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2年7月3日至7日在西安陕西师大由对外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主持召开了“儒学与当代社会”国际研讨论。来自美国、日本、台湾和北京、上海等地学者60余人围绕“儒学与当代社会”这个中心议题,开展热烈讨论。现将讨论中涉及的几个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5年9月9日至12日,由武汉大学传统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台北《鹅湖》杂志社、台北东方人学术研究基金会、台湾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在武汉大学召开。会议围绕“儒学、当代新儒学与当代世界”的主题展开。其问,140位与会学就当代新儒学代表人物的思想、当代新儒学与宋明儒学、当代新儒学与西方哲学、当代新儒学与佛学、儒家伦理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及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3.
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的"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新加坡、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俄罗斯、德国、英国、瑞典、乌克兰、挪威、澳大利亚、巴西、美国、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会长谷牧、会长叶选平,著名学者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等出席了会议并讲话.大会围绕着"儒学与当代文明"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的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儒学在思考     
儒学在作现代思考,儒家学者在跨文明比较中也在作世界性的思考.当代社会,人类前途充满危机,仅有西方文明的智慧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和总结中华文明的历史经验,深入阐发儒学的精义.在现代文明通则中,除民主、自由、科学、人权、法治、公平等价值理念外,还必须加上东方儒学所申明的忠恕、诚信、礼义、和而不同、天下一家、天人一体等价值理念,这样才能使现代文明通则获得完整性.从而摈弃"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贵斗"的冷战哲学,推动文明的对话,实现不同民族、国家、文明的和平相处,使世界走向祥和与繁荣.  相似文献   

5.
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主办的“国际二程(程颢、程颐)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5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德国、新加坡等国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专家学6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各国学就二程思想成为中国近古社会学术主流的内在根据、二程思想与北宋儒学、二程学说在中国经学史上的地位、二程思想与理学心学之源流、二程思想与佛道二教、二程思想在海外的传播与研究、二程思想在现代及未来社会的价值与意义等问题展开了研讨,并对英国名汉学家葛瑞汉(A.C.Graham)所《中国的两位哲学家一二程兄弟的新儒学》一书作了评议。  相似文献   

6.
, 《寻根》2012,(5):144
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与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信阳市台办、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与侨教学院、台湾夏潮联合会共同举办的"2012两岸青年中原文化研习营"活动,于2012年7月23日在信阳开营,来自台湾清华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和信阳师范学院的师生70多人参加了开营式。为期一周的"2012两岸青年中原文化研习营"活动,继2011年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和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与侨教学院等单位举办"东亚儒学研  相似文献   

7.
<正>这次由韩国栗谷学会、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四川省民俗学会联合举办的"栗谷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是继2008年4月16日在四川大学举行的"栗谷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在成都举办的第二次中韩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栗谷学与儒学的劝学论。劝学,就是鼓励勤于学习。这个题目出得好,好就好在三个切合:一是切合中国儒家文化的传统;二是切合韩国栗谷学的要义;三是切合建设学习性社会的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8.
当代生命伦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物学、医学领域,但这门学科产生之初,就超出了自然科学范围成为关系到整个人类未来命运的重大课题。生命问题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其引起的价值冲突与规范冲突等等,使这个兴起不到半世纪的学科备受关注。儒学作为中国传统的人科学,对于生命伦理问题进行了积极回应。在回应生命伦理问题的过程中,儒学自身价值系统得到了展示,使儒学重新走向了现实生活,同时儒学也提高了在当代社会的应变能力,自觉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浪潮之中。  相似文献   

9.
关于儒学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早在本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就成了热点,二战后这个问题再度成为儒学讨论的热点。特别是在日本产生了所谓经济奇迹和“四小龙”崛起之后,有的学派把这个问题推到了极端,似乎日本和“四小龙”战后经济飞跃发展应完全或主要归功于儒学...  相似文献   

10.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悠久的中华文明为深厚土壤的。这意味着我们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历史的经验中获得启示。中国传统社会在汉代以后的2000多年里,尽管改朝换代的悲喜剧一幕又一幕,但是儒学作为核心价值却一直没有变,儒学始终指导和规范着国家、社会和个人,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借用理学家的话来说,就是"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这意味着儒学的核心价值得到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由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主办,马来西亚星洲日报、香港孔教学院联办,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中国孔子基金会、美国国际中国哲学会、日本文化振兴会、韩国孟子学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孔子学会、新加坡儒学会、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等多个单位协办的第一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8月7日至12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凯煌大酒店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了会议.马来西亚政府人力资源部部长冯镇安博士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交通部部长陈广才先生出席会议并致闭幕典礼讲词.大会共收到论文134篇,与会人士围绕大会主题"忠恕之道促进世界和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郑熊 《华夏文化》2016,(1):38-39
正对儒家经典《周易》的研究,目前存在多种方式,其中就有从具体概念入手来研究。现有从概念入手来研究《周易》的成果,主要涉及到"诚信"、"象"、"天地"、"周"、"小"等,对《周易》"中"概念的研究则不多见。此外,儒学在发展过程中,形而上学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从具体概念含义的演变来考察儒学形而上学化趋势,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希望通过对《周易》"中"含义的解读,来显现儒学发展的形而上学化。  相似文献   

13.
东汉末年社会的动乱导致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儒学传播与发展也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汉晋时期,巴蜀地区社会局面较为安定,为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巴蜀儒学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受到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影响,这样的儒学思想新格局和新态势的出现,对两晋以后儒学的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古代越南作为汉文化圈的重要成员,在思想观念方面深受汉文化特别是儒学的影响。自越南后黎朝起,儒学和越南化的儒学成为越南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和越南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学之所以能够在越南较为广泛地传播发展,与历史上汉字长期作为越南的正式文字有着密切的联系。汉字是儒学在越南传播的载体和基石,也是儒学在越南传播和发展的保障。但另一方面,儒学在越南呈现出"上热下冷""北强南弱"的特征,而汉字构造的特点及其与越南口头语的分离,正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评论蒙培元新著<情感与理性>的形式,通过对儒学与海德格尔思想的比较,意在揭示儒学当代阐释的一个崭新视域.文章提出,传统的本体论、认识论的视域,不论采取经验论的、还是先验论的进路,都难以克服儒学阐释中的理论困境.唯一的出路在于一种新的视域:儒学的生存论视域.  相似文献   

16.
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在三秦大地、初冬时节,大家远道而来,齐聚西安,举行纪念张载千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我谨代表国际儒学联合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对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诚挚问候!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新加坡举行了以“儒学与新世纪的人类社会”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由新加坡儒学会主办,与会学来自中、美、英、韩、新、马、泰、越、印等九个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地区共计120余人,提交论50余篇。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戴琏璋教授、香港大学赵令扬教授等名学出席了会议并在大会作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8.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西化研究所主办,国际利氏学社,成都恩威集团电子商务部中国传统化网,四川省社科院中华儒学、道学、佛学化研究中心协办的2000年成都“发展与环保:西部大开发中四川的走向”学术研讨会于7月3日至5日在四川成都都江堰市召开。来自法国、韩国、美国和中国大陆与台湾  相似文献   

19.
唐宋间儒学的转型及其提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是一个与时俱变的开放系统,这从二千多年儒学演变史中可清晰看出.在儒学演变过程中,唐宋间的儒学转型最为典型.它为适应当时社会转型需求而出现,在思想层面则是中国本土价值系统对异域文化挑战做出的创造性回应.唐宋间儒学转型经历了四个世纪,从对外"攻乎异端"、对内"拨乱反正"两个层面展开,最终成果是宋明理学的诞生.儒学转型的成功是人类史上一个典型的文化交流及文明对话双赢的例证,它能否为今天的中国乃至世界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是值得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儒学是以儒家学者为代表的一整套思想理论体系,民间信仰是民众对神神鬼鬼的信仰和崇拜,两者是大小传统之别的重要代表。儒学既存在不同时代分期的历史发展走向,也存在政治化、学术化、神学化、民间化的多重特质发展走向;民间信仰又存在弥散性,两者因此融会共生,在汉代社会构建而成"神学政治"文化生态模式。这种特有的文化模式,以天人信仰为中心,在思想、道德、法治、民风民俗、文学等多个文化层面都能通过儒学与民间信仰的融会交织体现出来,最终形成立体的多维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