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间光学遥感器所经受的主要力学环境是在运载、发射过程中的动力学环境,尤其是遥感器所经受的各种振动载荷,它直接关系到遥感器结构的稳定性,是影响遥感器在空间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因素。采用CAE技术对空间光学遥感器进行动态刚度及动力学载荷响应分析,旨在考查空间光学遥感器抗外界干扰能力和运载、发射、试验过程抗破坏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空间光学遥感器具有较高的刚度,能够抑制动力学环境干扰,保持良好的动态特性,空间光学遥感器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2.
遥感卫星辐射定标,是卫星遥感领域中一个非常专业而且基础性的研究领域,它是所有遥感卫星获得的信息投入到研究和应用中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包括天气预报、环境监测、气候研究、植被普查、军事侦察等通过卫星遥感获取的信息定量化的体现。胡秀清,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卫星定标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风云三号卫星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PSI)仪器负责人,风云二号(03批)和风云四号地面应用系统中的辐射定标系统技术负责人"。沙尘暴、气溶胶和水汽总量等多个卫星遥感产品研发责任人,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奋战在遥感卫星辐射定标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丰项成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遥感卫星进入亚米级时代,相机产品的在轨服务保障能力愈发重要,主要包括在轨技术支持和服务、在轨性能跟踪和管理、图像数据处理和评价、在轨应用效果分析等,为在轨运行、地面处理和遥感应用提供技术保障。本文以浦江一号的在轨支持情况为例,对相机产品的在轨处理及用户服务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后续相机产品的在轨支持模式提供参考,为打造用户满意工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空间光学遥感器的计算机辅助热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套空间光学遥感器的计算机辅助热分析方法 ,包括热平衡计算、热弹性分析、热光学分析、热光学灵敏度分析以及热设计方案评价等。热平衡计算用来预示遥感器的温度分布 ,热弹性分析用来计算热致变形和面型变化 ,热光学分析讨论热致位移和面型变化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热光学灵敏度分析则讨论不同形式的温差变化对成像质量影响的敏感程度。通过上述分析 ,能够弄清空间热环境对遥感器温度分布以及温度分布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进而提出热控制指标、制定合理的热设计方案。在工程任务的实际应用中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1,(26)
遥感数字影像处理是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且关键课程,遥感数字影像处理实验课程可提高学生对遥感影像处理方法和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根据目前所使用的影像处理软件和遥感数据,遥感数字影像处理实验课程主要包括影像处理基本操作、彩色合成、几何校正、辐射定标、影像融合、影像增强和影像分类共七个实验内容。本文分析了遥感数字影像处理实验课程中现存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浅显的意见,以遥感数字影像处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现如今的测绘工作中可以看出,采用遥感测绘技术是一项比较普遍的方式。我国在测绘工作方面已经趋于成熟,采用遥感测绘技术在测绘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提升了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加强了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本文中,笔者主要从遥感测绘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凌娟 《科技通报》2019,35(4):27-30
为实现山东省韧性剪切带找矿的准确预测,需要找到影响山东省韧性剪切带成矿的因素,提出一种基于多源遥感图像的山东省韧性剪切带找矿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山东省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由于遥感卫星观测成像系统采集的研究区域地质遥感图像受到大气辐射等影响,会发生大气辐射误差和几何畸变,降低研究区域地质遥感图像质量,不利于找矿预测,因此在对研究区域地质多源遥感图像进行分析处理之前,需要采用回归方程和Contourlet变换以及互信息方法对其进行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得到清晰多源遥感图像后,通过对研究区域已知矿床控矿要素建立相应解译标志,在多源遥感影像图中寻找未知区域的类似矿床控矿要素的异常影像,从而确定影响山东省韧性剪切带成矿因素,实现韧性剪切带找矿预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元素Mo、Pb、Zn、Co、Cr、Cu、Bi、As、Ni、Ag等均对山东省韧性剪切带成矿有较强的活化迁移作用,其中元素Sb是惰性元素,对成矿影响程度不高,元素Zn和Pb间接影响了研究区域韧性剪切带矿物质的富集,可以作为韧性剪切带找矿预测元素。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资源调查研究工作中的应用发展过程,阐明土地资源遥感的主要研究方法。以草地资源遥感为例说明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草地资源遥感调查技术路线与技术支持、草地类型分类系统的分类原则以及草地遥感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遥感学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遥感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利用遥感手段,以低廉的成本有效获取包括居民地在内的地表信息是促使卫星遥感数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根本所在,也是遥感应用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虽然已有"空间分辨率越高,遥感分类精度也越高"的共性认识,但是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不同对于城镇和乡村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居民地信息提取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目前尚无明确答案。本文首先以同一区域不同空间分辨率的4种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定性探讨居民地在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上的表现特征;然后以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影像ALOS和TM为实验对象,对这两种影像上城镇和乡村居民地信息提取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基于10m-ALOS影像的居民地信息提取精度较30m-TM影像约提高6.09%,并且无论是依据哪一种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城镇居民地的信息提取精度都明显高于乡村居民地,但是,对于分散式分布的乡村居民地,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下降令其遥感识别更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其信息提取精度会随着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相比之下,城镇居民地的信息提取精度随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增加的趋势是有限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虽然居民地的轮廓清晰性以及像元的纯净度都与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基本上呈正相关,但是空间分辨率的提高会放大居民地内部结构的细节,从而对居民地的遥感识别与信息提取工作增加一些干扰性的噪声信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当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地学、生物学等学科发展的需要,遥感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对遥感图像增强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极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为获取昼夜云图,1974年开始研制48转/分可见红外扫瞄辐射计,可见和红外图像地面分辨率分别为4和5.8毫弧度。1977年“FY-1”气象卫星进入工程研制,开始使用辐射致冷器冷却的HgCdTe红外探测器研制120转/分扫瞄辐射计,图像地面分辨率均提高到3.6毫弧度。随着HgCdTe探测器性能的提高和数字化技术的进步,1982年开始研制360转/分5通道扫瞄辐射计,其中2个可见光通道用于海洋水色观测,图像地面分辨率1.2毫弧度。1988年9月“FY-1A”卫星首次发射,在1990年9月发射的“FY-1B”卫星上,扫描辐射计稳定工作了2年,图像清晰,红外辐射定标精度优于1K。为同时满足气象和海洋水色观测的需要,1989年提出研制十通道扫瞄辐射计,它不仅设有NOAA卫星AVHRR/3的6个探测通道,还有4个通道分别用于海洋水色观测和大气校正。该仪器装载在1999年5月和2002年5月入轨的“FY-1C”和“FY-1D”卫星上,运行寿命分别超过4年和9年。为发展新的遥感仪器和提高观测能力,在2002年发射的“SZ-3”和“SZ-4”飞船上进行了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太阳紫外光谱探测仪、地球辐射收支仪的遥感试验,并开展了大气红外分光计的研制,为中国极轨气象卫星从二维图像向三维立体观测建立了技术基础。第二代业务气象卫星“FY-3A”和“FY-3B”分别于2008年5月和2010年11月发射,各装载了10台遥感仪器,获取的数据用于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有20个探测通道,可对全球表面状况做较精细的快速重复观测。  相似文献   

13.
当代遥感科技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遥感技术是利用航天或航空平台对地物进行特定电磁波谱段的数字化成像观测,业已成为人类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和多领域空间信息应用的核心技术手段。文章概述了当今主要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21世纪遥感科技的高空间、高光谱、高时间分辨率的"三高"时代发展特征及其他重要技术突破,介绍了遥感科技在国民经济、生态保护和国防安全等多领域应用情况,讨论了未来遥感科技发展的几个主要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呼和浩特市城市空间数据更新为例,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现有数据基础上进行更新与处理,构建现势性强、规范、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在生产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快速更新城市空间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测绘工作需要应用较多的技术与设备,其中遥感测绘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用于遥感技术可以提高测绘的水平,这项技术在地质测绘工作中应用比较多,而且技术也比较成熟。本文对遥感测绘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对遥感测绘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还对完善遥感测绘技术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促进我国测绘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江  丛凤波 《科技风》2014,(10):84-85
本文通过采用有理函数模型和基于仿射变换的严格几何模型两种遥感影像立体像对处理方法分别对某区域IKONOS遥感影像进行立体像对空间关系解算,并利用区域实测控制点评估各自定向精度,从而探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立体模型解算和三维重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50年前第一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遥感”的诞生,使得人类掌握了利用对地观测技术获取地球客观而现实的时空信息、从空间高度分析并认识地球系统宏观变化规律的手段。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在地球研究中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在遥感问世50年之际,在世界面临环境、资源、能源、灾害以及全球变化等挑战背景下,分析国际和我国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剖析空间对地观测的科学内涵和应用方向,对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空间对地观测体系,让遥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凉  徐浙峰  苏尔斌 《科教文汇》2009,(13):260-261
以杭州萧山区为例。利用1991、2005两年的TH遥感数据,通过遥感专题信息提取和GIS空间叠加分析技术,结合萧山人口、GDP、人均收入等统计数据动态监测城市化的进程.着重分析萧山区从1991年到2005年15年问城市扩展的面积、速度和方向、城市扩展侵占周围用地的情况以及城市扩展的驱动力。分析表明.萧山市的城市空间扩展速度较快.1991年城市用地规模比2005年扩大了近8倍.城市用地扩展主要是侵占周围的耕地,萧山市经济发展、郊区小城镇发展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断发展,影像图的成图精度越来越来高。卫星遥感技术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遥感信息处理技术,其为城市规划、了解区域环境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撑。正射影像图是利用DEM对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微分纠正、辐射改正以及镶嵌等,并依据规定对影像数据进行裁切,从而制作成正射影像图。  相似文献   

20.
遥感影像中的阴影现象作为图像退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使得影像阴影区域所反映的目标信息有所损失或受到干扰。根据阴影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态滤波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阴影消除方法。首先将遥感影像变换到频率域空间,使用一种增强高频、抑制低频的滤波器对图像进行处理,然后反变换回空间域。实验表明,与基于色彩空间的阴影消除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在成功实现阴影消除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人机交互操作与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