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正2017年4月24日,"筑梦太空"—航天文物展开幕式暨庆祝"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在我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筑梦太空—‘掌中苍穹’雕塑入藏和航天文物展开幕式"为主线,同时启动"中国空间站青少年科学实验计划"航天科普系列活动,并与北京、文昌、厦门等地庆祝"中国航天日"活动现场进行了视频连线。我馆馆长吕章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张育林副部长,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朱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  相似文献   

2.
2017年4月24日,“筑梦太空”——航天文物展开幕式暨庆祝“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在我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筑梦太空——“掌中苍穹“雕塑入藏和航天文物展开幕式”为主线,同时启动“中国空间站青少年科学实验计划”航天科普系列活动,并与北京、文昌、厦门等地庆祝“中国航天日”活动现场进行了视频连线。  相似文献   

3.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是中华民族登攀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的又一次伟大壮举。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振奋人心的日子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了长达17小时的大型直播节目《再探苍穹》,充分发挥了广播传播快捷、覆盖面广、感染力强的优势,紧密追踪神舟六号冲天奋飞、问鼎苍穹的全过程。全国上百家地方电台转播了《再探苍穹》,节目受到听评专家和广大听众好评,并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六”大型直播节目的主创人员,作者有着更深层次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贾永 《中国记者》2012,(8):29-32
从2003年金秋杨利伟叩问苍穹,到2012年盛夏景海鹏、刘旺、刘洋进驻"天宫"——短短9年间,中国航天用4次载人飞行把一系列超越梦想的跨越写在茫茫太空。与此同时,中国载人航天报道也经历了传统时代、电视直播时代、网络时代、微博时代"四个阶段"。回顾这些过程,同样可以总结出载人航天报道的四次跨越。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11月27日,"安娜·高美雕塑《心灵的外衣》捐赠收藏仪式"在我馆举行。安娜·高美夫妇,奥地利驻华大使石迪福,奥地利驻华使馆文化参赞欧诺德·奥本玛,摩纳哥驻华大使助理孙磊,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副馆长谢小铨,凤凰卫视领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晓燕、副总裁刘凯乔等出席捐赠仪式。吕章申馆长和安娜·高美先后讲话。我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主持仪式。  相似文献   

6.
<正>此生有幸当记者,在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沃土上书写太空传奇,是刻在记忆里深深的印痕,也是自己一辈子的荣光。2023年3月3日下午,穿过车水马龙的长安街,我与同事走进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正在一层西大厅举行。  相似文献   

7.
胡宇 《军事记者》2006,(2):54-55
“他是航天人的后代,发射场是他的故乡。20年的青春奉献给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完整参加了‘神一’到‘神六’的摄影工作,拍摄了《傲视苍穹》等许多航天佳作。”这段话,是《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大型纪实摄影展览》评委会,对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席摄影师王琦的评语。2005年12月3日上午,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大型纪实摄影展览”开幕式上,肩扛上校军衔的王琦成为3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摄影贡献奖”最年轻的获奖者。一他的脸上写满沧桑,他的外貌粗犷豪放,大西北人不修边幅的生活习性,使人很难把王琦执著的追求和壮丽的航…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播》2007,(4):38-39
[总片花 神舟飞天,铸就登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惊世伟业; 问鼎苍穹,谱写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壮丽诗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大型直播节目:再探苍穹。  相似文献   

9.
<正>10年前,人们用电脑阅读了解天下大事,没有新闻,人们的视野局限于机房之内;10年后,随着低头一族的壮大,若没有新闻客户端传递新闻,人们的视线便局限于掌中方寸了。所幸,新闻依然是最基本的精神"食材"。囿于掌中的天地,人们反而更加渴望对新事物的了解,并对新闻产生了依赖。只是,由于各家新闻媒体以及互联网公司都意识到了这一点,获得途径的多样化很难培养用户的粘性以及忠诚度。那么,新闻机构在战略上是否需要新闻客户端优先呢?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副教授兼未来实验室主任迈克尔·麦金教授对这一  相似文献   

10.
张天阳 《今传媒》2014,(8):156-157
二十世纪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变革意义的一百年,也是中国雕塑从萌芽、转型到繁荣发展的时期。雕塑艺术的日臻成熟,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艺术家,他们在雕塑艺术的创作中,秉承"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同时积极的从自己的根源出发,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进一步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进行再创新,创作出属于中华文化的雕塑作品,为我国现代雕塑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发展的观点,通过对雕塑艺术的保护、传承、创新的简单梳理,分析二十世纪中国雕塑艺术的兴起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神舟腾空入九天,揽月摘星梦终圆。探索宇宙傲苍穹,载人飞船一日还。中华英才多奇迹,科技创新建家园。牛郎织女遥相问?如今天地已通船。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谭学晖$铁岭市文化局  相似文献   

12.
2009年7月22日,中国大地上,数以亿计的人仰望苍穹,见证人类有史以来覆盖人口最多的日全食光顾中国。在"追日"中更忙碌的是媒体,打开23日的各家报纸,那真是:万里长江大"追日",阴晴圆缺皆精彩。  相似文献   

13.
围绕“吸引力+传播力”,“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科学家手模”项目依托著名科学家,通过采集和展示科学家手模以及为青少年录制寄语视频的方式,拉近了科学家与公众的距离,顺应了短视频流行的传播方式变革,线下线上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突破了科技馆的时空限制,有力弘扬了科学家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12月7日,"丽江纳西族一百五十卷东巴经手抄本捐赠收藏仪式"在我馆举行。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丹增,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纳西学会会长白庚胜,中共丽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勇,丽江市政协副主席杨一奔,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谢小铨、研究馆员宋兆麟等出席捐赠收藏仪式。吕章申、丹增、江勇先后  相似文献   

15.
当下,一个异军突起的新媒体用强攻之势夺取了传统互联网站的地位,这就是“微信公众平台”.2014年初,聊城新闻网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掌中聊城”,如今订阅用户已达到八万余人.由于“掌中聊城”在创新信息推送模式与风格、增强用户体验、弥补地方新闻网站与受众互动不足等方面的极大优势,在两年的时间里,“掌中聊城”由默默无闻发展到目前在本市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稳居前三.  相似文献   

16.
杨惠之是唐代与"画圣"吴道子齐名的一位雕塑艺术家,自唐以后便有着"塑圣"的赞誉。他弃画从塑,在多年雕塑艺术实践中创作出了大量形神兼备、风格独具的雕塑艺术作品,同时还在雕塑艺术理论方面建树颇丰。  相似文献   

17.
任文娇 《报林求索》2012,(7):134-137
<正>收藏市场就像深不可测的一潭水,尽管有起伏,但其实都是此消彼长的一个过程。纸币收藏暂入低谷,但邮币市场却十分红火。卢湾区工人体育馆一楼,操着一口京片子的江苏人周挺(化名)正在看片消磨时光。周挺曾经浸淫京城收藏市场数年,后来转战上海。谈及这几年的收藏市场行情,周挺说:"前年最好,现在不行,好多品种都在回调,80版2元人民币和去年同期比甚至跌了50%。"位于局门路的沪上最大邮币卡市场正在见证着钱币品种的涨涨跌跌,前段时间大热的人民币,猴票、大龙票、千禧年龙钞、贵妃醉酒彩金币等都面临着20%—40%不同幅度的价格回调。用周挺的话说就是:"收藏市场在避暑"。  相似文献   

18.
2017年12月7日,“丽江纳西族一百五十卷东巴经手抄本捐赠收藏仪式”在我馆举行。  相似文献   

19.
韩阳 《出版参考》2012,(25):8-10
2012年8月21日18时,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序馆巨大的"华"字雕塑前成了一片橙色的海洋,所有的志愿者围在这个雕塑的四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方世忠和副局长阚宁辉,带着来自各个出版社的主要负责人列  相似文献   

20.
宇宏 《档案与史学》2007,(11):58-60
2001年,我到上海中山公园收集地方志资料,看到中山公园于1958年印制的《中山公园游览说明》的导游小册子,封面上是一个模样怪异的、头顶着圆圆的石盘的、非禽非兽的动物雕塑的图像,导游小册子以"日晷"为标题专门介绍这尊雕塑,称之为"四不象日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