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漆酚甲醛缩聚物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漆酚基乳化剂(UE)将漆酚甲醛缩聚物(UFP)乳化为水包油(O/W)型的稳定水基分散体系.研究了乳化温度、UE用量及UE结构对相反转乳化过程的的影响,并用乳液体系电导率变化和黏度变化表征了相反转乳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以漆酚基乳化剂UEl0B为乳化剂,利用相反转技术可得到稳定的漆酚甲醛缩聚物水性乳液.当UE10B与UFP的质量比r≥10%,乳化温度为40℃时,可将漆酚甲醛缩聚物乳化为稳定的水基化分散体系.所制得漆酚甲醛缩聚物乳液粒子为多孔结构的5~20μm微球,孔的尺寸小于1μm.  相似文献   

2.
表面活性剂常规演示实验介绍不多,这里试作一点补充.1表面活性剂、乳化现象在水中加入少量能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它可使与水基本不相混溶的油(如石油)以小油滴(直径为0.5~5μm)的形式稳定地分散在水中,这种溶液称为乳化溶液.例如我们用肥皂洗手、用合成洗涤剂去油污都是乳化现象的实例,牛奶中含有脂肪(油)、水、蛋白质等,为什么常温下油水不分层呢?是在蛋白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形成了乳液.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含有亲水、亲油的基团,如十二烷基磺酸钠(合成洗涤剂)、高级脂肪酸钠(肥皂)都含有…  相似文献   

3.
采用核壳-无皂乳液聚合技术,以丙烯酸丁酯为核,苯乙烯为壳,合成了具有高稳定性的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同时,还对不同配方的乳液及其涂膜的综合性能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组成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考察了引发剂浓度、齐聚物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的分析,确定了各因素的最佳配比,硬软单体比例为St/BA=70/30,其中齐聚物MMA/AA=6/1,齐聚物的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6.0%,在壳聚合中AA占单体总量的5.0%,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4%,交联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5%。制得的乳液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核壳聚合法制备了以聚丙烯酸丁酯为核,以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软核硬壳型乳液,考察了不同的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交联剂对乳液性能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各因素最佳组成,软硬单体比例为BA/St/MMA=15:6:4,甲基丙烯酸占单体总质量的5%,乳化剂占单体总质量的3%,阴离子型/非离子型乳化剂的比例为1:1,引发剂占单体总质量的0.5%,交联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占单体总质量的0.6%。  相似文献   

5.
以市售0#柴油为分散相,自来水为连续相,采用机械搅拌的方法制备乳状液,研究了乳化过程中乳化剂、助乳剂和稳定剂的种类及用量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质量比为20:13:7的Span80、Tween8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复配乳化剂,HLB=14,用量1.5%;以正丁醇为助乳剂,用量5%;以聚乙二醇为稳定剂,用量0.5%时,所得乳液的稳定性最好.实验条件下所得乳状液内相粒径分布均匀,约为5 ~6μm;自然放置条件下,稳定时间超过20 d;且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同时,以所制乳液为捕收剂进行了煤泥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浮选结束时,精煤产率与0#柴油相同,节油率达到70%以上,精煤灰分比柴油低0.74%.  相似文献   

6.
实验研究了氨水的浓度、氨水的用量、氨浸时间、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称取1g(精确到0.0001g)的矿样,经过最佳条件的焙烧后,最佳浸出条件是:氨水浓度为1:1,氨水用量是4.0mL,浸出时间为2小时,浸出温度为60℃,分2次浸取,浸出率为95.95%。  相似文献   

7.
摘要:以1,8-二(十四烷基)-3,6-二噁-1,8辛烷二醇(/Z—C14 H29)2(CHCH2 OCH2 CH2 OCH2 CH)(OH)2,1,3-丙烷磺酸内酯1,3-(CH2)3SO3和NaH为原料合成了新型表面活性剂——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5,12-二(十四烷基)-4,7,10,13-四噁-1,16-十六烷二磺酸二钠(n—C14 H29)2(OCHCH2 OCH2 CH2 OCH2 CHO)(C3 H6 SO3 Na)2.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主要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优选出了最佳合成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在碱性条件下,原料配比(物质的量的比)n((n—C14 H29)2(CHCH2 OCH2 CH2 OCH2 CH)(OH)2):n(1,3-(CH2)3 SO3):n(NaH)=1:2.066:2.166,反应时间24h。反应温度60℃.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产率达98.0%.  相似文献   

8.
介绍在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反应中,在乳化剂总用量一定的条件下,改变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乳化剂的配比关系以及改变非离子型乳化剂的种类,制得一系列Tg=-10的弹性乳液和Tg=27℃度乳液.用这两种乳液做与水泥配伍实验和用这种乳液与一定浓度(20%或饱和钙离子溶液)相混合,检测乳液与它们相互混合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HLB值与乳化剂的选择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的概念、获取方法、及其在选择乳化剂和控制复合乳化剂配比用量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盐酸浸取黄磷炉渣制备白炭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盐酸浸取黄磷炉渣制备白炭黑,探索了浸取的适宜条件,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IR)、热分析(SDTA)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1)在温度为60℃、盐酸浓度为35%、正丁醇用量为1.5mL的条件下,白炭黑的最大白度值为67.1%;(2)在温度为60℃、盐酸浓度为25%、正丁醇用量为1.5mL的条件下,白炭黑的最大产率为62.5%;(3)在温度为60℃、盐酸浓度为25%、正丁醇用量为1.5mL的条件下,得到白炭黑颗粒的平均粒径为70~90nm。结论:在温度和正丁醇用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调节盐酸的浓度,可以得到白炭黑的最大白度值、最大产率以及较小的平均粒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液体石蜡为连续相、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水溶液为分散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Span-80和OP-10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阳离子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含量、单体AM与DMDAAC的摩尔配比、复合乳化剂Span-80与OP-10的质量配比及含量、聚合温度、聚合体系pH等对AM-DMDAAC阳离子共聚物性能的影响.较佳的聚合条件为:过硫酸铵占单体总质量的1.0%,n(AM):n(DMDAAC)=1.6,m(Span-80):m(OP-10)=96:4(Span-80和OP-10复合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约为4.7),Span-80和OP-10占油相质量的6%,聚合温度40℃,聚合体系pH约为5.0.在此聚合条件下,制得的AM-DMDAAC阳离子共聚物的粘度较大,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乳化炸药油相中加入不同含量的乳化剂(Span80),测定被不同含量乳化剂乳化的乳化炸药的爆速,分析乳化剂含量对乳化炸药爆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含量从1.5%增加到4%,乳化炸药的爆速先呈增长趋势,但当乳化剂含量超过2.5%时爆速开始下降,乳化剂含量在2%到2.5%时爆速出现一个最大值,此时乳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乙醇浓度对滁菊多类成分提取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不同浓度乙醇对滁菊花各类成分提取率影响.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为30min,提取次数为3次,料液比为1∶30,超声功率为200W;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60%乙醇溶液提取滁菊花总得膏率最高,为47.52%;70%乙醇溶液提取滁菊花总黄酮得率最高,为10.86%;80%乙醇溶液提取滁菊花总酚得率最高,为3.02%;水溶液提取滁菊花总糖得率最高,为4.27%.乙醇浓度对滁菊花不同成分提取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2,4-D在明胶/壳聚糖微球中的包埋与释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明胶/壳聚糖复合物为水相,液体石蜡为连续油相,农药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芯材,Span80为乳化剂,通过醛交联,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了2,4-D-明胶/壳聚糖微球.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微球形貌及包封率的影响,并研究了2,4-D在微球中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当Span80为1mL,油水比为4:1,用一定量甲醛与戊二醛的混合物为交联剂,芯壁材比大于1:14时,制备的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分散性较好.该复合微球中2,4-D的包封率为70.8%,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作为一种新型农药剂型可望在农业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液体石蜡为连续相、丙烯酰胺水溶液为分散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Span-80和OP-10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丙烯酰胺均聚物(PAM);考察了溶剂、交联剂及其用量、氮气、单体浓度、乳化剂种类、油水比、引发剂用量对PAM均聚物性能的影响.较佳的聚合条件为:交联剂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2.5%,单体AM的含量为40%,油/水质量比接近1.0,引发剂过硫酸铵为单体含量的0.9%,使用复合乳化剂Span-80/OP-10,HLB=5.35.在此聚合条件下,制得的PAM均聚物的粘度较大,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河蚬为原料,水解度和氮收率为指标,筛选出适合河蚬酶解的蛋白酶,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水解度与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的数学回归模型,确定河蚬蛋白酶法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3:1,混合酶(Neutrase/Alcalase)组合比例3:1,pH值7.O,加酶量1.3%。酶解温度53℃,酶解时间261rain,此时水解度为46.1%,氮收率81.2%.  相似文献   

17.
为制备工艺简单且饱和磁化强度高的磁流体,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了纳米磁性Fe3O4粒子.然后以一定比例的镝钕对铁氧体磁流体改性,选择淀粉为包覆剂制备水基稀土复合铁氧磁流体.考察了镝钕的用量、包覆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包覆温度等因素对产物粒径及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性能表征.实验总结出适宜的条件:在n(Fe):[n(Nd3+)+n(Dy3+)]=30:1,n(Fe3+):n(Fe2+)=1.70~1.75前提下,镝与钕的用量比为n(Dy3+):n(Nd3+)=4:1,25%NH3.H2O(A.R.)作为沉淀剂和pH值的调节剂,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35℃左右,调pH值至9~11;以淀粉作为包覆剂,其最佳用量是每60mL载液0.0050g,包裹温度在50℃左右,包裹最佳pH=2~3,在该条件下制得的水基稀土镝钕复合铁氧体磁流体磁性能比普通水基铁氧体的要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制工艺简单且饱和磁化强度高的磁流体,本文采用化学共沉淀法通过对铁氧体磁流体改性制备了水基镝钕复合铁氧体磁流体,实验讨论了温度、镝与钕的配比及用量、表面活性剂的用量、pH值对磁流体稳定性,改变工艺流程的影响,其结果表明:(1)在n(Fe):[n(Nd3+)+n(Dy3+)]=14:1,n(Fe3+):n(Fe2+)=1.70~1.75,镝与钕的用量比为n(Nd3+):n(Dy3+)=1:1,25%NH3.H2O作为沉淀剂和pH值的调节剂,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35℃左右,调pH值至9~11;(2)以明胶作为表面活性剂,其最佳用量是每60 mL载液0.005 0 g,包裹温度在55℃左右,包裹最佳pH=4。该条件下制得黑亮的水基镝钕铁氧磁流体,其磁性能比普通水基铁氧体高。在可见光的照射和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可以看到明亮的磁光环产生。同时,还对产品的黏度、磁化强度、表面包覆情况、稳定性等进行了相应的表征。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玉米多孔淀粉制备过程中各种因素对产物成孔效果的影响,探讨了酶解成孔的机理,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优化.在糖化酶和耐高温α-淀粉酶混合成的复合酶作用下,玉米淀粉水解制备玉米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为:加酶量为按照理论水解55%淀粉的30倍加入量,糖化酶与耐高温α-淀粉酶的配比7:1,反应体系pH值5.6,酶解温度60℃,淀粉浓度60%,反应时间20h.反应后玉米淀粉的吸油率由16.15%提高到了47.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