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身子沉下去,让报道活起来"是记者进社区的一个重要目的.常熟日报年轻记者占报社从业人员的60%以上,多数是出了学校进报社,以往在采访中,往往去机关多,下基层少,找领导谈情况多,找市民聊想法少,官样新闻多,适合市民口味的新闻少.  相似文献   

2.
在济南市城区,居民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有困难就找社区记者。"这里所说的"社区记者",特指生活日报社区新闻部的年轻记者。这帮年轻记者全是近5年刚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自2007年开始,他们深入70多个社区,组织了连接政府与市民的"社区对话"一百多场,为市民办实事一千多件,惠及市民  相似文献   

3.
华静 《出版参考》2006,(35):48-49
已故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过这样的话:"什么样的人当不了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好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唐师曾作为新华社的一名记者,一名当代中国新闻界的风云人物,其过人之处,就在于大多数人能想到的,他既想到了,也做到了;大多数人想不到的,他不仅想到了,做到了,而且做得让人击节称道,让人"高山仰止",自叹弗如.  相似文献   

4.
四川雅安地震,江苏扬州日报社两个文字记者不仅深入灾区震中一线采访,更拍摄了大量现场照片,同时通过远程传送、微博等现代手段,将地震灾区"实况"及时传了回来,让扬州市民及时了解了地震灾区不为人知、图文并茂的"第一手资料"。赴雅安采访报道的成功经验,再次说明:全媒体时代的文字记者,也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转型升级",拥有摄影等"硬功夫",成为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5.
<正>如何参与数据新闻?如何使用市民数据服务于社会服务的改善?市民,极客与记者如何配合?看看NBC5,School of Data和Internews的经验。在Beyond crowdsourcing:How to get citizens involved in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众包之上:如何让市民参与到调查新闻之中)的主题演讲中,市民、记者分别站在他们的角度,谈到了这个问题:众包新闻的最新发展以及市民个体如  相似文献   

6.
"大事件"带来新看法 新闻界流传一句话:有多少想当记者的人,就有多少种当记者的方式.但是,如果让他们说说最愿意参与的报道,恐怕只有一个回答:大事件. 亲身参与重大战役性报道,往往会使记者在锤炼中迅速成长,最终成为身经百战的"高手".不过,经历乌鲁木齐"7·5事件"报道后,我对此有了新看法.  相似文献   

7.
郭全中 《传媒》2015,(17):24-25
近日,一则2015年普利策奖的本地报道奖得主之一KuzNIa因为付不起房租而转行做公关的新闻引爆了媒体圈,不少记者在感慨"无冕之王"光环不再的同时,又发出虽不愿当公关但又不得不当公关的无奈,但实际上,记者只能转型做公关吗?记者如何才能实现更好地转型呢? 做公关是门槛最低的转型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陈先红表示,根据国外的一份调查报告,国际上三分之二的新闻从业者选择跳槽时都会到公共关系行业.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让长期以来从事舆论监督的、当惯了"甲方"的记者转型去做"乙方"呢?  相似文献   

8.
晚报是市民的报纸,除了报道当天国内外重大新闻外,还大量采集、报道发生在市民身边的新闻。随着阅读时代的到来,读者越来越需要可读性强的新闻,这就要求晚报记者在写稿件时不再是简单的带着"镣铐"写新闻,仅仅满足于"对客观事实的报道"了,更多的是要运用多种写作方法,使新闻变得更加形象具体,极大地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关注报道内容。新闻界有云:"新闻常新"。新闻写作最忌守旧。那么如何让新闻可看呢?笔者  相似文献   

9.
成就报道是地方党委政府稳定人心、鼓舞斗志的"稳心之作"和"鼓劲之作",它一直是新闻媒体的"常规武器"。而作为以服务市民为己任的晚报,如何在成就报道中既让政府满意,又让老百姓满意,做到既能"顶天"又能"立地",是晚报需要认真探索的题目。近年来,《河源晚报》每年都要组织一定数量的成就报道。作为一名基层记者,笔者就自己在参与成就报道采访中的体会,浅谈一下如何让成就报道既同  相似文献   

10.
在民生新闻中,有一些不起眼的条线,比如公交、水、电、煤气、疾控等公用事业.这些条线的日常资讯只能满足市民"求知"的需求,却很难引起大共鸣. 此类条线日常报道不好看怎么办?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记者挖掘选题的能力. 挖掘实用而具有普适性的独家资讯 跑民生口,记者怎样为市民提供解决普遍性问题的方案?仅靠记者自身很困难,需要紧紧依靠条线部门.挖掘条线工作人员的经验和智慧,与广大市民分享.这有别于"一对一"的帮办新闻.  相似文献   

11.
记者从业时间的长度往往决定了见解的深度.平日里积累甚少,等到问题来了,指望临时抱佛脚,依靠在网上搜集资料来对某一重大问题进行研判,提出科学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观点,几乎不可能.忽视历史与现实的差异性这类问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农民变市民"."农民愿意进城当市民",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个进城户口卖到几万元,农民仍是趋之若鹜.但是现在这个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正01心态一:压力大了党中央反对"四风"多管其下,深得民心,不少市民用论坛、微博等对政府机关不良行为予以"曝光",让一些贪污腐败、公款吃喝、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失去了市场,为今年的春节增添了清闲、清廉的新元素。湖南衡阳市委讲师团成新平在接受人民论坛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党政干部的压力确实大了,这种大"大得好",官员压力大了,群众心就欢了。  相似文献   

13.
记者采写湖南郴州的舆论监督报道,不但有可能得到"舆论监督奖",还有可能被授予郴州市"荣誉市民"称号.这是记者1月12日从湖南省郴州市委了解到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14.
卢鹏 《青年记者》2007,(21):51-51
"材料这么多,不用采访了吧。""现场没什么,看材料就行了。"当记者听到这样的话时,要给出一个态度坚决的回答:"不,我要现场采访。"初当记者时一段星夜采访的经历,让我尝到了采访的乐趣和刺激。当时我在大众日报日照记者站,2002年10月18日,日照市岚山区的两艘渔船从沉船中救起14名江苏南京船员,市里要组织采访团,动员会开完后,我接到站长的电话,说跟采访团太费时间,让我当天去一趟,写篇消息回来。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当"记者"的体验大概是1984年的麦收时节,那时的我还在淮南煤矿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当"公务员",其实就是打扫卫生的勤杂工。工作之余,指挥部团委让我负责办了一张青春信息小报,由团委介绍,我到96处三工区对"雄狮队"进行采访报道。采访后我写  相似文献   

16.
郭勋亚 《今传媒》2009,(6):75-76
善于提问对于记者而言犹如翅膀之于飞鸟,好的问题可以让新闻事件飞向更广阔更遥远的空间,并获得准确、全面、丰厚的答案.美国《塔尔萨论坛报》编辑鲍勃·福尔斯曼说过:"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决当不好记者的."可见提问对于记者采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恩施晚报》本着"担当责任,关注民生"的办报思想,在民生报道方面认真策划,拓宽渠道,努力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自2008年开始,《恩施晚报》已连续5年发起"帮困难群众过年"活动,搭建平台,让市民与困难群众牵手,让记者走进社区,帮助困难群众解决过年的燃眉之急。笔者从本组报道的新闻线索来源、调查采访过程、报道方式、解决问题途径及社会效果等方面,简析如何提升  相似文献   

18.
《南方日报》记者谢思佳老师曾对我说,"你不要把自己当实习生,你跟我们一样,就当自己是记者。"作为《南方日报》特派世博小组中唯一的实习生,那段紧张而忙碌的采访生活,让我受益匪浅,可谓终生难忘。从小事做起,紧抓一切可能  相似文献   

19.
当见义勇为已经成为我们所不可多见的道德和责任的闪光的时候,当我们很少能为见到一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无比欢欣和雀跃的时候,成都市民张德军却因为半年前的一次见义勇为而遭遇了一场被索赔56万的官司,一时舆论为之哗然。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伸张正义者走上了被告席?而又会是谁在最终的审判中败北?记者几经周折采访到了整个案件的关键当事人。  相似文献   

20.
早年我在浙江西部的一家县级党报当记者,2008年成为《中国环境报》一名驻地记者。作为一名国家级专业媒体记者,我总想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恰巧这一年开始,《中国环境报》开展风格年活动,鼓励驻地记者采写提问式深度报道,我就将此作为主攻重点,相关报道近几年来获得一定好评。回顾几年来采写提问报道的体会,我大致经历了"提不了问题、问不到点上和向善于提问努力"三个过程。提不了问题开始采写提问式报道,还真的一下让我迷惘了——不会提问!因为没有这方面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在县级党报当记者的时候,跑的是领导会议线,到了现场就有领导讲话稿、背景资料、新闻通稿等,几乎不用采访,就可做成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