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电视屏幕和报刊上频频出现中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四号宇宙飞船及“神舟”四号凯旋的镜头和大篇幅的新闻报道,激起了人们对“航天”这个神秘天疆的特别关注。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空间时代,新闻报道也拓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始遨游太空,从而揭开了我国航天新闻报道的序幕。经历过那个激动人心时刻的人们,心中都定格着这样一个镜头:卫星发射当天,人们聆听着收音机里的“东方红”乐音,举行了盛大的游行。在如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中,套红的人民日报“号外”成为大家竞相争读的新闻“大餐”。 此后,我国自行研制的一颗颗通信卫星、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定位卫星、海洋卫星相继升空,“亚星”、“澳星”、“铱星”等外国卫星也由我国的“长征”系列火箭顺序送入预定轨道。空间探索多一项成果,航天新闻报道便向前迈进一步。经过30多年的发展,航天新闻报道已从单一到多元,从平面到立体,从纸质到网络,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张雷 《军事记者》2001,(3):42-42
公元2001年1月10日凌晨,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飞船发射场迎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史上的第二次发射:“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太空。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航天事业通过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从1999年至今,"神舟"系列一直为国人瞩目."神七"标志着中国登月计划的第二步成功实施,这一重大新闻是各家纸媒图片新闻关注的焦点,然而,纸媒无论是在报道的实效、滚动、图片阅读的持续上都弱于电视和互联网报道,即使出版"号外"也明显示弱.  相似文献   

4.
航天文化是反映人类探索自然的精神体现,它使人们对航天事业产生认同感、使命感和自豪感,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发挥巨大的优势。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切入,通过航天文化模因的生成逻辑及其多维呈现、传播创新等,分析“天宫课堂”这一航天主题品牌活动如何将中国航天文化嵌入广大青少年的记忆中,以实现航天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获奖理由仰望星空,感受荣光。这一年,中国科技成就的高度是在太空中标定的。6月24日,随着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交会对接成功,本已炫目的中国航天史再添华彩篇章,刘洋等三名航天员更是令亿万人情绪激昂。我们不该忘记,书写中国载人航天史诗的,必然是几代航天科技人薪火相传的团队。今天,我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报道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火箭发射成功,中国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太空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开创了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历史性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2008年7月中旬,一位新闻发言人的离职引起网上热议.在中国的新闻发言人中,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是最独特的一个,每次公开表态,均引发公众关注.任职5年来,王旭明经历了100多场新闻发布会和上千次记者采访,持续与一些媒体及评论人唇枪舌剑,"教育买衣论"、"媒体无知论"、"中国教育成功论"、"名校生养猪论",是媒体对其表态之浓缩.  相似文献   

8.
《全国新书目》2008,(19):26-26
在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翱翔太空的两年后,又有两位航天员乘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飞上太空,三年之后又有三位航天员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有一人实现太空行走。本书以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主线,全面介绍了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本文系该书前言。"神箭"嘴飞,"神舟"远航。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单人升空遨游,到双人五天联袂飞行,再到三人上天一人出舱太空行走,不断取得突破性成就,创造了一个一个新的纪录。中国连续三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成为屹立于世界高科技之林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9.
嫦娥二号的升空让西昌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在这个月亮之城里,中国一线的航天科学家以及更多默默无闻的人们留下了他们的青春、梦想和汗水  相似文献   

10.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体传播新闻的过程也就是对新闻的"贩卖"过程。抓住了人们的消费需要,就抓住了商品的新"卖点",一篇新闻能够调动起人们的欣赏欲,也就是使新闻有了好的"卖点"。那么,新闻的"卖点"从何而来?说白了,新闻的"卖点"来自于媒体及新闻从业者对新闻的"经营"。一、从提高效率入手,培育新闻"快"的卖点新闻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播的时效性,一篇新闻作品有没有生命力,或者说有没有"卖点",其决定性因  相似文献   

11.
新闻出版总署2009年8月24日公布、10月15日起施行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可以看作是一部微型的"新闻记者法".说是"微型",是指级别,在<立法法>规定的法律体系中,只是最低位阶的部门规章;至于篇幅,并不"微型",共有六章四十条.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4月24日,"筑梦太空"—航天文物展开幕式暨庆祝"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在我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筑梦太空—‘掌中苍穹’雕塑入藏和航天文物展开幕式"为主线,同时启动"中国空间站青少年科学实验计划"航天科普系列活动,并与北京、文昌、厦门等地庆祝"中国航天日"活动现场进行了视频连线。我馆馆长吕章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张育林副部长,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朱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一大步     
在神九各项任务完成之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全面掌握载人航天三项基本技术的国家,为建造独立自主的空间站奠定了基础,但中国与美、俄等航天强国之间还有明显差距。美国在实现载人航天商业化的同时,其航天事业重新找到发展方向2008年奥运开幕式的那个夜晚,北京的天空出现了29个"大脚印",很多人看后都说感到震惊。其实,那只是一场别出心裁的焰火表演。然而,在更加高远的太空,中国人留下了更为坚实的足迹:始于1992年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迈步之初并不引人注目,时至今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成熟的编辑,首先要具备准确判断一篇稿件新闻价值的"眼力",还要具备对新闻稿件进行"包装"的"手力"。经过编辑不是事实"注水"也非硬性"拔高"的精心"包装",一篇稿件的新闻价值会迅速提升和放大,凸显"蝴蝶效应"。  相似文献   

15.
刘玲华 《传媒》2011,(3):68-69
兔年新春,当人们还在欢乐喜庆过大年时,一个让国人振奋的消息传来,2011年2月14日,日本内阁府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名义GDP(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至此,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二",客观地说,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是全中国人民几十年努力的结果,是大好事。照理说,主流媒体要"敲锣打鼓"宣传,但我们  相似文献   

16.
校对是新闻出版"链条"中的一个极为重要而又特殊的环节.说它"重要",是因为校对人员担负着校正错误,修改毛病,充当"把关人"的重要职责;说它"特殊",是因为校对处于稿件编审和印刷出版的链接部位,是新闻出版"链条"中的"一环",此"环"一缺,极有可能使新闻宣传出现政策、法规,甚至舆论导向方面的错误,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娱乐新闻战线上的"狗仔队"凭借一追新闻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狗仔精神",为"娱乐圈"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反观中国的新闻舆论监督,为何总是"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笔者以为,开展舆论监督也需要像"狗仔队"一样"一追到底"。  相似文献   

18.
黄育举 《新闻战线》2016,(5):130-132
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地方媒体——淮安日报来说,就是要讲好我们身边的"淮安故事",用这些充满时代气息,具有地方特色,带有泥土芬芳的"淮安故事",汇聚成"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9.
贾永 《中国记者》2012,(8):29-32
从2003年金秋杨利伟叩问苍穹,到2012年盛夏景海鹏、刘旺、刘洋进驻"天宫"——短短9年间,中国航天用4次载人飞行把一系列超越梦想的跨越写在茫茫太空。与此同时,中国载人航天报道也经历了传统时代、电视直播时代、网络时代、微博时代"四个阶段"。回顾这些过程,同样可以总结出载人航天报道的四次跨越。  相似文献   

20.
孙刚,女,满族,《汽车族》杂志出版人兼总编辑。198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专业,在中国汽车报任编辑、记者,《车迷》周刊主任。1999年受报社委派,创办《汽车族》杂志。现任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汽车新闻工作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汽车好新闻评选委员会评委。《汽车族》是隶属人民日报社、由《中国汽车报》主办的专业类期刊,2000年1月1日创刊,半年持平一年盈利。目前,每期发行量已达27万册,还创建了网站、电子杂志、手机杂志、DV等多媒体资讯平台,并拥有中国年度车型评选、车型巡展以及乐驾赛道等汽车媒体延伸产品,成为国内五十多种汽车期刊的"领军杂志",被业界誉为"中国专业类期刊运营的神话",荣膺"中国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十大创新期刊"等殊荣。《汽车族》的办刊理念、运营策略和团队精神,不仅可供办期刊的同行们借鉴,对其他媒体的同仁们同样会有很多启示,为此,我们首次采访了一家杂志社的老总,《汽车族》杂志出版人兼总编辑孙刚女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