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冉胜刚 《大观周刊》2012,(27):65-6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广大农村基层开展了村民自治这一民主方式的探索和尝试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村村民自治工作的逐步发展和推进,一些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这些问题的暴露,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农村村民自治的改革思路,在把握好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更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以进一步推进农村村民自治工作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个体生活方式和权利救济手段的“元创新”和“微变革”,也推动了公众对乡村病患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以乡村病患群体为研究对象,从弱势群体的媒介救助现象入手,在研究已有私力救济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深度访谈的方式分析私力救济对乡村病患这一特殊群体的纾困作用。研究发现,水滴筹平台从接触—使用—效果—未来影响四个方面对乡村病患群体产生了实质性的纾困作用。同时,问题作为纾困路径的衍生物依旧存在,针对这些问题,平台和患者应携手共克难题。  相似文献   

3.
猴盾,闽东一个普通的畲族村庄。这里,不仅以风光秀丽的“绿色银行”著称,而且以红红火火的“农家文化”吸引人的眼球——村民像城里人一样,可随时到“文化超市”看书、健身、上网;入夜或在露天广场看电影、或轻歌曼舞、或品茗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现象,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推动着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劾变革。科技新闻已经成为媒体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大众媒体在当代科学普及、提高国民素质中也扮演着越来越直接而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发展导致村民的身份观念出现离散化,村民的乡土认同和身份认同逐渐消散。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祠堂作为重要的媒介域在村民群体身份认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发现,乡村祠堂一方面通过符号媒介向村民传递着各式信息,勾起其历史记忆和集体记忆,与此同时,在仪式化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能量将村民的情感连接,以获得群体身份认同;另一方面,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村民通过新媒体以虚拟在场的方式参与围绕乡村祠堂展开的仪式活动,在网络公共平台传递价值信仰和共享仪式意义,加固群体身份认同,促进群体有机团结。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21,(9):58-64
我国提出乡村振兴的农村发展战略,而乡村振兴依赖于良好的乡村基层治理。在提高乡村基层治理水平中,媒介可以发挥何种作用?本文通过对成都郫都区战旗村的观察和对村民的访谈,描绘出媒介参与基层治理的现状,尤其认为在乡村基层媒介存在"结构性匮乏"的问题,即在媒介和信息高度过剩的"媒介化社会"里,基层却面临主流性、主体性、主动性媒介缺乏的状况,制约了村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可能性。文章提出了改变这种情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德清县一村民小组组长代表村民要求化工厂搬迁,却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逮捕。当越来越多化工厂搬离城市进入乡村后,乡村环保维权也正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8.
自媒体的出现不但极大地推动了媒体行业的进步,也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本文分析了自媒体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及现阶段电视民生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电视民生新闻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论近代环渤海地区社会生活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俊旗 《历史档案》2000,(3):113-119
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环渤海地区(主要是指今河北、辽宁、山东三省的沿海地区和北京、天津)的社会生活领域与全国一样经历了猛烈的变革,又带有自己鲜明的地域特色,其生活层面既出现“西化倾向’,又有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与更新。探究变革的推力,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三重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外来社会生活方式的进入(外力)、国内引入机制的形成(内力一)、传统生活方式本身的惯性力(内力二),三者共同引发和推动了社会生活领域的变革,这是环渤海地区以至近代中国的普遍社会现象。本文将探讨在社会生活变革中的三重推力及不同推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投影及其整合,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不仅仅要塑形,同时也要铸魂,而其灵魂就是文化建设。短视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特有的传播符号,不仅在乡村建设中扮演着文化载体的角色,还不断推动着乡村文化的外向型传播。在短视频的赋能之下,乡村文化的传播有了新的路径,其碎片化、门槛低、易操作等特点,使得乡村文化类内容创作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的相关扶植策略也使得传播乡村文化、展示乡村生活类的短视频有了更多的流量与关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短视频在乡村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指出了乡村文化类短视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文化类短视频未来的传播策略,为乡村短视频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期刊的电子化、网络化是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它改变着人们传递、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方式,也推动着图书馆工作的变革、创新与发展。目前我国学术期刊信息化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本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参考献3。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推动着世界各国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科技并不仅仅是枯燥的数据、单一的实验,其发展中始终存在着伦理问题。随着现代科技对社会生活的深度介入,对科技新成果的认识不能停留在简单认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陈显军 《新闻窗》2007,(6):48-49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生产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伴随着思维、工作、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对于新闻、文化、娱乐、健康、金融、交通等方面的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需要面越来越广;同时,需求的方式也发生着深刻变化。传媒的发展推动了这种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着传媒自身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劳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在给人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向各国的政府管理者提出了挑战。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它已成为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推动政府工作的窗口和平台,同时也日益成为新的意见表达渠道。探讨网上言论自由与社会安全之间的关系,实现政府、媒体和网民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摆在政府和媒体面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5.
迅猛发展的网络时代,正在推动着传统的阅读方式和传播方式发生越来越深刻明显的变化。应运而生的新媒体,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促使传播业界拓展观察视野、改变思维方式,以认真的思考和及时的行动,去直面挑战,去把握机遇。4月3日,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举办的"传播变化及其未来"研讨会上,传播领域的多位专家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我们的思维需要注入"新媒体",从而使认识更清醒一些,把握机遇的眼光更前瞻一些。本版摘登与会专家的发言,以供读者思考。  相似文献   

16.
吴刚 《编辑之友》1997,(2):26-27
一、“对策研究”在经济类学术期刊中的作用。随着找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经济类期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济类期刊正面临着以自身的调适,来适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革所提出的挑战。目前在一些经济类学术期刊兴起的“对策研究”现象,就是一种寻求更加切合经济生活需要的办刊方式的有益尝试,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7.
昨天,一个普通的星期三,昆山市周庄镇金旺村的860名村民各自投出了神圣的一票,直选自己心目中的村民委员会主任和委员。美国前总统卡特自愿来观摩这个苏州乡村村委会的整个选举过程,做一名普通而又特殊的外国观众。  相似文献   

18.
出版业正面临着自诞生以来最重大的一次变革。短短十多年间的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对人们的阅读方式、知识和信息获取方式,甚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其发展之快疾、  相似文献   

19.
植子伦 《出版广角》2021,(10):91-94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之一,农家书屋在文化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振兴背景下,激活农家书屋"智志"扶助的载体作用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以消费者行为理论为支撑,对广西3县设有农家书屋的行政村的718位村民进行调查发现:接受阅读体验(建议)可提高读者的阅读收益,阅读体验(现状)和阅读体验(建议)在阅读预期目标和阅读收益中存在中介效应;进而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关注村民阅读目标、优化村民阅读体验和增加村民阅读收益等激活路径.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随着新技术与产业的不断创新发展,正引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嬗变,也推动着媒体传播行为与方式的深刻变革。著名传播学者塞弗将目前传统媒体要迎接的变革,总结为3P媒介,即便携式的(PORTABLE)、个性化的(PERSONALIZED)、交互式的(PARTICIPAT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