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2012年12月,新闻集团宣布于12月底关闭《The Daily》。这份背靠传媒航母打造的iPad付费新闻阅读产品的停刊,在国内业界引起广泛关注。时值传统纸媒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The Daily》的停刊无疑给业界泼了一瓢凉水。探究和反思《The Daily》停刊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2016年11月13日,《京华时报》宣布从2017年1月1日起休刊,与此同时保留了《京华时报》新媒体业务;此后的两天,《东方早报》宣布于2017年1月1日起停刊,所有员工整体转入澎湃新闻网。越来越多传统纸媒的关停和媒体人的离职,让不断鼓吹“纸媒消亡”的悲观主义者一路高唱,传统纸媒转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2016年,对于许多传统媒体来说,真正的冬天来了. 仅仅2016年1月1日当天,就有《今日早报》、《九江晨报》、《昭通日报鹤都晚刊》三家纸媒宣布停刊.近年来,包括《新闻晚报》、《生活新报》、《上海商报》、《长株潭报》在内,已有不少纸媒相继宣布停刊或休刊.而9月27日,《河南青年报》一纸解散公告,其中的悲凉与无奈,在传媒界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相似文献   

4.
田然 《传媒》2017,(16)
2016年3月26日,英国《独立报》宣布纸质版停刊,并在第一时间推出"The Independent Daily Edition"APP.至此,有着30多年历史的《独立报》完全脱去了"纸媒"外衣,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独立报》的数字化转型,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据调查显示,与传统纸质版的效益萎缩相比,《独立报》网络版仅用三年时间便扭转了亏损局面,并成为英国最具市场潜力的新闻报纸网站.笔者希望通过对《独立报》数字化转型路径的研究,为国内传统纸媒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岁末年初,又看到了纸媒休刊、停刊或者停出纸质版的消息。这已经成为近七八年来的一个常态。是不是所有纸媒都不行了?答案是否定的,比如各级党报,再比如文学类期刊。党报的“逆势上扬”说得已经比较多了,这里着重说一下文学类期刊的“处变不惊”。  相似文献   

6.
詹新惠 《青年记者》2021,(2):125-125
倒下一家都市报,后面若能成长出若干个垂直领域的、服务于分众用户的订阅号、小程序,满足小众群体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会是一种真正的蝶变和新生。近几年,每每新年伊始,总会传出某某纸媒又停刊、休刊的消息,今年也不例外,据笔者所见到的信息,又有8家纸媒宣布停刊或休刊。  相似文献   

7.
这两年,传统媒体行业特别是纸媒行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身陷巨大困境而不能自拔。2017年,国内不少纸媒停刊,《海峡消费报》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小心应对,谋求突破,在"政府公共服务"合作方面获得一线生机。  相似文献   

8.
2016年11月13日,《京华时报》宣布从2017年1月1日起休刊,与此同时保留了《京华时报》新媒体业务;此后的两天,《东方早报》宣布于2017年1月1日起停刊,所有员工整体转入澎湃新闻网.越来越多传统纸媒的关停和媒体人的离职,让不断鼓吹"纸媒消亡"的悲观主义者一路高唱,传统纸媒转型势在必行.2017年,从"两微一端"到"三微一端",这一对微平台提法的细微变化,不仅显示出新媒体时代极快的更新频率,更表明传统纸媒已加入微平台这一战场,传统纸媒发展自身微平台已是大势所趋,如何提升微平台的传播力也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9.
刘大正 《青年记者》2016,(36):102-103
“目光所及之处,必是财富聚集之所”,在媒体的影响力经济背景下,纸媒人越来越感觉到受众注意力的大幅转移.纸媒特别是都市生活类报纸在风行20余年之后,逐渐进入衰退趋势.由于影响力的下降,不管是发行量还是广告经营,多数出现断崖式下滑,休刊停刊者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0.
曹林 《青年记者》2021,(3):112-112
从各种技术装置和新媒体迷思中走出来,回归本真的自我和本真的内容,才不会在迷茫、焦虑和内卷中浪费新闻生命。每到岁末年初,都会有一些报纸宣布停刊,然后就有一些人站出来宣称:纸媒死了。一句名言怎么说来着,不理解有些人为什么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手拿几个普通个案孤例,却能自信满满地做出惊天判断。停刊的是几家具体报纸,怎么作为全称、集合概念的"纸媒"就死了?你知道全国有多少家纸媒吗?你知道每年有多少个所谓新媒体自媒体死去吗?  相似文献   

11.
刘晓华 《青年记者》2016,(23):65-66
在新媒体蔚然成风的现实下,纸媒的冬天不再是专家的预言.《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时代》杂志、《新闻周刊》、香港《成报》、《外滩画报》……一些曾经享誉业界、经典权威的纸媒或破产、或停刊、或转型,使这个寒冬愈发寒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2014年就有超过30家纸媒停刊,到了2015年,又有30多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纸媒倒在了2016年第一缕阳光到来之前.  相似文献   

12.
黄薏 《编辑学刊》2011,(2):86-88
近年来,传统纸媒所占的市场份额正日益萎缩,境遇堪忧。法国《解放报》停刊、美国知名行业杂志《电视周刊》停止发行纸质版。近期,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也宣布,他们将不会再出版《牛津英语大辞典》的纸质版本。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报纸销量持续下滑,唱衰纸媒之声不绝于耳。2011年美国有151家日报关闭,这一数字超过了美国日报出版总数的10%。国内纸媒似乎也迎来了停刊潮,2013年12月23日《新闻晚报》的停刊更是让不少纸媒人唏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无论美国还是全球范围内其他国家的新闻媒体,都在积极探索模式创新。众筹新闻在国内能否实现从星火到燎原的发展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蔡雯 《新闻记者》2012,(5):17-21
传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化媒体的崛起,使媒体格局的变动加剧。2012年到来前后,与此相关的信息时有发布,比如多家机构公开了政务微博的评估报告,一些纸媒宣布停刊或改版,更多的传统媒体集团宣告实施"全媒体战略"等等。如果把这些零散的信息综合起来分析,不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末,美国著名新闻时事类杂志Newsweek(《新闻周刊》)宣布从2013年起将不再发行纸质版。纸质媒体面临着来自新兴媒体的巨大挑战。本文试以《新闻周刊》纸质版停刊事件作为起点,从媒体的内容、媒介影响、广告模式等方面分析当下纸媒面对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刘江 《中国记者》2021,(2):87-95
2020年年末,又有几十家纸媒宣布停刊,没能看到2021年最初的一缕阳光。这条消息并没有泛起哪怕是很小的水花,人们对于传统媒体在新技术赛道被淘汰的现象早习以为常。速度领跑、短小优先、娱乐泛化,每天各种社交、新闻平台变幻莫测的热搜、热榜令人眼花缭乱,媒体人的心态普遍"悬浮"。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4,(6):13-20
<正>2013年10月28日,上海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2013年12月24日,报业集团旗下《新闻晚报》正式宣布将于2014年1月1日起休刊,报社员工将在集团内部通过全员竞聘重新确定岗位。《新闻晚报》成为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首张休刊的报纸。近年来,纸媒"关张"的事件并不少见。在瑞典,《英里克斯邮报》在发行了362年后于2007年取消纸质发行,取而代之以纯网络形式。在法国,辉煌半个多世纪的《法兰西晚报》于2011年12月14日停刊,之后,《论坛报》也紧随其后宣布就此告别。在美国,具有百年历史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因亏损而于2009年停刊印刷版,成为美国首份专注网络版的主要报纸。  相似文献   

18.
这几年唱衰纸媒的论调一直此起彼伏,仿佛应和这一观点,有些纸媒叫停纸质版,专攻网络电子版,也有的直接停刊。今年这样的声音少了许多,不过前几年的高调已经影响到每一个市民,一和人说起纸媒记者的身份就会听到充满同情的话。其实,纸媒已经在头破血流中看到了自己的优势,虽然真正找到出路的并不多。但新媒体时代纸媒优势依然,已经在业内得到了认可。  相似文献   

19.
正转型、转型升级,已不属经济领域的专用词,今天,它已渗入传媒领域,成为业界探讨发展前景时的高频词。据《人民日报》消息,由于纸媒广告量持续下降,英国第一大报《每日电讯报》近日宣布裁撤80个纸质版编辑岗位。英国其他主流大报《金融时报》《泰晤士报》也都在近期宣布各自削减数十个纸质版编辑岗位,并将重心转向数字板块。不论国际与国内,不论媒体规模的大与小,纸媒向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重新思考生存方式,是传统纸媒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很多人对地铁报寄予厚望,"地铁报是报业开往春天的列车",全国地铁报联盟主席杨黎光说:"我们要正视地铁报时代的到来。传统纸媒的消退,在未来20年里不再是耸人听闻的观点,现在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传统纸媒难以为继,随后一定会出现传统纸媒的合并、兼并,甚至停刊,这个时代肯定会到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