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元代词人画家周砥,在中国美术史上是一个湮没不彰的人物,其人其事均不见于主要美术史籍。正史笔下的周砥,其主要身份应是一位词人,《明史·文苑传》有传。就书画而言,周氏书法长于小楷、行、草,诸家皆备;其绘画则主要宗法元人王蒙和黄公望,画风"平淡清远",同时也受到倪瓒、曹知白、陈汝言诸家影响,但存世作品极少。现藏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周氏水墨画作《宜兴小景图》卷,是周氏存世绘画作品中的孤本。该图取法宋元山水图式,笔墨则多用披麻皴,深受黄公望影响。卷后另有明代大画家沈周《铜官秋色图》,遂形成周、沈二人合作的图画面貌。更兼画卷本身和卷后拖尾题跋较多,且流传有绪,鉴藏印极多,尤其是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祖父曹寅的收藏印章与极为少见的曹氏四字题识,愈发显示出该手卷重要的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汉宫乞巧图》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为明人仿仇英之作,虽非仇英真迹,却也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大型明代风俗画卷。七夕乞巧是古代画家热衷描绘的题材,流传至今的历代画作亦有多卷,《汉宫乞巧图》是其中年代较早、尺寸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设色图卷,颇具代表性。通过研究此长卷可以还原七夕乞巧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探究七夕乞巧与古代女性的密切关系,描绘出中国古代女性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3.
展子虔的代表作《游春图》展现了他所生活年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独特风貌,对该画作款印、题跋、著录、装裱等的考略也映衬出它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中的极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公望的《溪山雨意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最重要的书画藏品之一。记载《溪山雨意图》相关信息的古籍文献约有27种,涉及题跋、铃印、评赞、记事等多个方面,角度不同,详略各异。文献记载最多的内容是题跋。国家博物馆藏本有黄公望自题、王国器跋、倪着跋三种,另有乾隆题诗一首。而文献中还记有张丑、陈嘉言、朱之蕃、李肇亨的题跋,均为国博藏本所未见。各文献所记载的题跋文字也多有异同。有些文献还记载了《溪山雨意图》的铃印和尺幅,亦与国博藏本存在异同。这些都是考察《溪山雨意图》传世版本的重要线索。由于文献所载之《溪山雨意图》差异较多,很难理清版本脉络,但可与国博藏本进行比较研究。此外,有些文献还记载了有关《溪山雨意图》的评介、诗赞和记事,这些都是研究《溪山雨意图》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5.
在南宋宫廷画家马远的传世绘画中,存在大量的"双胞"及"多胞"作品。我们在博物馆中一般只能看到其中所谓的"真迹",而其它与之相似的作品却因伪作或临摹本的身份被打入"冷宫"。然而,如果站在收藏史或美术史研究的角度,这些临摹本其实具有与真迹同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为不同时期的临摹本带有鲜明的时代审美特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我们既可以借此想象并重建真迹背后的时代风格,也可借此探究临摹本自身所处时代的审美趣味、流行风格、作伪方式及书画市场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籍总目·史部》是最新出版的力图“反映中国古籍流传与存藏状况的最全面、最重要的成果”目录专著,在著录宋刻本《史记》时,存在着失收版本、卷次题跋及著录错误等问题,本文进行了补正并探究了成因.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自先秦以降就一直有绘制历史画的传统。《楚辞·天问》中保留有关于历史画的记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和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记述了从六朝至唐宋时画家所绘历史题材的画作,并且还阐明绘历史画时必须遵守真实性的创作原则。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绘画中,保存有不少历代画家所绘历史题材的画作。同时也保存有不少各代画家创作的描绘当时人物或社会风物、习俗的作品,流传至今也可列入历史画的范畴。在西方世界,历史上也都有绘制历史画的传统。现存的西方历史画同样包括两类内容,一类是画家创作的历史题材的绘画;另一类是不同时期画家所描绘当时社会生活的绘画,流传至今,也属历史画的范畴。在近代中国,画家在学习西画的基础上,也进行了画历史画的新尝试。新中国建立后,历史画出现了新的热潮。历史画创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两点:第一要重视历史的真实性,第二是作品的艺术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山东博物馆所藏罗聘《烟雨归耕图》,是以波臣派画家戴苍所画朱彝尊小像为母本的临摹之作。原作曾因朱彝尊在文人间的影响力而引人注目,但流传经历已难考证。本文根据画上题跋和文献记载,推知原作曾由乾嘉时人钱楷收藏;并探讨临作的绘制时间、背景和流传经历,其应为清嘉庆二年(1797年)罗聘辞京南归之际,应翁方纲之请而临,历经翁方纲、曹振镛、李鹤年、李玉棻及山东省立图书馆收藏。它既是了解原作的重要参照,也是清代文人、画家诗画交游的珍贵记录。  相似文献   

9.
"石渠"之称,来源于汉初萧何在未央殿北建造石渠阁,收藏入关所得的秦代图籍。而《石渠宝笈》是清内府书画收藏的著录,是对宫廷书画收藏的系统整理和信息登载。《石渠宝笈》初续三编的编录过程,也是鉴定整理的过程。编纂者的工作包括辨别真伪,进行筛选、著录和考证。对决定入录者,记其尺寸、本地、书体、画法、内容、题跋、印章等信息,还要考订作者、相关人物、流传过程,以按语形式标出。因此也可以说,此书还是参与整理编纂者治学能力集大成的体现。人们渴望出版图文并茂的《石渠宝笈》,在于这种影印著录原文与彩色图像的全信息对照,不仅将满足创作、鉴定、收藏、欣赏、学习、借鉴的需要,而且为研究故宫旧藏书画在流传中发生的变化提供了方便,也会为书画艺术史的研究——无论在架起语言与图像的桥梁上,还是解释造假背景的手段上,都因系统资料的推出而发现引人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石渠"之称,来源于汉初萧何在未央殿北建造石渠阁,收藏入关所得的秦代图籍。而《石渠宝笈》是清内府书画收藏的著录,是对宫廷书画收藏的系统整理和信息登载。《石渠宝笈》初续三编的编录过程,也是鉴定整理的过程。编纂者的工作包括辨别真伪,进行筛选、著录和考证。对决定入录者,记其尺寸、本地、书体、画法、内容、题跋、印章等信息,还要考订作者、相关人物、流传过程,以按语形式标出。因此也可以说,此书还是参与整理编纂者治学能力集大成的体现。人们渴望出版图文并茂的《石渠宝笈》,在于这种影印著录原文与彩色图像的全信息对照,不仅将满足创作、鉴定、收藏、欣赏、学习、借鉴的需要,而且为研究故宫旧藏书画在流传中发生的变化提供了方便,也会为书画艺术史的研究——无论在架起语言与图像的桥梁上,还是解释造假背景的手段上,都因系统资料的推出而发现引人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清代金石学发展迅猛,黄易为乾嘉时期著名的金石学家。山东博物馆藏《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为清稿本,是目前所见研究黄氏金石收藏,尤其是古代铜器铭刻方面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清代金石学发展的重要资料。由于拓本集流传日久,在黄氏之后经过了很多学者的题跋和考释,其收藏和流传情况不甚明晰。本文通过对《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中黄易以后的题记情况和递传顺序进行分析,对九皋、杨铎、黄咸宝、丁彦臣、匡源、李山农和李家恺等金石研究学者进行考述,厘清《黄小松辑释吉金拓本》的流传经历,进而梳理出清代山左金石学发展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2.
陈颖 《兰台世界》2012,(12):72-73
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又号一峰道人、净竖,晚号井西道人;平江常熟(今江苏常熟)人。关于元代画家黄公望,尚有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据清代乾隆年间鱼翼《海虞画苑略》所载,乾隆以前常熟画家就有296人。在此之后,更是代有才人,成为中国少有的几个画家密集地之一。元代黄公望创浅绛山水法,其画风成为后代山水画家所钟爱的典范;到了清代初期,王翚、杨晋为代表的"虞山画派"成为画坛主流,被誉为"画坛正宗"。常熟风物闲美,山川佳胜,诸多私家园林借虞山之景而筑,成为江南地区典型的文人雅集之地,众多虞山画派画家因此而留下了许多叙事性园林绘画。由于这些画作往往为应园主人(雅集组织者)之邀而作,画家在绘画技法上遵循传统,但于结构布局上更趋于注重展现园林风貌,具有强烈的写实性。这些绘画为我们提供了建筑格局、地理位置、人物交游等诸多要素,还原了明清江南园林风貌,艺术价值与史料价值并存。  相似文献   

14.
据清代乾隆年间鱼翼《海虞画苑略》所载,乾隆以前常熟画家就有296人。在此之后,更是代有才人,成为中国少有的几个画家密集地之一。元代黄公望创浅绛山水法,其画风成为后代山水画家所钟爱的典范;到了清代初期,王翚、杨晋为代表的"虞山画派"成为画坛主流,被誉为"画坛正宗"。常熟风物闲美,山川佳胜,诸多私家园林借虞山之景而筑,成为江南地区典型的文人雅集之地,众多虞山画派画家因此而留下了许多叙事性园林绘画。由于这些画作往往为应园主人(雅集组织者)之邀而作,画家在绘画技法上遵循传统,但于结构布局上更趋于注重展现园林风貌,具有强烈的写实性。这些绘画为我们提供了建筑格局、地理位置、人物交游等诸多要素,还原了明清江南园林风貌,艺术价值与史料价值并存。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善本古籍中史部目录类的稿抄本涉及公私藏书目录,存世稀少。文章整理了四种书目类稿抄本,考证揭示了其批校题跋、钤印收藏、避讳、与通行版本的区别、存世情况及文献价值,以期丰富目录学史、藏书史的研究成果,为学者研究原书的成稿及刊刻流传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今春在书库整理旧籍时,遇见清人著书中稀见流传之本,则随手录之,其中有清代著名学者钱仪吉的手写未刻的稿本和王树相的稿本,还有章太炎和钱玄同的亲笔批校本。在刻本中有的曾经古潭州袁氏卧雪楼、南陵徐乃昌积学斋,南通冯氏景岫楼等收藏印。经查阅收录清人著作最多的《贩书偶记》正续编中不见著录,诸家藏书目中也很少著录。今将刻书的年代及人地等类,以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中国目录学史,中国的编目者越来越注重对古籍版本的著录,对古籍外在形态的著录日趋繁复.现在已经建立了不少古籍书目数据库,但如果以《宝礼堂宋本书录》等书目的著录体例来要求,数据库还有一定的差距.数据库应该要著录版式、分类、批校题跋、藏书印、刻工、避讳字等,如果附有图录将会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家极其重视藏书印,因而,在中国印学史上,它占有独特的地位。本文结合藏书印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充分概述了古代苏州藏书家的藏书印,对于我们了解吴文化,了解文献的收藏和流传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家图书馆所藏清代严虞惇、钱廷锦手批《东坡先生诗集注》三十二卷,此前曾先后为翁同龢、黄裳所收藏。严、钱二人均多次评点苏诗,用力颇深,精见迭出,从中亦可见出二人诗学之异同。翁、黄二人对此批本并多所题跋,不仅可以据此梳理评本之流传,也可管窥翁氏之内心活动及时代政治变幻。因而此评本具有重要的理论批评与文献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特藏文献资源是衡量图书馆及所在高校文化传统和特色的重要指标。加强特藏资源的有效著录与揭示,将特藏文献融入本馆的资源体系,提高特藏资源的利用率,是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结合浙江大学图书馆艺术与考古外文特藏资源建设实践,分析高校图书馆纸质特藏资源著录与揭示中的经验与不足,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目录管理与检索、文献著录与揭示、资源收藏与利用、宣传推广与服务营销等,引发思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