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俗广告通常是指那种在表现手法上虚假、粗陋、毫无智慧、没有才气、空洞而令人厌恶的广告。恶俗广告长盛不衰的原因是:恶俗广告不是决定消费行为的必然要素,恶俗广告提升了广告主的广告投资回报比,恶俗广告模式符合品牌发展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恶俗广告盛行及效果显著的现象,得出了恶俗广告盛行的原因,即睡眠者效应、广告公司的投机心理、良好广告氛围的缺失,从而从法律法规与相关机制、广告公司和媒体从业者的职业操守,受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三方面进行了关于恶俗广告的反思及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3.
恒源祥恶俗广告使受众遭受疲劳轰炸,引来恶评没有达到广告传播目的。分析其原因,有效的广告不是简单的重复叫卖。广告的传播效果是与受众的消费心理是密切关系的,有效的广告是将产品信息和目标受众巧妙地结合,从而激发消费者购买动机。  相似文献   

4.
广告是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间竞争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优秀的广告作品在使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使消费者、社会文化从中获益,取得多方共赢的结果。然而广告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广告恶俗低劣,违背广告应遵循的道德,也给公众、社会和文化带来了危害。  相似文献   

5.
大学时,在广告学选修课上,老师让我们写出自己最感动和最厌恶的广告。结果“洗洗更健康”和“今年过节不收礼”并列最让人厌恶的恶俗广告之首。而最感人广告,竟是一则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当今社会恶俗文化现象的存在提出问题,阐述有关恶俗的含义以及大学生应该远离哪些恶俗文化、怎样远离恶俗文化,在阐述中以部分实例加以论证,旨在使当代大学生进一步了解恶俗,辨别恶俗的事物和现象,从而远离恶俗文化,健康文明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0年李宁更换了品牌标识和广告口号,广告代言人和广告语也都做了相应调整,这一行为引来广泛争议。文章分析了争议焦点,阐述了李宁的换标理由,也对李宁品牌的广告策略、品牌重塑及未来走向等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分工更加细密、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条件下,广告的信息传播充斥着每个角落.平庸无奇的广告难以刺激受众的消费诉求,一些依靠重复手段迫使受众强制性记忆的恶俗广告,更是能够激起大众的强烈不满,甚至可以破坏其企业品牌形象.然而有的广告却表现独特、新意怡人,从而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为企业品牌树立良好形象,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产生如此差别的原因,除了设计、制作方面的因素外,广告创意水平的高低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成功的广告战略往往来自于不同凡响的卓越创意,广告创意也是引起消费者认知企业品牌,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驱动力.因此,对于广告创意影响企业品牌形象的探讨研究就显得十分的必要了.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悬赏广告越来越多,但是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在理论上一直是一个争议的问题。实践中,法院判决因悬赏广告发生争议时的理论依据也不相同。1999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学界也对此有不同意见,一为"契约说",一为"单方民事行为说"。文章通过对有关悬赏广告性质的不同学说的分析,论证了悬赏广告的性质不是要约,而应为单方法律行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由于植入式广告在我国出现的相对较晚,目前还未纳入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体系.植入式广告的法律属性问题学术上也一直存在争议,还没有定论.本文试图从植入式广告主体的角度分析其法律关系、法律责任,进而寻求植入式广告法律属性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比较广告是广告中的一种,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其合法地位受到了法律明确保证。但由于这种广告有时容易引起与其它广告的冲突,导致侵权、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因此其合法存在的范围受到广泛的争议。从比较广告界定、现存法律规范及比较广告的合法性的范围来探讨比较广告与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之间的关联,为正确合法地利用比较广告起到参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赏广告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同时也是一个在法理上很复杂的问题,其复杂性在于对其在法律性质上认识的不统一。就悬赏广告的特点、中外对于悬赏广告的三种不同的学说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悬赏广告法律行为的效力争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彭敏 《广西教育》2015,(3):108-109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广告语改造成语的争议,阐述广告成语的语用效果和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进而探讨广告成语的语言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4.
植入式广告成为2010年央视春晚最大的争议点,观众对于节目中横行的植入式广告产生了极大的反感,观众忍受指数一路冲高,对于央视来说始料不及。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许多广告不时引发争议,甚至受到政府的禁止。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看,这些广告大多存在一定的语用失误。文章从施为行为真实条件的违背与否、能否取悦公众、广告语言中修辞和间接言语行为的正确使用与否方面进行分析,揭示部分广告在社会中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遭到禁令,从而违背广告初哀形成语用失误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广告商的广告水平和公众识别广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一些广告中对女性形象的定位争议颇多,多为批评女性形象在广告中取悦男性,受到贬损和扭曲。该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女性在广告中的形象,以此解释一些不必要的争论。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针对网络歌曲恶俗之风的蔓延趋势,中国音协与中国艺术报联合在北京召开“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座谈会。徐沛东、谷建芬、李海鹰等国内音乐界知名人士共聚一堂,“会诊”网络音乐。同时,以阎肃等为代表的在京40多位著名词曲作家、歌唱家联名发起“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倡导网络音乐健康发展”倡议书。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广告语改造成语的争议,阐述广告成语的语用效果和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进而探讨广告成语的语言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9.
“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这似乎是言情小说最恶俗的故事梗概介绍必用语.但却从来没有人说爱情是恶俗的。  相似文献   

20.
在戊戌革新运动的社会成果中,不可忽视的是:妇女裹足(亦称缠足)恶俗开始扭转,和在此问题上传统观念逐渐转变,并被整个社会所接受。 (一) 妇女裹足,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顽固恶俗。其涉及地域之广,卷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为害之烈,影响之坏,为中国历史上恶俗之冠,在世界风俗史上也是罕见的。随着裹足恶俗的形成,中国传统观念中的落后愚味性在这个问题上得到相应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