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西关小姐"被称为广府文化的明珠,岭南文化的经典,其形象变迁成为岭南女性形象转变的先声.20世纪初,"西关小姐"的服饰逐步体现出开放性、多样性和功能性的特色,体现了岭南女性时尚典范、社会精英的新形象.这种变化,不但是满汉融合,中西交流的结果,更是近代岭南,乃至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与市民社会崛起的彰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新闻框架和固定成见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探讨了1979-2005年间我国大陆主流报纸媒体上的党员形象和经济/知识精英形象。研究发现,党员框架和精英框架刻意分离——党员避免被描绘为精英,精英亦避免被描绘为党员。党员框架滞后于时代要求,而精英框架获得优势表达。这并不符合时代赋予党员的新内涵,亦不符合社会现实。这一结论提示媒介,有关党员的报道应走出过度意识形态化的藩篱。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有机且符合逻辑地贯通了“形象”研究和“刻板印象”、“新闻框架分析”等理论,且对此做出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3.
相关研究表明,媒体经常将女性边缘化,女性在媒体上被展现为形象刻板的符号,充当着"被看"的客体。我国的大众传媒仍以男性话语权为中心,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女权运动的开展,媒体中女性形象也越来越多样化,女性形象从以往的以家庭为主转为独立的职业形象。但是,即便是这样,媒体塑造的女性形象与女性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仍有很大差别。本文探讨了媒体是怎样对女性形象进行刻板化塑造的,并探究了其中的原因以及促进媒介多元呈现女性形象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关注媒介再现的女性工作者形象,相较于过去对于女性呈现的"他者化"和"被偏见",本文以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妇女网》上对于女性工作者的88条新闻报道文本为研究对象,辅以幻想主题分析法对其进行演绎,突出女性工作者在职业、性别、国家上的角色形象,并建构出中国妇女网在女性形象特质、叙事特质、议题特质上的语艺视野,表征出中国妇女网客观真实公正地呈现了女性工作者的媒介形象,在促进男女平等的道路上以及正确引导公众舆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三家媒体2009-2018年关于女性农民工群体的报道进行分析。试图探寻女性农民工群体媒介形象的变迁,比较三家媒体对女性农民工媒介建构的差异,剖析媒介在女性农民工形象传播中的得失,为媒体客观公正地反映女性农民工群体形象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2013年后关于女性农民工的报道数量开始快速下降,叙事类型发生转变,女性农民工形象相较之前有所改善。总体上,女性农民工在媒体上呈现的形象表现为正负面报道极端化。  相似文献   

6.
正在现代广告中,广告商最常使用的是女性形象,广告中的女性经常以美丽、健康、迷人、积极的形象出现在荧屏上,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引起受众的关注,并且增强了与广告产品相关特质、功能的联系。女性形象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存在两种发展趋势:一方面,女性形象成为商业广告中的一种"注意力经济",即用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另一方面,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不但体现了社会大众和主流对女性的价值标准定位,而且广告塑造的女性形象也必然会影响受众原有的女性观,强化自己所传播倡导的女性观,从而影响女性观的重塑。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积极意义广告为女性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历史变迁的背景下,《玲珑》杂志应运而生。对《玲珑》对女性自身形象和社会形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玲珑》杂志引进西方潮流,号召女性在自身形象上重视外在端庄秀丽、精神积极,注重自身的内涵修养;在社会形象上,强调女性要有事业心和独立性,还要维持家庭的幸福美满。此外对办刊者的办刊行为进行了研究,《玲珑》杂志虽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但其办刊者在对女性形象的认识和新时代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仍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内市场上的男性杂志,各自都有自己的定位。如综合性的男士时尚读本《时尚先生》;提供心理、生理健康资讯的时尚专业性杂志《时尚健康.男士》;满足男人对女性消费需求幻想的时尚嬉皮杂志《男人装》;告诉男人如何穿更帅的《男士风尚》;提升男士形象塑造和品位修炼的《芭莎男士》;发掘和关注男人梦想的精英时尚  相似文献   

9.
高杨 《新闻传播》2010,(6):166-166
电视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视上一些女性形象以及所表现的女性主题往往出现一些倾向.这就形成了女性受众在观念上的一些偏差.也造成了电视媒介表达女性的某些局限。同时电视影像中建构的女性形象和所表现的女性主题再生产了女性的欲望。本文旨在展现电视影像中的女性形象.并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影像与欲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原型理论引入到电视广告中感情女性这一类典型形象塑造的研究中来,讨论出现在电视广告中的感情女性形象,这些形象是如何植根在古代并延续到现代,中西的神话原型是如何同时作用在今天中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上。并进一步地研究探索这些女性形象如何塑造着我们和我们所处的环境,它反映了当代人怎样的审美特点与要求。  相似文献   

11.
邢瑞  罗婷婷 《青年记者》2009,(21):75-76
当前国内市场上的男性杂志,各自都有自己的定位。如综合性的男士时尚读本《时尚先生》,提供心理、生理健康资讯的时尚专业性杂志《时尚健康·男士》;满足男人对女性消费需求幻想的时尚嬉皮杂志《男人装》;告诉男人如何穿更帅的Ⅸ男士风尚》,提升男士形象塑造和品位修炼的《芭莎男士》,发掘和关注男人梦想的精英时尚杂志《名牌》等。  相似文献   

12.
张诗蒂 《新闻界》2002,(2):37-39
妇女在社会生活中至少发挥了一半的作用。然而人们对女性的评价有时却难保公平,这种认识上的误差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新闻媒体的误导,它对社会的负面效应是很难估量的。新闻媒体如何端正观念,客观公正地反映女性题材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人们通过记者的“眼睛”看到和通过媒体的“喉舌”听到女性的形象到底是什么:女性受苦受难,女性又坚韧不拔;女性是弱者,女性又是强者;女性是爱的使者,女性又是恶的化身……女性的形象如此复杂,新闻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女性社会形象的整体评价。一、传媒活动中的女…  相似文献   

13.
基于女性与传播研究的背景,本文对1990年始《中国妇女报》和《重庆晚报》中的女性报道进行了梳理,分析在新闻报道中女性形象的变迁。同时,横向比较两份报纸,分析国内党报与都市报在构建女性形象上的异同,使女性形象研究更加立体。总体来看,《中国妇女报》构建了一批自立自强,并具有较高学历的职业女性形象,并且关注每个时期女性群体出现的问题及取得的最新进步。《重庆晚报》对女性的评价态度越来越客观,但依然没有摆脱少许偏见。通过横向对比发现,社会普通大众对于女性形象的认识与国家意识形态对女性的解读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相似文献   

14.
郑妍 《视听界》2004,(3):38-39
《中国妇女》杂志在2001年上半年针对女性,策划、组织了有关女性和大众传媒的问卷调查,当问到“您是否认为大众传媒存在对妇女的偏见时”,81.96%的人认为“存在”,认为“不存在”的仅占9.02%,还有7.69%的人表示“没有感觉”。从这一数据中,可以看到今天的大众传媒仍然是男性话语占据着主流地位,对女性的形象塑造和符号认知也仍然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打上了男性话语的烙印。本文主要对电视上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考察男性话语系统中女性荧幕形象的塑造和诠释。荧幕上的女性形象塑造女性形象是电视荧幕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闻报道、广告,还是电视剧,女性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小说<了犹未了>中主人公齐思逸在这个越来越走向高度商业化的社会,以其身上所体现的精英文化精神,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象.同时,正是精英文化的历史积淀及其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所显示的强固,铸就了当今时代齐思逸这样一种知识分子的典型.毫无疑问,小说创造的齐思逸的精英文化形象,对我们认识今天精英文化传播中的许多问题,必然能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实践中,延安《解放日报》着力建构符合革命意识形态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交织于民族主义和妇女主义含义之中,并逐步摆脱传统贤妻良母形象变身为革命的新女性,处于阶级话语的框定之中。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在整体上的解放内涵得到充分挖掘和有力放大,实现了在一个男性占据权力中心的社会,弱势女性与强势男性并肩作战的神话。  相似文献   

17.
体育运动最初以男性参与者为主,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从事和关注体育运动,文章通过研究CCTV5在里约奥运会期间刊登于官网的组图报道,发现在体育新闻摄影中,女性运动员具有矛盾的形象:既具有赛场上努力拼搏的民族英雄形象,同时大量赛场下的照片又塑造了感性、柔情的形象。通过研究发现,在体育新闻摄影中,女性运动员参与的体育项目报道数量少于男性运动员参与的项目报道数量,而女性运动员的形象依旧以阴柔美等传统形象为主。  相似文献   

18.
戈银银 《新闻世界》2014,(6):193-194
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带有鲜明的性别属性。从提线木偶般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到逐渐觉醒挣脱兴起女性主义思潮,发展为独立自信形象,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变迁是对性别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挣脱,也是思想上的革新和崛起。但广告在对女性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以男权话语阴影下的女性主义广告为例,明显的呈现出男权话语与女权主义的矛盾,解决这一迷思对重新构建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彭京 《湖南档案》2009,(5):46-48
海岩创作的文学作品能够与影视作品联姻,与其成功塑造的女性形象密不可分。他的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喜欢那些在个性与品行上不够完美的女性,或许只有这样的女人才容易上演人生与命运的悲剧。不幸的女人各有各的不幸,作者善用对比、衬托、反照的手法把一群各有千秋的女性形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以来城市题材国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总体上分为以下几类:没有得到准确再现的少女人物、卡通化的都市潮女形象、被日常化处理的"女疯子"形象、无力的母亲形象以及外来妹形象。这一系列银幕女性形象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新世纪以来全球化、商品化、消费主义多重语境下大陆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