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党报实现"三贴近"的新要求与结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党报的实践来看,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首先要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以增强可读性;其次是要把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与可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党报办成党和群众都满意的报纸;再次是转变作风,深入基层,给读者提供新鲜、精美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2.
杜晓 《新闻界》2000,(6):55-55
今年,精神文明报社提出“三个贴近”办报思想,即要贴近基层三大创建活动、贴近各级文明委 (办 )工作实际、贴近广大读者。为了准确体现“三个贴近”的思想,笔者认为应当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在“三个贴近”中要处理好新闻指导性和可读性关系   在办报的实践中,指导性和可读性的统一是办报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可以说,办报的过程就是寻找指导性和可读性统一和谐的过程。新闻指导性是指新闻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报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给广大读者指明方向,树立榜样,提供经验,影响和…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闻单位尤其是党报当前和今后长时期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如何使党报的正面报道增强新闻性,指导性和可读性?如何使党报的正面报道出新,出彩,出亮点,出特色?近年来,我们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在新闻采编上致力于“三抓”。  相似文献   

4.
在坚持正确办报方向的前提下,要使地市党报新闻报道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要增加内容的权威性、指导性、贴近性、服务性,并恰当运用多种多样的新闻报道形式,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增强吸引力,让读者感到可读、可亲、可信。作为地市党报来说,要在报道内容上体现可读性,就应报道读者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满足读者求知天下大事的欲望,从需求心理上贴近读者。要在报道内容上体现可读性,还要报道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要维护党报的权威性在新的形势下,要维护党报的权威性,应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大新闻改革力度,在坚持新闻指导性、服务性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可读性,使党报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要增强可读性,不仅要求内容要遵循新闻规律,也要求文风轻松活泼,在版面设计上要新颖,增强可读性.并力求做到图文并重。但并不等于有了可读性,就有指导性。作为新闻自身,既然是新闻,  相似文献   

6.
如何把经济新闻写得既有指导性,又有可读性,是当前新闻实践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最近认真阅读了20家报纸的80条经济新闻,按“真、短、新、活、深”的标准,浅作分析。从报道内容来看,大部分报道是几种做法,几条经验,几个数字,而唯独缺少生动的新闻事实。从报道角度来看,这类报道一般是工作角度,如从领导角度提问题,从业务方面写总结等。从表现手法来看,这类经济报道绝大部分是观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1994,(1)
新形势下要维护党报的权威性在新的形势下,要维护党报的权威性,应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大新闻改革力度,在坚持新闻指导性、服务性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可读性,使党报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要增强可读性,不仅要求内容要遵循新闻规律,也要求文风轻松活...  相似文献   

8.
注重农业报道指导性与可读性的结合─—“农民负担千里行”系列报道的启示曾祥惠,赵洪松,潘文华经济新闻努力探寻指导性与可读性的结合,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变革时代提出的严肃命题。湖北日报刊发的“农民负担千里行”系列报道,在努力探寻经济新闻指导性与可读性结合上作...  相似文献   

9.
王明光 《新闻知识》2004,(10):14-15
指导性是党报的灵魂,是党报的优势所在,这是党报的基本属性和职能决定的,没有指导性,党报的权威就无从谈起。其实,指导性是多途径的,并非是人们狭义理解的政治性。从内容上讲,指导性是多领域的,从形式上讲,指导性并非是一种模式。指导性包含可读性,可读性中也有指导性,两并不相悖,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没有可读性,新闻报道就没有活力,就很难吸引读,人不爱看,指导性也就谈不上了。这正是党报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面临的新问题和极需探索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怎样改进工作性报道,增强党报工作性报道的指导性、权威性、可读性?宣传思想战线提出的“三贴近”重要原则,是改进工作性报道的一把钥匙。去年春上,中央和省委接连出台的两个一号件,犹如阵阵春风吹遍荆楚大地,给我省农业注入勃勃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宋江虹 《青年记者》2007,(12):83-83
工作性报道,历来是党报的重头戏。过去囿于传统思维,报道的工作性强、可读性差,“空洞无物”、“老生常谈”等常常是人们对工作性报道的评价。近年来,不少报纸为了增强新闻的指导性和可读性,纷纷对工作性报道的改革进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有的报纸在工作性报道改革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把工作性报道赶出版面。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指导性是党报的主要功能,指导什么?  相似文献   

12.
基层、生活、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源;察民情、道民声,是新闻工作者履行耳目喉舌之责的重要使命。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才能使新闻报道尤其是民生新闻报道,更具权威性、指导性、贴近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3.
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敢于触及经济热点,是提高经济报道指导性和可读性的需要,是广大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职责。我们的新闻媒体,特别是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任。经济报道触及经济热点,就是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围绕党和政府重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正确引导,以达到振奋精神、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目的。经济报道如果同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保持距离,不敢去碰,不能很好地帮助党和政  相似文献   

14.
翻阅今年《人民日报》扩版后的第一季度报道,有这样一个突出感受:体现党的意志浓了,报道基层内容多了,新闻可读性强了,版面设计新了。总之一句话,在保证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活动报道的基础上,大量增加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稿件。《人民日报》这次扩版,不单纯是版面页数的增多变厚,在内容上也增加了新闻性、指导性和思想性的厚重之感。贴近即亲近。“两会”期间,与一位来自农村基层的人大代表谈起《人民日报》的变化,他概括了一个“亲”字———“越读越觉得亲了”。据他介绍,他原来看《人民日报》从头到尾大致翻阅一下标…  相似文献   

15.
烟台日报近几年在经济报道方面,主要在拓宽报道面、扩大信息量上下功夫,努力探索新闻工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服务的新路子,把采访报道的触角伸向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分析经济工作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反映改革开放的新进展、新经验。在报道本市经济活动和经济生活的同时,有的放矢地介绍省内外和国内外的经济信息和动态,让烟台了解全国和世界,让全国和世界了解烟台。我们首先在经济报道方面实行“三贴近”,抓“三点”,把指导性和可读性结合起来。新闻报道改革首要的一条就是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读者,而新形势下,经济报道的“三贴近”,则是必须贴近中央精神、贴近实际工作和贴近群众脉搏,选择那种既是当前中央所关注的又是实际工作需要解决的也是群众关心的问题。从这三个方面找结合点,做到举一而  相似文献   

16.
可读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新闻从业人员实践“三贴近”原则的具体体现。新闻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读者看不懂、不认可或不愿看,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就无从谈起。军事训练报道作为一个特殊的报道领域,对可读性的要求尤为突出。从读者的反映来看,一直以来,军事训练报道存在两种值得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要改进党报可读性不强的问题,实现“三贴近”办报,必须减少各级机关的工作、会议及领导人活动报道。这种观点未免偏颇。党报的这类报道之所以不太受人们的欢迎,关键是我们的报道习惯于“穿旧鞋走老路”,从形式到内容都不新、不活、不实、内容空洞,缺乏信息量。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创新报道内容,改进报道形式,而不能简单地靠压缩或减少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18.
饶雪蓉 《新闻窗》2006,(5):51-52
近一个时期以来,新闻工作者逐步认识到“三贴近”是媒体新闻报道增强新闻可读性,针对性,指导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丰富权威扎实的内容,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思想性,指导性与可读性,吸引力统一起来,在各项重大报道,突发事件报道和日常报道中充分发挥了国家重点网站主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工作性报道如何创新?这是新闻改革中众所关注的问题。工作性报道通常是指涉及领导活动、会议和中心工作的报道。过去由于囿于传统思维,报道的工作性强、可读性差。近年来,不少报纸为了增强新闻的指导性和可读性,对工作性报道进行了一些改革。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工作性报道的“工作味”,必须从工作性报道的源头去创新,从工作性材料中去发现“金矿”,开掘新闻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