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先秦时期,南北化尚未融合,两种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北方以伦理型化为主,南方则带有浓厚的巫化色彩。与此相适应.对于女性美的观照,中原人和楚人产生了各自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理想。前标榜“以德为美”,后渲染“美在艳情“。这两种模式同构了中国古代女性审美品质的最初框架。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文化专制制度既是专制政治制度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又是专制政治制度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幼年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专制制度的形成时期,具体特征表现为少数人对文化的垄断,即垄断型的文化制度。这不仅与当时社会和思想文化的低水平发展有关,而且是“学在官府”的知识垄断局面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3.
洗浴是古代中国和古罗马帝国都具有生活习惯。中国先秦时期和古罗马几乎同时。本文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先秦时期的洗浴比古罗马的洗浴文化具有更加丰富的“礼”的含义,即具有抽象的精神原则在形式上也比古罗马的复杂。  相似文献   

4.
政教不分是古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本从教育机构与政治机构、官与师、教育活动与政治需要等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先秦时期政教关系从“貌神一体”到“貌离神一”的历史演变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了政教不分的化原因,提出“天人合一”、“人性善”等观念和隐喻式思维方式是导致古代中国政教不分的化根源。  相似文献   

5.
简评胡健的《中国审美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胡健同志的新著《中国审美之魂》 (黄河出版社 ,2 0 0 0年 ) ,我觉得这本书正如包忠文先生所说“构思好 ,有见地 ,叙述也得体 ,文风也好” ,是一本新颖的中国审美精神发展演变史的导论。力图寻求中国审美精神发展演变的线索 ,揭示中国声明精神的特征与规律。作者把先秦当作中国古典审美精神的奠基时期 ,儒道是中国审美精神的两大源头 ,作者在这部分特列“乐的争鸣”一章 ,指出中国古代的审美精神与中国古代礼乐文明关系密切 ,中国古代审美精神是一种中情理重天人合一的音乐精神 ,不同于西方重冲突重神人合一的戏剧精神 ;经过汉代的过渡 …  相似文献   

6.
“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自先秦以来就为各个时代的人所关注。《庄子》一书绝大多数篇目写于先秦,全书竟然没有使用一个“兴”及与之相关的“比”。尽管如此,如果仔细考察庄子一书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文论的影响,将会发现“兴”与庄子塑造的审美境界“游”之间存在着很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悲剧意识在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因此,从先秦始,中国学就与悲剧精神密不可分了,以“悲音为美”成为中国古代审美心理的一个显特征。  相似文献   

8.
如何归纳和总结浩渺纷繁的史实,是教好、学好中国古代史这门课的第一个关键。现以国家师范教育司编写的《历史教育专业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自己从事历史教育的工作经验,谈谈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几个重要问题,以期对解决归纳、总结各阶段历史问题有所帮助。一、先秦时期1.原始社会时期此期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即人类最初的发展历史。应主要把握氏族制是如何由“北京人”时期经过“山顶洞人”时期而发展为“仰韶文化”时期的。母系氏族时期是氏族制发展的繁荣阶段,要把握好此期氏族制的特点。在父系氏族…  相似文献   

9.
论舜帝之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的内涵丰富复杂,它是舜独有的精神内核,独特的理想信念,以及与众不同的价值体系,它全面影响到力量舜的理政方式与行为方式。为了“和”,舜倡导以“五教”为主要内容的人伦教化,主张以让为基本原则来为人处世。所有这些对三代、先秦,特别是先秦诸子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了整个中国历史与中国化,影响到了整个中国人的人格精神与行为心理。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艺术家。他在音乐美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与“百家争鸣”时期的其他学派是不一样的。孔子一生都在致力于音乐美学理论体系的建设。本文从孔子的生平和“仁”的思想、“尽善尽美”思想的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审美准则的制定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以他的理论来反应先秦时期儒家音乐芙学思想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是一个追求清廉、清白做人的民族。早在先秦时期,儒、墨、道、法等各家学者就对廉洁的道德规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从西汉末年引入我国的佛家糅合了儒家和道家等学派的思想,亦对廉洁思想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些学派的思想为我国古代廉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廉洁文化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由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初从日本传入的修辞学美辞论的主张,实为我国自古以来的民族传统,自先秦到明清我国古代主流的修辞学理念恰是美辞论.美辞论是由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的性质决定的,正是儒家文化的周-鲁文化根源以及贵族化品质,美辞论才成为必然的修辞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文字体系,是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仰韶文化的陶文符号是汉字书法的萌芽,殷商的甲骨文,是目前见到最早的成熟书法。秦始皇统一文字为小篆。隶书的出现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大发展。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重要历史阶段,是篆、隶、草、真、行诸体兼备,俱臻完善的一代。中国汉字及其书法艺术渊远流长,是中国文化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指明了方向。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历经东周以前的萌芽期、春秋战国的繁荣期、秦汉至五代的缓慢发展期、宋明的创新期和清代的变革期五个阶段,通过对各个时期教育思想的梳理,找寻立德树人的思想渊源。从"人德共生"的意义上说,"立德树人"实质上是"立育人之德"与"树有德之人"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远古秦汉海洋渔农文化史事拾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捕鱼和猎取海上物品以及以“雒田”、“象耕”和采珠业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海洋渔农文化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 ,到了秦汉时期更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大量材料表明 ,中国并非“有海而无海洋文化” ,而是一个创造海洋文化的文明古国。  相似文献   

16.
荀子生态道德思想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的荀子的生态道德思想.是先泰时期人们朴素的生态环境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生态意识的源头和体现。它包括“天行有常”的生态道德意识、“制用天命”的生态和谐观以及“圣人之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三部分,分析、阐释和借鉴这些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从传统生态意识到现代生态意识的转换和超越,对我们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古代的广西作为岭南百越民族文明的一个摇篮,其饮食文化与这块古老土地的人类文明一样,史踪清晰,内涵丰赡,成就灿烂。通过对商周至战国时期古壮族饮食文化踪迹的探寻及秦至隋时期广西壮族饮食文化态貌的史料考析和文化钩沉,首次对商周至秦隋时期广西饮食文化态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吴兆路  郭琦 《天中学刊》2011,26(4):5-12
方铭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研究者,他的《战国文学史》、《战国文学史论》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他致力于建立符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特点的古代文学研究体系,并在经学、诸子、史传、楚辞、汉赋研究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国语》和《左传》是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史家多据此两书考察先秦历史。然而,在中国音乐史的视野中,这两部著作同样重要,它给我们呈现了春秋时期大国争霸以外的别一番面貌,这就是崇尚音乐、热爱音乐,上层人士具有高度的音乐修养。正是在这个音乐的时代,产生了关于中国音乐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概念,其影响至今犹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儒家人本主义思想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古代法制打下了人本主义烙印,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其中的德主刑辅、贤人治国、谨狱恤刑及重义轻利等思想,对于我们当前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