需求,做出孩子们喜爱的节目就离不开"三进",即进校园、进家庭、进社会。本文通过少儿节目"三进"实践的总结,提出创新和提升"三进",促进少儿电视节目产生更大社会效应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少年儿童日益增长的观看需要,以中央电视台为主及各省市电视台纷纷推出了面向儿童的少儿频道。从目前来看,少儿频道的发展势头良好,已经成为电视台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少儿频道的快速发展,收视率成为了衡量少儿频道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由此对少儿电视节目的编排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加强并优化少儿电视节目编排使之成为提高收视率的重要手段,成为了少儿电视节目编导面临的新问题。有研究表明,节目质量和名牌节目固然对观众的收视选择有很大影响,但由于电视传播的线性规律,电视观众无法像报纸读者那样自由选择爱看的内容,因而电视节目的编排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收视率。因此,重视在不同时段怎样编排、编排什么内容的节目,是提高频道整体收视率的一个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7.
儿童电视节目是电视节目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的少儿电视节目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总体上还不尽如人意,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调查观众不满意目前的少儿频道。鉴于此,本文对我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完善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电视少儿节目创作需遵循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平 《声屏世界》2009,(10):40-40
坚持以儿童为本的原则。少儿节目坚持“以儿童为本”,就是把每一个儿童当做电视节目到达的目标对象,确立和尊重儿童在电视节目的参与和收看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一切工作都应该为满足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着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鲜明的个性,尤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少儿电视节目是一类以儿童为收视对象和表现主体,内容和形式都具有鲜明儿童特色的电视节目,是当今为数不多的专以目标受众为定位的节目之一。儿童电视节目内容的开发制作要紧紧以儿童为主题,努力培养少年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格,真正起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电视主导少年儿童课余生活的今天,儿童电视节目对少儿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中国和澳大利亚儿童电视节目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目前中国儿童电视节目普遍存在受众城市化、广告密集化、暴力元素普遍化等问题,应当在儿童受众对象更加明确、节目类型更加多样、节目内涵更加丰富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