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重庆图书馆所藏一轴古代写本残卷,实乃《大通方广经》卷中的一部分,原出自敦煌石室,后方辗转至此。该经内容既能纠补《大正藏》之阙失,其所附题识更汇集了民国张海若、徐鸿宝、严天骏、李权4人墨宝及钤印,颇为宝贵,具有很高的历史、版本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夏鼐非夏鼎     
初志贤  王密林 《传媒》2003,(5):22-22
2002年11月17日某报转载了新华社兰州11月16日的一篇电讯稿,在这篇题为《专家认定唐代“玉门关”应在甘肃》一文中有“20世纪40年代,我国考古学家夏鼎、向达率西北科学考察团”和“夏鼎、向达的推断是正确的”文字。笔者认为,文中两次出现的“夏鼎”当是“夏鼐”之误。 鼐,音nai,意为大鼎。夏鼐(1910-1985),字作铭,浙江温州人,中国著名的考  相似文献   

3.
正主持人语:陈寅恪为《敦煌劫余录》作序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这句话原本是针对敦煌学的兴起而发,但是也适用于《山海经》研究领域。新文化运动以来,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人文学科研究面临的第一大问题。怎样理解《山海经》及其体现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观念,无疑居于《山海经》研究的核心位置。《山海经》这部书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地理志(也有学者称之为"幻想地理志""神话政治地理学"或"博物志"),  相似文献   

4.
在敦煌宝藏发现之初,人们对遗书中各类写本的题记就予以了足够的重视。伯希和向胡适说他当时挑选敦煌经卷的三个标准,其中之一就是看有无题记可供考订。一九三六年,许国霖采用北平图书馆所藏敦煌写卷编成《敦煌石室写经题记与敦煌杂录》,胡适作序称收录的四百多条题记"是一组最有趣味又最有历史价  相似文献   

5.
正1985年6月19日,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5岁。消息传来,一位时年86岁的老者挥泪撰写挽联《哭夏鼐学弟》:"讲授茅茨,早识茂才,天祝奈何先我去。通邮邃古,谁继绝学,才难岂为一人哀。"这位老者便是历史学家、哲学史家以及书法家王蘧常,而逝者夏鼐是他早年在光华大学附属中学任教时的得意门生。  相似文献   

6.
明代《姚广孝像轴》是现存姚广孝的惟一真容,并有晚明佛教大师真可题赞。本文从艺术风格、画面内容、题识等方面,考证画像由宫廷画家绘制,时间应在洪熙元年前后。从姚氏与潭柘寺的关系以及文献中记载的几幅姚氏画像,考证姚氏画像都存于寺院,此像应是洪熙、宣德初年赏赐潭柘寺。通过对真可题赞内容的分析,认为题赞对姚氏予以肯定,反映出真可振兴晚明佛教的意图,并体现了他以德嗣观梳理禅宗正脉的思想。考证出题赞者心源居士就是阳明后学左宗郢。此像为研究明代绘画史、佛教史、阳明心学等提供了独特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王景高在2006年第4期《档案学通讯》上发表的《试论我国档案的厄运》(续一)一文中介绍了这三次劫难。一次是所谓"八千麻袋事件",一次是甲骨档案散失,一次是"敦煌石室遗书之劫"。(一)"八千麻袋事件":清内阁大库汇集了大量重要档案,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醇  相似文献   

8.
敦煌石室佚书和内阁大库档案都是重要文献,现分别加以概述。(一)敦煌石室佚书文献敦煌石室佚书于1899年发现于甘肃省敦煌县鸣沙山莫高窟第二八八石窟。这是一批数量可观、内容丰富、价值很高的写卷文献。它为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地理、民俗、宗教、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敦煌学”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敦煌佚书发现后不久,便被英、法帝国主义分子窃走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随后又被清朝地方官吏劫走了其中重要的部分,最后所剩八千余卷归入了京师图书馆(现北京图书馆)。敦煌石室所藏的佚书,据学者估计“约三万卷,其中有年款记载的最早  相似文献   

9.
伏俊琏 《档案》2014,(8):46-49
正多年前,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处理旧书,我挑选了若干种,其中有《考古学零简》("东方文库"第71种,1923年),陈垣先生著的《开封一赐乐业教考》("东方文库"第72种,1923年)。《考古学零简》收有罗振玉《莫高窟石室秘录》、王国维《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日本关野贞《后汉画像石说》、孙毓修《唐写本公牍契约考》、傅运森  相似文献   

10.
敦煌石室发现的敦煌卷子,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就拿敦煌写本的书写特点来说,如果说《切韵》系统可以上溯古音下推今昔,那么,敦煌写本则可以上溯唐五代之前古籍传抄情况以及下推唐五代之后版本流传特征,因此具有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这里着重谈谈古代传抄书写中的乙字符号的演变情况。乙字符号作为校勘术语表示勾转倒误,在敦煌卷子最常见的是打钩“/”,先后有一些学者对敦煌写本的书写特点有过探讨,如郭在贻、张涌泉、黄征《敦煌写本书写特点发微》和郭在贻《敦煌变文集校议·前言》对乙字符号都有论列。敦煌句道兴本《搜神记贿关…  相似文献   

11.
敦煌文献:新材料与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寅恪先生在《敦煌劫余录序》中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敦煌学之所以一直作为世界学术之新潮流而长盛不衰,原因之一是敦煌文献材料在不断地公布。虽然说敦煌文献早在1900年就由王道士在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但是,敦煌文献真正为人所知,应当是1909年伯希和(PaulPelliot)带着他所得到的敦煌四部古籍的精品来到北京,出示给罗振玉等人。以后,由于罗振玉、蒋斧、王仁俊、刘师培。伯希和、内藤虎次郎等人的宣传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新书目》2023,(11):116-119
<正>本书回顾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敦煌文物流散的往事,以及学术文化界几代人呕心沥血追寻国宝、研究国宝,乃至通过不懈努力,让敦煌宝藏以出版形式魂归故土、重光于世的艰辛历程。在“历史”与“学术”两个题眼下,激荡着国人充沛的民族情感,同时也体现了敦煌学的国际性。本书的出版将丰富读者对敦煌的认知,并成为学界研究敦煌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发现的周作人藏书题识三则,分别为:明万历刻本《尺牍双鱼》题识、明万历刻本《瑶笺》题识、日本庆安三年刻本《五老集》题识,以上手书题识未见录于《知堂书话》《知堂序跋》等周作人文集,亦未见录于现代学者辑补,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4.
《里堂书品》(以下简称《书品》),抄本,浅绿格,每叶11行,每行24字。卷首目录题为"里堂焦氏书品",下署"廷琥手录"。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名为《里堂书品》。郑伟章先生在《文献家通考》中曾说:"(焦循)藏书多有题识。其子焦廷琥辑为《里堂书品》五册,系雕菰楼绿格抄本,有题跋之作四百四十九篇,多集部书。"以为该书是焦循的"题识"之作。其实,原书共十册,现存五册,故见于目录者有"四百四十九篇",而正文只存一百六十七篇。如果该书为焦循所作,尽管是残本,也必将成为研究焦循学术、尤其是文献学成就的重要著作。然细加考核,令人疑窦丛生。  相似文献   

15.
向达教授、字觉明(1900-1966)湖南省溆浦县土家族人,为我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翻译家.他一生主要精力从事中西交通史的研究,对敦煌学、目录学、版本学及少数民族史等方面也具有精深的造诣,先后任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和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其在中西交通史与敦煌学方面的论著,至今犹为研究该学科屈指可数的重要文献.日本著名东南亚史学者山本达郎说过:“小生从大学时代起,就已拜读向先生的著作,受益非浅,虽未能见面,但一直十分仰慕先生”.向达教授的研究成果,早已引起国际史学界的瞩目,在国外受到的重视远远甚于国内.一九五七年他被错划为右派,史无前例的动乱年代,  相似文献   

16.
《五经文字》刻石今存西安碑林博物馆,附于"开成石经"之末,实则对石经起到注音定形的规范作用。作者张参是唐代经学代表人物之一,由于史料阙如,事迹并未彰显。这位学者的生平处于模糊的"半隐"状态,困扰后人。幸赖《张参墓志》及其亲撰夫人《郑氏墓志》的出土,全方位提供其生卒年月、家族世系、婚姻状况、履宦事迹及学术成就等内容,印证传世史书之记载。同时,也为钩沉张参与李光弼、韩滉、常衮等重臣的关系,补充大量一手材料。《墓志》内容补正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中敦煌张氏信息,使得唐代学者—张参的人物形象愈加丰满,为两《唐书》增补一篇《张参传》,也为唐代经史学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证线索。  相似文献   

17.
略论缪荃孙在目录学上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缪荃孙,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自称艺风老人。江苏江阴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一八四四年),卒于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缪氏研究目录之学,创办过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平生博览群书,广收典籍,擅长文史,精于考订,著述颇多。他代张之洞撰《书目答问》,辑刊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荛圃藏书题识》、《荛圃刻书题识》,撰《艺风  相似文献   

18.
唐代的星占著作,流传下来的只有李淳风《乙巳占》和瞿昙悉达《唐开元占经》两部作品。虽然它们大量地记载了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彗星、流星以及云气等天文现象的占卜意义,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占卜预言事实上也体现着中古时代天象观测与记录的重要成果,因而《乙巳占》和《唐开元占经》成为考察唐及此前的天文成就以及政治军事研究的重要资料。不过,在敦煌石室文书中,  相似文献   

19.
《新上海档案》2006,(12):26-27
王景高在2006年第4期《档案学通讯》上发表的《试论我国档案的厄运》(续一)一文中介绍了这三次劫难。一次是所谓“八千麻袋事件”,一次是甲骨档案散失,一次是“敦煌石室遗书之劫”。  相似文献   

20.
敦煌石室遗书,卷帙浩繁。其中唐代类书多种,近百年来,有的已受到人们的关注,有的却仍如荆山卞璞,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唐抄本《励忠节钞》残卷,即是其中一颗璀璨的遗珠。一据《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所著录,现藏英国伦敦博物院图书馆的S.1441号、S.1810号以及现藏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的P.27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