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以前的巴蜀佛教石窟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北魏晚期、北周、隋代。巴蜀石窟艺术在此阶段兴起并初步发展,此间造像的粉本多来自洛阳、长安等地。大致来看,洛阳地区石窟艺术对巴蜀石窟的影响主要在北魏晚期,两者在洞窟形制、造像风格等方面多有相似。麦积山石窟艺术在北魏晚期对巴蜀石窟也曾产生影响,例如两者均有相似的三壁三龛式窟,但"三瓣式悬裳座"可能是川北广元影响了麦积山。长安地区的佛教艺术对巴蜀石窟的影响主要在北周和隋代,两者在佛帐形龛、菩萨装饰和造像风格等方面有诸多相似。南朝造像艺术主要是通过长安地区对巴蜀石窟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疆经济报》作为一张少数民族地区出版的综合性大报,因为其独特的创新传统、独特的信息处理、独特的文化渊源,以及独特的发展背景等,使报纸洋溢着独特的风格和特色。一、内容设置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新疆经济报》的主要版面有:"要闻""、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新见三枚明末李自成农民军印章资料的讨论,知晓大顺政权在政权建设时,不仅设置了大量的地方行政职官,同时也设置了不少学官等辅助性质的职官。在全面整理目前所见李自成遗印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李自成农民军印章的用字问题和该农民军在巴蜀地区的活动,并纠正了文献中有关用印制度的错误记载。文中指出印章因避李自成父亲名字之讳,禁止"印"字入印,而改为"契、信、符、记"等专称,成为其一大特色。从现存的李自成遗印实物情况看,明末大顺农民军在巴蜀地区也一度控制了不少地方,而并非传统上认为巴蜀地区完全为张献忠农民军的势力范围,可补相关历史记载之缺遗。  相似文献   

4.
汉武帝改制之后,汉代的建筑、服饰在设计风格上明显有别于秦代,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特色。此外,"节气"、"阴阳"、"五行"等新元素的融入,使汉代的艺术设计从形式到内容更为丰富多样,并且产生了系统性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辨析汉代"枸酱"的产地、原料及产品属性。认为,枸酱是产自今茅台酒原产地一带的一种发酵食品,是古代民众发酵水平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上林苑始建于战国秦时期,汉武帝时期对其进行了扩建,使其面积和功能达到最盛的规模。上林苑作为一处综合性的皇家机构,自有一套管理系统,它隶属中央少府,并设置有上林尉、上林三官等职能部门加以管理,其中上林三官铸造了数量颇多的铜器。国家博物馆藏有三件上林铜器,两件是出土于上林苑范围内的窖藏物,一件是自晚清就有著录的传世品,它们是研究汉代上林苑及其用器的珍贵资料。通过这三件铜器,可以看到上林苑铜器有着一套严密的生产与管理制度,而在具体使用中也存在异地调用的情况,包括调入和调出。本文旨在从国博藏上林苑铜器出发,系统整理出土、传世及仅见著录铭文的西汉上林苑铜器,并对器物制作、物勒工名、度量衡等问题加以讨论,这对于研究秦汉时期宫苑、汉代用器制度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上林苑始建于战国秦时期,汉武帝时期对其进行了扩建,使其面积和功能达到最盛的规模。上林苑作为一处综合性的皇家机构,自有一套管理系统,它隶属中央少府,并设置有上林尉、上林三官等职能部门加以管理,其中上林三官铸造了数量颇多的铜器。国家博物馆藏有三件上林铜器,两件是出土于上林苑范围内的窖藏物,一件是自晚清就有著录的传世品,它们是研究汉代上林苑及其用器的珍贵资料。通过这三件铜器,可以看到上林苑铜器有着一套严密的生产与管理制度,而在具体使用中也存在异地调用的情况,包括调入和调出。本文旨在从国博藏上林苑铜器出发,系统整理出土、传世及仅见著录铭文的西汉上林苑铜器,并对器物制作、物勒工名、度量衡等问题加以讨论,这对于研究秦汉时期宫苑、汉代用器制度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柄深腹有盖豆是春秋战国时期海岱地区较为流行的一种礼器类型,其渊源及命名问题在学界多有争议。结合该地区商周时期的饮食文化传统以及相关青铜礼器的演变脉络和更替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自商代至战国时期,盖豆类铜器的形制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其命名也存在诸多时代和区域文化差异。春秋战国时期的盖豆应该是商周时期簋、敦类盛食器逐渐小型化、高足化的产物。簋、豆、锜、、登、敦等诸多铜器自名反映了簋、敦、豆等几种食器类型之间发展演变、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也反映了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之间在语言文字、饮食文化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客观差异。  相似文献   

9.
2016年9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清华大学艺术馆联合推出了"其金孔吉—一商周青铜器艺术"展览,共展出62组件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商周时期青铜器。本文从这次展览的展品出发,选取两个主题进行讨论。一是商代长江流域青铜器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二是春秋中期青铜器风格的变化。第一个主题,本文从这次展出的要和鬲出发,讨论了商代中原及北方地区所见的带有长韵状扉棱的铜器,认为它们与长江流域具有一定联系;第二个主题从展出的春秋中期青铜器出发,讨论了这一阶段青铜器造型及纹饰风格的变化,指出,春秋中期在青铜器风格的转变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应该将这一阶段的代表性铜器墓独立进行讨论,这样更容易把握和理解春秋时期青铜器风格由西周风格向列国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汉魏时期,巴蜀本土文化在经学、诸子学等方面较为突出,而荆州学派代表人物入蜀,促进了巴蜀文化繁荣。儒道兼综的思想渊源对巴蜀士人的文学观念以及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西北汉简是研究汉代边塞屯戍的珍贵资料。本文搜集考察西北汉简中涉及到的汉代边塞屯戍官吏士卒日常生活中所用各种居室什物,并依据简文试图对这些器具的形制、价格、来源等进行探析。所谓"居室什物",主要是指包括家具、炊具、餐饮用具、盛贮器、娱乐游戏器具等等在内的各类日常生活器物。通过传世文献、出土考古实物与西北汉简相互印证,不仅可以考察汉代边塞屯戍官吏士卒的日常生活器物,同时还可以借此更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些器物以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器物为主,实际上大多也是汉代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器物,所以也可以与汉代内郡出土器物互相参照,从而进一步了解汉代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丰富我们对汉人物质生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数字图书馆联盟背景下图书馆技术队伍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资源共知、共享、共建背景下,图书馆技术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技术队伍整合被认为是图书馆工作发展进步的出路.图书馆现有技术队伍整合方式可以按传统图书馆工作的内涵与推动力的来源划分.数字图书馆联盟背景下,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技术队伍整合运动模型与交流平台、推动形成技术团队、形成需求的发现提炼机制、完善共享技术成果、形成整合体系等途径实现图书馆技术队伍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山西闻喜邱家庄墓地M5001号墓是战国早期晋国最大的墓葬之一。本文对该墓出土27件战国早期青铜样本进行了铅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以讨论晋国在战国时期的矿料来源与变迁等问题。综合铅同位素与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我们认为以邱家庄样本为代表的战国早期三晋地区铜料与铅料相比春秋晚期均发生了变化。通过对比主要现代矿区与战国矿冶遗址的样本数据,邱家庄M5001青铜器的铅矿料很可能来自豫西地区。邱家庄M5001青铜器微量元素与战国早期楚国青铜器差异较大,但后者与春秋晚期晋国青铜器数据一致。因此三晋地区战国早期的铜料产地可能也从南方楚地转移到了豫西地区。  相似文献   

14.
孙晓萍  张克仁 《档案》2018,(9):50-54
定西巉口是目前考古发现的陇中地区汉代遗址和墓群分布最集中的地域,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土的"新莽权衡"和近年来探掘发现的"玉琀蝉"、"颖阴丞印"封泥、"卜骨"等一系列文物可以看出,巉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汉代中原王朝联系西域少数民族的重要中心驿站和纽带,是汉代丝绸之路中线上的繁华重镇和贸易枢纽,在保护商旅的安全,管理过往贸易,沟通和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4,(14)
报纸版面设计在报纸编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报纸版面设计经历了四次改革创新,已形成传统党报机关报、晚报都市类报纸以及四开报纸等三种主要风格。尽管报纸版面设计风格不断发生变化,但是遵循的"讲究效率"、"模块结构"等基本原理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分析了播音主持人主持风格形成,探析了形成播音主持人主持风格的渊源及作用,从具备较好的基本功底、充分掌握新媒体发展趋势、全面把握语言技巧、提升临场发挥能力、加强亲和能力、科学定位主持风格及注重贴近日常生活七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播音主持人主持风格形成与革新措施,以期为播音主持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详细统计1980—2015年湖北地区民国文献出版物的基础上,指出湖北地区民国文献的编纂出版呈现编纂主体与选题的多样性、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专题性、密切配合社会形势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编纂类型与文献来源不平衡、编纂主题与学科范围不平衡、编纂题材地域分布不平衡、传统出版物与电子出版物不平衡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健 《出版科学》2000,(4):32-32
中国地域广大,几千年来,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地方文化,如齐鲁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等。这些具有厚重历史感的文化积淀是取之不尽、值得大力开发的出版资源。地方出版社理应在开发本地出版资源上做出应有的贡献。开发本地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标志性品牌,必须做好重点文化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唐代敦煌地区“雩礼”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地区的"雩礼"活动因其独特自然及社会环境,在唐代礼制大背景下,表现出了儒、道、释、袄杂糅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20.
张琼 《档案》2014,(12):41-43
"了解之同情"几成为历史学者的口头禅,也成为陈寅恪先生学术思想的象征之一。多年来,学界围绕这五个字展开了一系列争论,如其基本理念及"意义",学术思想来源,甚至其是否为陈氏研究史学的方法等,均成为讨论焦点。笔者就其学术渊源展开初步探讨,认为此观点虽然有可能受了一些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然而在"中学"中其亦自有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