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余萍 《新闻前哨》2011,(5):73-74
3月11日.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核泄漏。千里之外的中国各地爆发了一股食盐抢购潮。从3月16日开始.有传言说加碘食盐可以防辐射,中国很多地方的市民担心海盐受到日本核电站辐射污染.出现了哄抢食用盐的事件。3月17日,不少地区出现了“一盐难求”的局面。一些商贩也乘机提高盐价。  相似文献   

2.
“抢盐”风潮下的媒体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阶段的传播策略关键词1.初期:先声夺人.处在危机爆发初期的公众容易患上信息"饥渴症"和"盲从症",这个阶段媒体要尽可能及时、准确地告诉公众"到底发生了什么""应当如何去做".2011年3月16日,谣传日本地震后的核泄漏会污染海水进而影响食盐生产和供应,另一个传言是吃了含碘盐可抗核辐射.受此影响,16日下午起,一股"抢盐"风潮在浙江绍兴出现,继而快速蔓延到浙江各地.接到观众报料后,浙江省内收视最高的新闻栏目"小强热线"立即派出记者前往绍兴采访,16号当晚就播出"绍兴食盐卖断货,盲目抢购没必要"和"我省食盐库存充足,市民完全没有必要抢购囤积"两篇报道,第一时间给这股"抢盐"风潮狠狠地泼了盆冷水.  相似文献   

3.
近日,有不少网友在大楚网报料平台上反映,在宜昌城区超市买不到食盐,还有人传言说“食盐要涨价”.6月10日记者采访得知,宜昌市目前各种食盐供应充足,只是上市的新品种食盐价格略高.(荆楚网,6月11日) 关于抢盐的谣言,近年来就发生过好几次,如2011年日本“3·11地震”引发核泄漏事件后的抢盐闹剧,2012年4月兰州发生的抢盐事件等.  相似文献   

4.
同谣言赛跑     
受日本大地震后谣言的影响,国内部分地区从3月16日开始发生食盐抢购现象.青岛市民从3月17日早上大量抢购食盐,到17日上午.青岛全市食盐销量为613吨,是平时正常销量的22倍.18日,谣言逐渐散去.食盐抢购风波随即宣告平息.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16日,谣言盛传日本核泄漏将扩散到国内,补碘可以防止核辐射,而海水质量将受到核污染,今后产的海盐不安全.谣言最终导致食盐抢购发生.3月16日下午,临沂市民开始大量购买食盐,有的市民一次买回二三十箱食盐,盐业公司门前排起了长长的买盐队伍.17日,市区内的商场、超市的食盐架已空空如也.  相似文献   

6.
受日本大地震后谣言影响,从3月16日下午开始,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等多个城市发生食盐抢购狂潮,不仅当地超市商店里的食盐在几个小时内卖断货,而且各地的盐业公司门口市民连夜排长队购盐.  相似文献   

7.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关于我国食盐生产受污染即将涨价的流言在民间不胫而走,引发群体恐慌。尽管相关部门和媒体一再强调食盐货源充足不会涨价,但收效甚微。从3月16日起,广东、浙江、江苏、安徽、贵州等地陆续上演抢盐事件,食盐价格被抬高几倍,市场上的食盐迅速脱销。  相似文献   

8.
2006年尾,此时的互联网企业都在忙着年审,做总结。在中国发展一直磕磕绊绊的微软MSN也落入了各种传言和猜测的圈子里:毫无疑问,MSN中国区部经理罗川的卸任是传言四起的导火素,MSN中国技术中心总经理官力的离职,更是搅动了一池春水。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16日,由于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有谣言称日本核辐射会污染中国海水导致以后所产食盐无法食用,而且吃含碘的食盐可防核辐射,从而导致了席卷全国的“3·16”抢盐事件.本文在对“3·16”抢盐事件进行解析的基础上,从传播学角度解读此次谣言的成因,进而提出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由于日本地震海啸导致的核泄漏影响,3月16日开始我国部分地区先后发生食盐抢购现象,“食盐荒”与食用碘盐可以防辐射等谣言盛行.城市恐慌瞬间扩散并引起非理性抢购.国家相关部门迅速反应并果断决策,处理行动第一时间通过媒体进行公布.媒体对于此次危机的报道呈现新特点,控制由危机引发的全国性谣言再次考验了媒体的城市风险报道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1.
赵芳 《新闻爱好者》2011,(20):135-136
关于"抢盐"事件,最早一条新闻出现于2011年3月16日凌晨2:36——搜狐网转载的《东方早报》的一篇文章《美国人开始抢购碘化钾》,说的是美国人抢购食盐的事。但是没想到的是却给中国人提了个醒似的,有个别心怀鬼胎的人也利用这篇新闻开始散布食盐能防核辐射的谣言,并且这个谣言迅速在全国散布开来,17日上午,全国各地开始发生"抢盐"风暴谣言能迅速在全国散布开来也是有原因的,日本9级大地震  相似文献   

12.
赵芳 《新闻爱好者》2011,(10):135-136
关于"抢盐"事件,最早一条新闻出现于2011年3月16日凌晨2:36——搜狐网转载的《东方早报》的一篇文章《美国人开始抢购碘化钾》,说的是美国人抢购食盐的事。但是没想到的是却给中国人提了个醒似的,有个别心怀鬼胎的人也利用这篇新闻开始散布食盐能防核辐射的谣言,并且这个谣言迅速在全国散布开来,17日上午,全国各地开始发生"抢盐"风暴谣言能迅速在全国散布开来也是有原因的,  相似文献   

13.
今年2月份,广东部分地区出现“非典型肺炎”病例,一时间,有关“不明病毒”甚至“瘟疫”、“炭疽热”的传言四起,并迅速波及毗邻的福建,短时间内就在八闽城乡引起部分群众恐慌,引发对白米醋、板兰根和抗生素类药物的抢购风。之后,又生出另一传言,导致福建省部分地区掀起对大米和食盐的抢购风潮。紧接着,一位香港籍女孩在港感染  相似文献   

14.
女子"自主高坠身亡"因一个不靠谱的传言而招致近百人聚集——反思近日北京京温女子跳楼事件可以发现,击退传言的利器是信息公开. 风起于青萍之末.5月3日,安徽籍一女子在北京京温服装商城内坠楼身亡,网上出现传言,"被7名保安强奸,警方拒不立案".5月8日,近百名外地来京人员在京温商城前聚集.后警方公布事发录像,排除中毒、性侵害和他杀可能,认定"系自主高坠身亡",事态平息.  相似文献   

15.
3月16日,各地忽然爆发市民抢购食盐的"盛况",超市食盐销售一空,个别商家借机提价,微博上很多人的问候语变成了:"今天,你买盐了吗?"日本核泄漏事件没有引发中国的环境危机,却首先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心理危机。在这场心理危机过后,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思索和反省:民族心理素质的提高、专业知识的普及、权威部门信息发布制度的建设等等。但也不可否认,在对核危机的报道过程中,媒体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方面的缺陷,也是引发"食盐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媒体普遍缺乏一种前瞻性传播和预见性引导。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11,(21):7
《新京报》报道:最近,人们发现京城拥有16年历史的著名人文社科类书店"风入松"停业逾一个月,于是倒闭关门传言愈演愈烈。7月4日,北京风入松书店董事长王洪彬终于开腔,表示该店虽因租金、网络经销商冲击等原因难以为继,但不会倒闭,现时正在寻找新址欲搬离。为了搬离工作有序进行,风入松唯有暂时停止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7.
今年7月10至13日,正值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不知怎搞的,如皋城乡刮起了一股抢购食盐风, 有的人一买几公斤,甚至几十公斤食盐,谣传盐场被洪水冲垮了,吃盐没有保障了。 10号一天,我台电话铃响个不停,有询问怎么回事的,也有询问今后吃盐怎么办的,还有一些听众叫编辑记者帮助搞食盐。面对食盐风波,我台记者当即走访了如皋市盐业公司负责人,10号  相似文献   

18.
《货币的祸害——货币史片段》弗里德曼著,安佳译,商务印书馆,2006.7引言2006年11月16日,弗里德曼这个20世纪伟大的自由主义者离开了人世。他已经94岁了,再一次印证了经济学家较为长寿的“传言”。屈指算来,离他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已经有三十年了。1985年,他曾经在圣安东尼  相似文献   

19.
姚森 《报林求索》2009,(4):76-77
以2008年9月16日雷曼破产为标志,200多天来,局部次贷危机正式演变为金融海啸,从策源地美国开始,波及全球。作为危机链上的一员,面对似乎深不可测的危机,马巍,一个普通的餐饮行业创业者,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20.
这是摆在国际社会面前最迫切的任务,但在采取措施上仍未达成共识137票赞成、12票反对、17票弃权。联合国大会2月16日以压倒多数通过有关叙利亚问题的新决议。这是联大自2011年12月19日谴责叙利亚境内的暴力行为后,第二次就该国局势通过决议。新决议"全力支持"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的一项计划。根据该计划,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要把权力移交给副总统,同时叙利亚应建立全国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