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实施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实施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实施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实施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找出了新农村农民建设中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实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契合点,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实施促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的社会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是保证新时期农村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发展为背景,在探讨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研究了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效性建设的社会价值,为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及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开展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的着力点,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大力推进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基层体育设施建设是开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重要保障。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深刻内涵是:农村是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主阵地,农民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是重点。构建全方位的农村体育服务体系是最终目标。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硬件设施,开展乡村特色体育运动是发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思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体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村地区体育场地设施匮乏,基层政府体育职能弱化,农村体育主体力量削弱,而体育是新农村人力资本建设的载体,是塑造新农村农民的重要途径,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纽带.因此提出农村体育工作要重心下移,实施文体结合管理,扎实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建议,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农村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明显的效果,给新农村建设树立了典范,带动了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村与未实施村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体育健身指导、体育健康信息是目前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瓶颈。现阶段应首先构建以体育活动服务为中心的以体育组织服务、体育设施服务、体育健身指导服务为支撑的初级农村体育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人文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增强农民体质、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需要,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的全面启动,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有效性实施注入了生机.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网络检索、专家访谈、田野实地调查等方法,在系统地审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人文价值内涵、研究意义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视角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人文价值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实现提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人文价值的主要途径,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新农村建设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背景,在总结研究乡镇政府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功能缺失的基础上,多纬度、多视角提出提高乡镇政府在农民体育健身实施中发挥功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发展农村体育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网上查找等方法,指出发展农村体育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投资最小、见效最快,农民直接受益的一项为民工程,为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挥体育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大力推进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构建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建设体育强国要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深化体育国际交流。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我国迈向体育强国有着密切关联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提出加强地方体育法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积极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平衡协调发展,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推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强化政府职能,为实现农村体育事业的系统化管理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有利于发挥农村体育的社会功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体育事业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投资最少,见效最快的一个工程。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增强,国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体育活动成为了衡量国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现阶段中央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决定,研究河南省农民体育的现状和对策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影响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若干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时影响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农村人口流动;区域发展不均衡;受教育程度;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农村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等,是影响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农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发展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体育生活方式的特征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增加与31~50岁年龄阶段的农民主力军的健身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相矛盾;以现代体育项目为主,农民开始接受城市体育文化和健身手段;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从私有空间向公共空间转移;大部分农民参加体育活动是自发进行的,农村体育缺乏有效的组织与体育活动严密组织性相冲突;农村体育的发展表现出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和农民健身行为发展的非同步性;30岁以下青年把参加体育活动作为主要生活方式,青年农民静态活动时间少于身体活动时间;农民体育消费表现出滞后于农民体育参与意识和体育行为发展的矛盾;农民体育消费与收入高度契合,并影响健身手段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调查与分析,揭示总体小康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体育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体育将成为新时期我国群众体育的工作重点。广大农民不仅需要体育,而且热爱具有乡土特点的体育活动;尽管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但农村也具备了一些可以利用的必要发展条件。发展农村体育要着眼广大农村而不必以小城镇为重点,政府要承担起发展农村体育的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基于这一战略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本研究对惠州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指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供需结构失衡、供给内容单一,体育设施管理缺位、利用率不高,监管评估机制不完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建立与农民体育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供给机制,加强体育设施的管理力度,提高农民的满意度,构建多渠道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促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持续高效的供给。旨在可以促进农村实现产业转型,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培养农民健康生活方式,满足农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推动乡村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是近一个时段,社会、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以此为视点,针对2005年浙江省首批51个体育强镇创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体育社会现象,从开展农村体育的政府行为、体育组织建设、体育设施建设、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认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达地区富裕起来的农村、农民对体育的需求,已经开始呈现出依靠自身优势,建设施、创组织、搞活动,主动追求体育文化生活的态势,体育正以其不同于以往的文化性品格走入农村,贴近农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八亿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决定着我国国民体质与健康的整体水平。大众传媒对农村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农村体育的发展又为其提供潜在的发展空间。政府作为上层建筑,对大众传媒与农村体育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探讨在政府的主导下如何促进大众传媒和农村体育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新农村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浙江省新农村健身路径的建设、利用、损耗、管理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浙江省农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普及率高,走在全国前列;健身路径利用率较高;健身路径存在一定的损耗,需维修和维护;渴望有专职人员进行科学的健身指导,使全民健身路径真正有效地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