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散文代表作《沙乡年鉴》中,奥尔多·利奥波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土地伦理的概念,土地伦理彻底改变了人在自然中的角色,使人从土地共同体的征服者转变为共同体中的普通成员。利奥波德土地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颂扬生态整体意识、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肯定人类的独特性和生物进化论、倡导可持续农业观、呼吁生态良知等五个方面。巧合的是,这五方面的内容在芭芭拉·金索弗的小说代表作《纵情夏日》中也得到了具体而生动的体现。《纵情夏日》和《沙乡年鉴》尽管体裁不同,但在表达和传递土地伦理思想方面是相得益彰的。  相似文献   

2.
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里指出人在决策时往往都只看事物的经济价值,不看其生态价值。人类这种为了发展经济而牺牲生态的行为等于自掘坟墓。他在书中给予了批评,用"土地伦理"理念来解决生态失衡的问题,并明确了个体为生态群体可做的具体事情。  相似文献   

3.
郭伟  熊晓青 《现代语文》2008,(9):112-113
1935年,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教授,被称为“生态伦理之父”的利奥波德,在州河之畔的“沙乡”买下了一个因滥用而几乎沙漠化的农场。在这里,他带领家人种草植树,度过了无数个周末和假期。在体验荒野和修复土地的过程中,利奥波德写出了代表作《沙乡年鉴》,有力地证实了农场经历的意义和价值。高中语文读木选录的散文《大雁归来》即节选自这部备受称誉的名著。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对此作一番抛砖引玉式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揭露了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至上的思想所导致的土地和自然的"背景化"和"工具化"及其恶果,警醒人类不要在利益的驱动下滥用土地、破坏资源,否则将遭受灭顶之灾,该小说是较早揭示土地和生态伦理的小说之一。本文运用生态伦理思想解析作品中反映的以土地和动物为代表的自然的"背景化"和"工具化"现象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以揭示斯坦贝克的生态观和生态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学界对《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伦理批判,对生产伦理、分配伦理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伦理关系的探索,此外还包括对马克思的人性论、劳动力价值的新规定、生态伦理的分析等.对已经取得的一些成果进行检视,发现存在"四个较少":关于交换伦理尤其是消费伦理思想的研究成果较少;比...  相似文献   

6.
对生态伦理思想的追问可以溯源到先秦《老子》,《老子》中的“自然”是其生态伦理思想的集中体现.““道法自然”为其生态伦理思想奠定道德哲学基础;“人居其一”的非人类中心论、以万物为原点的依存论以及“天地不仁”的自相治理论等是其生态伦理的基本内容;“辅万物之自然”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准则.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老子》“自然”的价值内蕴,体现了《老子》中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7.
《野草在歌唱》描述了南非南罗德西亚农场穷苦白人的生活境遇,蕴含着深刻的土地伦理观。小说展现了该农场上的人地关系与土地伦理选择,揭示了南非殖民地在物质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人地矛盾与冲突以及实现人地共存的生态良知与启示。体现了莱辛对人与土地关系的伦理思考,对构建土地共同体的期待以及对生态良知的呼唤。  相似文献   

8.
生态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其中包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值得认真挖掘。不仅生态伦理的内涵蕴涵在生态农业的含义中,在生态农业的特点中也体现着生态伦理的本质,而且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还表现在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中。生态伦理思想在生态农业不同方面的表现是有差异的。研究生态农业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对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和作用,主要又体现在生态伦理思想能够推动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相较于《易经》,《易传》散发出浓厚的人文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其中,在政治伦理方面更是独具特色。通过"推天道以明人事""阴阳对立统一"“变易与不易”“崇德与广业”四个方面来诠释《易传》政治伦理的特点,以便对其政治伦理思想有进一步的深入和升华。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伦理学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理论,分析研究琳达·霍根的《太阳风暴》这一力作,分别从土地伦理理论的三大方面:人与土地、人与动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出发,探讨作品蕴含的伦理关系和生态危机,同时指出处在白人殖民者权利主导下的印第安民众的生存困境,从而揭示了印第安人民遭受的苦难和为构建自我生存空间所做出的挣扎与努力,体现了其中的哲学思想和对印第安人民的深切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他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中对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而透过苔丝的悲情故事,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哈代伦理思想的折射。文章主要从性别伦理、恋爱伦理、夫妻伦理等方面来探讨哈代婚恋伦理思想在《苔丝》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生态价值观、生态良知观、生态自我观和生态取用观四个方面,生态价值观具体体现为存理去欲,生态良知观具体体现为生生不息、知善知恶和真诚恻怛三个方面,生态自我观具体体现为万物一体,生态取用观具体体现为取用有爱、取用有序、取用有度和取用有养四个原则。王阳明的生态伦理思想可以给我国生态伦理学理论建构和生态文明建设以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刘勰《文心雕龙》在坚守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寄寓着丰富伦理意蕴的文体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宗经思想统领下五经作为文体源头、文学伦理思想共同体的文体制度;二是每种文体有各自应遵循的写作规范和文体地位尊卑之别所体现的文体秩序;三是文体伦理责任的文体批评原则和以折衷为核心的文体批评方法;四是文体批评实践中符合儒...  相似文献   

14.
阿尔多·李奥帕德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人,被誉为"生态伦理之父"。他的《沙郡年记》被视为是生态伦理学的开山之作,其生态伦理思想凝结了来自荒野的智性思考与启悟,本文从生态悲悯意识、生态历史责任、生态诗意想象、生态换位思维、生态整体主义、生态精神品格、荒野的生态价值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阐释。  相似文献   

15.
土地生态伦理是对土地问题的伦理思考,是生态伦理学在土地学科的具体应用。文章阐明了土地生态伦理的内涵与原则,总结了现行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土地生态伦理学的角度,着重分析如何在土地伦理的前提下实现具有可持续性的土地整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都城营建思想体系中,周代以来形成且延续数千年的城市设计伦理思想是重要组成部分,阐释这些伦理思想能够为现代城市设计带来价值启迪。以《礼记·王制》为中心,从行政区划制度、土地配给制度和祭祀制度等方面研究,能够较为全面把握传统城市设计礼制等级秩序所体现的政治伦理要求;天人之和的宇宙象征主义作为传统城市设计的独特伦理表征,对都城和宫殿布局、城市形态产生关键性影响;“城以盛民”的惠民要求与“因天材,就地利”的实用理性,体现了传统城市设计思想的民本伦理意蕴。总体上看,传统城市设计伦理思想的演变历程是礼制等级秩序与惠民实用要求之间相互渗透、不断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生态伦理学批评理论为依据,剖析美国作家赛珍珠在其《大地三部曲》中所体现的生态伦理意识:在文学创作中,作家聚焦"土地"和最具中国国民代表性的农民,并将二者关系上升到生态伦理的层面,既突破了伦理文化传统,又对自然与人类的德行相参、和谐互动予以伦理学意义上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从文献学维度审视,在中外生态哲学界涌现许多警世醒人,引领时代思潮,并成为生态文明进程里程碑的环境伦理学经典文献。其中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流派中的相关文献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施韦泽的《敬畏生命》和《文化哲学》,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辛格的《动物解放》以及罗尔斯顿的《哲学走向荒野》和《环境伦理学》等堪称现代绿色经典文献,应该成为当代人类必读书目和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19.
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内蕴着生态文明的理念,显现了生态文明的"共生平衡"和"公平"。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农村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现实中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着制度性和根源性的障碍,导致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土地市场化滞后与农村生态环境的退化等问题。从社会生态系统的视角构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体系,需要树立生态伦理观念、建立健全土地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农业支持与保护制度和土地产权制度,从而保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可持续性、长效性。  相似文献   

20.
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生态哲学观点,从人类历史上生态文明发展的历程出发,对《古舟子咏》体现出的生态伦理演变做一个简单的剖析。《古舟子咏》这首诗歌取材于自然却远非对自然景物的直观临摹,体现出诗人对非人类生命实体的关注,批判了人类对自然的负面影响,具有深刻的生态伦理内涵。《古舟子咏》是柯氏自然观的具体化,它表现出的生态伦理思想极具启发性,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其它作品。这首诗歌赋予人们无限的思考空间去重新感知自然、审视自然,对自然更加敏感,继而产生敬重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