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情感教育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品质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情感因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和调动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因素,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呢?  相似文献   

2.
李艳晶 《成才之路》2011,(30):72-73
情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数学课堂也应该成为实施情感教育的基地。实施好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情感成为教学的“驱动器”。  相似文献   

3.
情感教育在当今教育学领域被广泛的诠释。现今,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驱动下,对于情感教育在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在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中,对两类学生,即"阳光型"学生和"消沉型"学生的内心情感变动的特点,受到情感驱动的过程以及情感变动的规律等问题,则很少有学者关注。这两类学生内心情感的不同,也引发了他们对现状、求知、未来的不同反映与感受。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中的激励作用与关怀行动,分别对这两类学生的内心变化进行调节,可以从中引导其身心健康发展,也为现代的情感教育提供一些理论蓝图。  相似文献   

4.
吴婷婷 《家教世界》2013,(8X):184-185
在新课程改革中,情感教育是主要目标,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不断转变学习方法,才能适应时期教育改革对情感教育所提出的要求。那怎样转变才能适应呢?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体味情感教育,如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现代教育把情感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手段。从情感体味、情感关注、情感升华三个方面分析教师如何在语文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和碰撞中陶冶精神、体验人生,从而丰富学生情感,促进人格健全。  相似文献   

6.
情感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教师应运用和挖掘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从自身、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艺术及教学氛围等方面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现代教育把情感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手段.从情感体味、情感关注、情感升华三个方面分析教师如何在语文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和碰撞中陶冶精神、体验人生,从而丰富学生情感,促进人格健全.  相似文献   

8.
情感教育是针对传统教育中"唯理智教育"倾向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范式,强调在教育中融合学生情感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完善学生身心发展,促进教育者自我实现,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实现教育目的。相应的,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内涵、现状、实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情感体验,喜怒哀乐.无所不包。而拥有怎样的情感又少不了培养、熏陶。同时,情感又和态度价值观紧密相关。作为教师正是在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更应该充分挖掘本学科的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爱的教育,把他们塑造成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的人。这除了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春风化雨般情感熏陶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谈“情”说“爱”。  相似文献   

10.
知、情、意的全面教育和人格的整体完善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因此情感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中,情感教育却受到来自工具理性和感性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本文力图通过对情感教育内涵的探讨以及从"哲学—心理学"模块建立情感教育的理论模式的分析,帮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唤醒人们对学校情感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深地感受到,爱心在教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心”情感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只要教育者把爱心情感投入到被教育者身上,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学生就能“亲其师,信其道”,在教育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爱心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其反应,学校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生,中小学教育面对的更是思想品质形成阶段的教育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若对学生充满爱心,富有感情,教师的教育就能产生积极有效的教育效应;否则,教师态度冷漠,就会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障碍,甚至是意识上的障碍,即使再好…  相似文献   

12.
周芳 《新疆教育》2012,(8):40-40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中,知识技能为基础目标,过程方法为核心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最终目标。但目前教学中对情感的教育重视不够,极大地影响了新课程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情感教育的作用和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3.
沈建明 《教师》2010,(6):91-91
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对“特殊学生”的情感教育是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体现。本文试就“特殊学生”的情感教育作探析.旨在阐述该教学思维模式的运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促进作用。对“特殊学生”的情感教育就是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生命价值尊严的基础上,激活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52):40-41
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学生兴趣淡薄、情绪低落的心理问题,中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情感的渗透,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应根据时代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准确把握当前中学生心理特征,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维系好中学语文课堂中由教材、教师、学生之间形成的"情感链",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效能。  相似文献   

15.
戚莎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B12):84-84,96
一直以来我们的情感教育存在着盲区。通过语文课堂,对“爱情”的引导和教育应引起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应该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教师应谊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设计和促成一种民主的、活泼的、适合于学生情感——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之内得到真正完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情感交流是教育的基础,没有情感交流的教育,就是不完整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蔡俊 《考试周刊》2011,(42):94-95
情感因素对英语听力教学和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理论,分析了情感因素在听力教学中的作用,并探讨了"情感过滤假说"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提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要改进课堂教学,注意情感教育,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东 《考试周刊》2014,(57):125-126
历史教学中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充分挖掘历史教材本身蕴涵的丰富情感,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下诞生的"交互式"教学法有助于打破传统单调的"疏导式"情感教学方法形成的局面,通过课堂教学中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渗透情感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历史教师在课堂中适时、适度地设置情景或情境,使学生获得一种情感的体验,以达到启愤发悱、愉悦心情、激发情感、砥砺志向,并从中培养对历史的审美感。这是一种激情励志艺术,也是一种不断探究创新的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的突显,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必然得到重视,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既必要也重要。一、中学历史情感教育的必要性1.是中学历史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内容标准》(实验稿)中对情感态度与价  相似文献   

20.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