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国超 《新闻窗》2013,(6):22-25
新媒体时代的报业竞争异常激烈,广播电视报也不例外,这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辉煌的纸媒,21世纪一开始就出现了新的变化,2005年成为拐点,发行量和广告收入逐年萎缩,全国大多数广播电视报走向衰落,入不敷出,陷入了困境。创新广播电视报经营,积极探索广播电视报发展新模式,成为当代广播电视报经营者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戴刚 《新闻传播》2023,(17):90-92
新媒体环境下,纸媒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必须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守正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巴中广播电视报进行了很好的探索。文中分析了报纸在新媒体时代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同时分析了纸媒所具备的优势。在此基础上,结合巴中广播电视报的实践,对纸媒发展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希望可以为新媒体时代的纸媒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到本世纪初的近20年时间里,广播电视报成就了令其他媒体垂涎的传奇.而这个传奇,在层出不穷的新媒体面前最终成为一个"美丽的传说".彻底转变陈旧的办报理念,树立新媒体意识,尤其是注重"纸"外传播……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报的经营思路和手段也必须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4.
网络、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三类传统媒体三足鼎立的态势。原本就在竞争格局中处于弱势的广播电视报,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加之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愈来愈呈“碎片化”,导致人们阅读报纸的时间越来越少。非时政类报刊面临全面转企,所有地方广播电视报均列其中,由此,地方广播电视报转型的课题愈来愈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全媒体演进和移动互联的推动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走到了时代的交汇口,广播影视报刊深感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如何突出重围,创新经营模式,实现新媒体背景下的顺利转型,成为每一家广播电视报亟需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安阳广播电视报社积极转变角色,大胆调整经营思路,在多元化经营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孙力 《声屏世界》2017,(7):45-47
文章以安徽广播电视报社的探索实践为例,提出了广播电视报"精准定位、融合发展"的发展之路,即办报定位坚持围绕广播电视宣传不动摇,突出带"电"优势;紧盯百姓娱乐生活生活需求,体现服务创造价值.发展战略上,开拓创新,大力发展新媒体内容;着力打造包括新媒体在内的立体办报架构,构建媒体融合格局.最后得出精准的内容定位、 新媒体模式的创新、新老媒体融合发展,是广播电视报在新媒体时代的着力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荆婵 《青年记者》2008,(12):112
广播电视报作为一个边缘媒体,在晚报都市报的挤压下,已经走得步履蹒跚.很多人对广播电视报的生存意义产生了质疑,认为它最终将淡出历史舞台.事实上,广播电视报不仅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只要广播电视存在一天,广播电视报就有其生存的意义.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广播电视报重新走近百姓,走人家庭.下面我们就从石家庄广播电视报<声屏之友>的改版成功来分析一下广播电视报的生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阿丙 《新闻天地》2002,(6):19-20
一、现实呼唤新编排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伴生物。这个与广播、电视相伴随的新媒体的兴起、发展,得益于电视节目的日益丰富和电视频道的增多,更得益于电视节目预告表的特殊作用。所以至今还有许多人认为广播电视报是节目报。尽管这种认识存在偏颇,但还是说明了广播电视报和节目预告表的关系。事实也是如此,广播电视报人一直视节目预告表为广播电视报赖以生存的命根子。但是,广播电视报的节目预告表的编排方式却是几十年一贯制,以电视台为单位,以播出时间和电视节目先后为顺序。这种编排方式在电视频道少、电视节目不车富,观众选择空间不大的时期是可行的,但是随着电视频道越来越多,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观众选择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报作为一个边缘媒体,在晚报都市报的挤压下,已经走得步履蹒跚。很多人对广播电视报的生存意义产生了质疑,认为它最终将淡出历史舞台。事实上,广播电视报不仅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只要广播电视存在一天,广播电视报就有其生存的意义。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广播电视报重新走近百姓,走人家庭。下面我们就从石家庄广播电视报《声屏之友》的改版成功来分析一下广播电视报的生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苏鹏 《新闻采编》2009,(1):33-34
广播电视报是服务于广播电视系统的行业报,也是服务于家庭的纯个人订阅的娱乐报,伴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报经历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快速成长和辉煌,由于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互联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报也出现了行业性衰退。广播电视报的出路在哪里?如何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促进广播电视报的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媒体结构变化,新媒体涌现,带来竞争的加剧.当前,城市广播电视报的生存与发展形势严峻,除少数报社运营正常外,更多的是面临困境.作为一个广播电视报的经营者,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一张报纸能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自身内容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我国新媒体快速发展壮大,对报业等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冲击。异军突起的新媒体正在逐渐消解纸媒的优势,而其中属于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广播电视报更是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广电报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应该如何应对呢?确立市场取向的发展定位长期以来,广电报业内通行着一种叫"带电作业"的做法,意为广播电视报采编的内容应是广播、电视的播出信息。我国广电报诞生至今,这种做法一直被当作办报理念遵循着,但它犹如"带着镣铐跳舞",桎梏着广电报的发展。笔者认为,在  相似文献   

13.
王成松  孙力 《传媒》2000,(2):27-29
安徽广播电视报如同所有的省级广播电视报一样,曾经有过发行量超百万份的辉煌,但在报纸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尤其是各地市广播电视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以后,省广播电视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全国目前有340家广播电视报,发不出工资或发部分工资的报社已达100多家,效益好的屈指可数,年收入超过1000万的不到10家。唐山、太原、苏州广播电视报是城市广播电视报的领头羊,它们在全国广播电视报效益普遍下滑的大背景下,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广告收入连年上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作为广播电视宣传延伸和补充的广播电视报也日趋成熟。从过去单一的节目预告单发展成一张立足声屏、辐射社会的全方位、多功能的家庭服务类综合性报纸,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标志,便是副刊的崛起。广播电视报副刊的兴办,使之从附属于广播电视的传统定势中解脱出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增强了竞争的活力。在当今越来越多的日报、晚报乃至各种行业报纷纷抢占广播电视园地、广播电视报面临严重挑战的情势下,如何办好广播电视报的副刊,在内容的取舍和版面栏目的设置上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使广播电视报扬长弃短,以其独具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立于不败之地,成了摆在广播电视报编辑记者面前的一大课题。为此,本刊特编发《湖南广播电视报》楚望霓、《江西广播电视报》吴文滨、田海宏三位同志撰写的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广播电视报副刊的特性、地位、功用及发展前景作一番探讨,供从事广播电视报采编工作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全国有320家广播电视报刊,其中,刊物40家左右,电影报刊10家,其余的,都是广播电视报。广电系统的这么多报刊在全国各系统各行业中绝无仅有。在历史上,广播电视报的兴起,为广播电视尤其是电视的快速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20多年前,大部分家庭都靠电视报上的节目表收看电视节目,各省市的电视报,动辄发行十几、几十万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资讯越来越发达,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使广播电视报的功能迅速衰减。就全  相似文献   

17.
李红旗 《报刊之友》2012,(8):112-114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在自身举步维艰的困境中,广播电视报的转型迫在眉睫。一些省级、城市广播电视报进行了大胆、激进的转型,业内人士和专家们也从理论上对广播电视报的转型进行了探讨。广播电视报的转型应从自身的现实情况出发,在读者群体、报纸内容、报纸形态上实行转型,以中老年人群为目标读者,在报纸内容上与广电适度疏离,把握发展趋势,从而闯出一片新天地,在市场上得以长期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红旗 《今传媒》2012,(8):112-114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在自身举步维艰的困境中,广播电视报的转型迫在眉睫。一些省级、城市广播电视报进行了大胆、激进的转型,业内人士和专家们也从理论上对广播电视报的转型进行了探讨。广播电视报的转型应从自身的现实情况出发,在读者群体、报纸内容、报纸形态上实行转型,以中老年人群为目标读者,在报纸内容上与广电适度疏离,把握发展趋势,从而闯出一片新天地,在市场上得以长期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广播电视报是一份依托广播电视媒体成长起来的家庭生活报,它主要以预告广播电视节目和介绍影视看点、娱乐消息为主的一份走入百姓家庭的报纸。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播电视报在媒体与受众的沟通与交流中作出过突出的贡献。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广播电视报的功能被削弱或替代,面临越来越大的发展压力,在党报和晚报的挤压下,广播电视报更是举步维艰。因此,在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报  相似文献   

20.
媒体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广播电视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普遍缺乏优秀人才,严重制约了广播电视报事业的发展。笔者根据在广播电视报多年的工作经历,提出了如何突破广播电视报人才队伍建设瓶颈的几项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