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姚飞 《动漫界》2022,(4):88-89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我园位于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周边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观潮旅游长廊和千年古城三大资源优势,以及"潮文化""盐文化""蚕桑文...  相似文献   

2.
<正>张晖撰文《龙源探索与西域龙文化》比较集中地介绍了西域的龙文化遗迹与传说。他认为,欧洲的龙文化也极有可能是由中国经西域传入的。早期阶段是夏商周三代时期,中国的龙文化通过先民的迁徙,经西域大地辗转传播到中亚甚至西亚,古希腊人通过与中亚及西亚民族的接触而吸纳了龙文化。再晚阶段是匈奴自西域西迁把龙文化带往欧陆。《史记》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说明《山海经》所载神话应属于西域昆仑神话范围,进而梳理屈原诗歌所采用的《山海经》神话素材,以此说明西域古代文化——昆仑神话对屈原诗歌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西域文化在战国中后期,已经深入影响了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4.
托库孜沙来古城,是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一座西域古城镇,历史上尉头曾在此建国.托库孜沙来最早载于《汉书》,在《通典》中也有相关记载.唐朝以后,关于尉头的记载却从史籍中消失了,至今只剩一座废城遗址.  相似文献   

5.
《大唐西域记》用了大量的篇幅对于阗的文化做了探讨,为我们了解唐中叶以前的于阗文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从《大唐西域记》所记的瞿萨旦那入手,结合一些考古材料和壁画,从于阗的建国传说、佛教发展及佛教遗迹、关于于阗的三则传说故事三个方面重新对于阗文化做了考论,以求对于阗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龟兹在汉唐时代于西域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汉代是塔里木盆地诸国中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汉书·西域传》称:“龟兹国……户六千九百七十,口八万一千三百一十七,胜兵二万一千七十六人。”自汉历经魏晋南北朝至唐近千年时间,龟兹势力实际统治着塔里木盆地北道诸国,即从今日阿克苏、乌什、温宿、阿瓦提、巴楚、柯坪、阿合奇、拜城、沙雅、新和、轮台、库尔勒地区,在西域历史上的影响至为深远。因此弄清龟兹国王都城及汉代西域都护府、唐代安西都护府在龟兹地区的位置,对于研究西域历史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可是迄今为止,它们的确切地点仍众说纷纭。我认为根据史实是可以考证清楚的。  相似文献   

7.
论匈奴僮仆都尉“领西域”“赋税诸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汉王朝政治文化影响进入西域之前,匈奴曾经施行对"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控制。《汉书》卷九六上《西域传上》记载,"匈奴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赋税诸国,取富给焉"。所谓"赋税",应体现制度化经济关系"。赋税诸国"的征收内容,除畜产、农产外,亦包括矿产、手工业制品和其他物产。匈奴向"乌桓民"征收"皮布税"的情形,可以在讨论匈奴于西域"赋税诸国"时参考。匈奴以此取得经济利益,有地域的限定。可能主要是"匈奴西边日逐王"以及东蒲类王、南犁汙王、呼衍王、伊蠡王等匈奴诸王所统领部族控制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以《大唐西域记校注》提供的版本异文和佛经音义书出具的引用异文为材料,利用文献学、训诂学、辞书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大唐西域记》中一些有价值的异文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9.
《大唐西域记》是中古到近代过渡时期的重要语料,对研究唐代语法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文章运用穷尽式的统计方法,以《大唐西域记》中全部"故"字用例为考察对象,将语法功能同语体相结合,对本书中的"故"作定量定性的分析,旨在揭示《大唐西域记》中"故"字的语体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10.
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是在广泛吸收域内外各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汉语对域内外各民族语言更是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积极引进外来词,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词汇量.一、对西域语词的吸收公元前一三九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此后两汉与西域的交流日渐频繁,.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亚文化大量涌入汉土.汉人所谓“西域”有几种不同的范围概念.然最广义的西域,则是《汉书·西域传》所述的范  相似文献   

11.
<五经正义>是唐代初年唐太宗为统一经学而下诏组织修撰的.唐宋两代,它一直是士子传习和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在经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对<五经正义>的修撰、版本、内容、研究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唐代西域诗是唐代诗苑中一束独具情韵的异域奇葩,其描写对象丰富独特(包括胡地风光,胡汉战争,胡人、胡马、胡酒、胡食、胡服、胡妆、胡乐、胡舞等),诗中充满浓郁的异域情调、民族风味、文化色彩。西域诗显示了唐人以昂扬奋发为基调的主体精神的高扬与心灵世界的扩展,体现出了唐人审美趣味的多元化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唐诗刚健开放、自由爽朗的气质,拓展了唐诗的境界。但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唐代西域诗研究并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论文对唐代西域诗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其有待进一步开掘之处,并期待唐代西域诗研究新局面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黄科安 《天中学刊》2004,19(1):60-66
中国古代随笔的形成时间大致在魏晋时期,其源头则远溯至先秦诸子之文。文章以先秦、魏晋六朝、唐宋、明末、清初作为重点考察时期,梳理各时期随笔内容与特色,重要随笔家的独特贡献,突出一条“发愤抒情”的思想红线,从而初步勾勒出中国古代随笔的大致谱系。  相似文献   

14.
纪传体正史《隋书》、《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所记录的隋唐题材历史故事,为隋唐题材历史演义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隋唐题材历史演义小说"依史以演义",存在六种情形:抄缀史籍,稍加润色;依史演义,扩充成章;剪裁合并,连缀成篇;据其一点,生发想象;偷梁换柱,背离史实;随意虚拟,自由创造。正史为历史演义小说的题材渊源和艺术源泉,但历史记录与小说叙事不可等同,史籍遵循实录原则,小说创作凭依想象、创造,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5.
选本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批评方式 ,它以繁盛的创作成果为对象 ,体现选家的主观意图和当时的文学思想。现存“唐人选唐诗”10种 ,涉及整个唐代 ,遍及各个流派 ,且标准各异 ,目的不一。其中 ,盛唐殷的《河岳英灵集》崇尚风骨声律兼备 ,涉及盛唐诗歌与汉魏六朝的继承关系。中唐元结的《箧中集》意趣风雅 ,倡导诗经精神。晚唐韦毂的《才调集》追求审美的丰富多彩 ,具有广博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6.
论盛中唐诗人构思方式的转变对诗风新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思方式是决定诗风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系统地论述了从盛唐到中唐诗人们构思方式的转变对诗风新变产生的影响。指出盛唐人普遍以兴会作诗,而中唐人则有意打破兴会中意与象的平衡,从而写出了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撰者圆仁虽为日本僧人,但具备颇高的汉文修养与造诣,对汉语及唐代书仪的运用水平相当高。对入唐僧圆仁所撰文书中疑难词语的释读,可以了解当时中日书仪用语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8.
历代都有图书亡佚,唐代《晋书》亡佚情况尤为突出。唐修《晋书》问世之前已有十八家晋书1存在,由于唐政府基本垄断史书的修撰工作,造成唐修一百三十卷的《晋书》出,而诸家之书皆废。诸家《晋书》亡佚的首要原因是官修史书在史学思想方面占有统治地位,并且官修史书在内容、体例、修撰人员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其次,诸家《晋书》自身存在的缺陷也是导致其被淘汰的重要原因之一。唐统治者没有采取强制手段,但它的修史行为体现了政治对学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舞马最晚于三国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国,到唐玄宗时期,舞马活动形成规模并掀起高潮,唐后则在中原大地消失。随着唐朝的兴衰,不同时期的文人从各自的时代背景和解读视角出发,塑造出多种多样的舞马形象。盛唐时期张说的《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安史之乱时杜甫的《斗鸡》、中晚唐时期陆龟蒙的《舞马》以及唐亡之后宋代诗人徐积的《舞马诗》,均对唐代舞马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舞马亦随这四首诗词经历了从天马到祸马、谀马再到悲马的形象流变。  相似文献   

20.
判文这一古代司法应用文体,萌芽于西周时期,繁盛于唐代。但唐代以前的判文留存极少,以至于被人忽略。本文从判文在唐代以前的萌芽、形成和发展入手,分析判文在唐代以前的沿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