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四省市编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9页。教学目标:1.认识底面、知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能找出底面上的高。2.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以高计算的道理。3.会用 V=Sh 求长方体的体积。4.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幻灯投影:求下面各长方体的体积。(只列式)(单位:厘米)  相似文献   

2.
列综合式解应用题比分步列式解题要求高,难度大,三年级学生不易掌握,教学时应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打好基础。列综合式解应用题是建立在分步列式解题基础上的,教学分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应注意孕伏综合式的因素,为列综合式解题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如此求面积     
学完了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我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10厘米,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列出了(5×5 5×10 10×5)×2,5×10×4 5×5×2两种算式,我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当我准备继续讲下一题目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列式是5  相似文献   

4.
课内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主要途径。现从培养能力的角度谈谈课内练习的几种方法。 (一)独立探讨法。新课授完,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钻研、自己解答,以培养学生的钻研进取精神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当学生认识了长、正方体的表面积,掌握了有关概念、计算公式之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个空火柴盆,做如下一组练习: ①测量火柴盒的长、宽、高。②列式并计算出火柴盒的表面积。③抽出盒屉,列式并计算出盒屉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5.
<正>【案例】长方体、正方形体积统一计算公式教学的几个片段。片段一深化对V=SH内涵的理解(1)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1)让一学生找出它的底面和对应的高,并在底面上涂上红色;(2)改变长方体的位置,再让学生找出底面和高,在底面上涂上蓝色;(3)再次改变长方体的位置,让学生找底面和高,在底面上涂上黄色。(2)通过刚才的找一找,你有什么想法或发现吗?学生发现:一个长方体中有三组对应的底和高;当改变长方  相似文献   

6.
学生初接触几何概念,教师可先让学生课下动手做模型,如在讲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前,老师先给学生看一组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并让学生参照书上的图样用硬纸做:(1)一个长2厘米、宽3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2)长、宽都等于4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3)制作棱长是2厘米的正方体。同时布置思考题:(1)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什么?(2)六个面中,上下两个  相似文献   

7.
秦振 《考试》2006,(12)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涉及的知识较多;解题有一定的技巧,学生在解题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下面就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分类辨析如下,供大家参考。一、常犯的“小”错误例1一个长方体容器里装满了果汁,长方体的长为12cm,宽为8cm,高为24cm。把果汁倒满圆柱形的玻璃杯内,杯子的内径为6cm,高为18cm,这时原装的果汁容器内的果汁高度是多少(π取3.14,结果  相似文献   

8.
贵刊1998年第5期《巧设“陷阱”引疑启思》一文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纸箱长85厘米,宽61厘米,高12.5厘米,最多可放多少个底面直径为12厘米,高12.4厘米的圆柱体牛奶瓶?”文中说:正确的列式可为:(85÷12)×(61÷12)×(12.5÷12.4)≈7×5×1=35(个)。作者的意思是这样放(如图一): 图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结构、解题关键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安排了一节基本训练课。在课堂上,学生真正做到了动脑、动口、动手,达到了预定的教学要求。训练内容如下。一、口头列式训练。先出示应用题,让学生看题,然后口头列式。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数学练习课上,我组织学生练习这样一题:求左图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列出了(5×5+5×10+10×5)×2、5×10×4+5×5×2等两种解法的算式,我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正当我要“鸣金收兵”时,出现了如下一幕: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列式是5×5×10”。我打量了一下公式,马上“明白”了。于是“点拨”他:“你把题目看错了,把长方体的表面积错求成长方体的体积了。”众多学生都点头称是。“我没弄错!我求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大声争辩。我大吃一惊,心想:怎能不错呢?好,看你怎么辩解。于…  相似文献   

11.
[案例]在一次数学练习课上,我组织学生练习这样一题: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列出了(5×5+5×10+10×5)×2、5×10×4+5×5×2等两种解法的算式,我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正当我要鸣金收兵时,出现了如下一幕: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列式是5×5×10。”我打量了一下公式,马上“明白”了。于是“点拨”他:“你把题目看错了,把长方体的表面积错求成长方体的体积了。”众多学生都点头称是。“我没弄错!我求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个学生大声争辩。我大吃一惊,心想:怎能不错呢!好,看他有什么说法。于是,我说,“你能把想法和大…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高考直接或间接地考查了长方体(正方体),新课程标准中也多处强调了以长方体作为模型和载体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长方体(正方体)在立体几何中的解题作用.一、通过长方体理解点、线、面的位置关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十一册104页有这样一道思考题: 一个工厂新盖一个厂房,为了打墙基.需要挖宽1米,深。.5米的沟,一共要挖多少方土?(图一)┌───┐│育挣┐│││ │││└─┘│└───┘搞米土l米一平- 从平面图上很多学生不能建立完整的空间立体感.给解题带来困难。为此可把平面图转画成立体图。(图二) j4米 〔图二) 这样画图直观且立体感强,学生观察立体图明白了求多少方土,就是求“空心”长方体的体积.根据已学过的体积知识经充分想象,可得到多种解法。 (一)组合想象 1.将“空心”长方体想象成由四个长方体组合而成(图三),得到如下解法:(图三)…  相似文献   

14.
例题:水果店运进苹果120筐,比梨多1/5,运进梨多少筐?学生常列式为120×(1-1/5),这类错误不是由于注意因素所致,而是由思维因素造成的。纠正此种错误,可以这样进行: 一、弄清解题的思路即研究或要求错题者说明解题时的整个思考(计算)过程。学生解该题时,其思考过程如下:“比梨  相似文献   

15.
复习内容:分数应用题。 复习要求:帮助学生沟通各类分数应用题间的联系,总结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开阔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复习过程: 一、根据条件提问题,再列式计算。 商店运来肥皂500箱,香皂400箱,__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以下问题,并分别列式计算。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只会再算一遍来检查答数,如果答数没有错误,就认为是做对了,不再从其它方面考虑。但常因为列式错误,用这样再算一遍的办法总是检查不出解答是不是有错误。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应用题渐渐产生畏难情绪。为了使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能正确列式和能找到列式中的错误,提高正确率,我在教学中启发和引导学生找“矛盾”,要学生解题后自  相似文献   

17.
什么叫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指学生在解题时思考的线索。这里讲的解题,不仅是应用题,也包括式题、文字题以及几何图形题。解题思路既然是解题时思考的线索,那就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线索,殊途同归,达到最终的目的。作为学校教育来说、既要允许,有时还应当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思考线索,当然也要引导学生掌握一条比较合理、简洁的思路。例如,巳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40°,求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有的学生列式为180°-90°-40°=50°,有的学生列式为180°-(90°+10°)=50°,也有学生列出90°-40°=50°,反映了不同的思考线索,结果相同,殊途同归,无可非议。又如,班级图书角原有图书36本,又买来44本。平均分给5个小组,每组分得几本?大部分学生列式为(36  相似文献   

18.
讲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后的一节练习课上,当学生通过基本练习已掌握了求长方体表面积的基本方法后,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敞口长方体纸盒,如图: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求出纸盒的表面积。由于学生有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学习基础,因此,很快就得到了以下两种解法:解法一:先算出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再减去一个底面积,就得到敞口纸盒的表面积。列式为:(长×宽+宽×高+长×高)×2-长×宽解法二:由于是敞口的纸盒,只要算出一个底面积,长×宽。再算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长×宽×2,以及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宽×高×2。最后把这…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数学课本四册74面的例3,是两步计算的“几倍求和”问题。这一例题,处在两步题教学的最后阶段,也处于学生学习分步列式解题向学习综合列式解题的过渡阶段。所以该例题的教学,应当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地发展,并使其初步具有列综合算式解答题目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一位教师教学时,对例3的主要教学片断作了如下安排。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节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总复习课。上课伊始,教师先让学生回忆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见学生摇头,教师又追问了一次)生2(不太情愿地):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