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学集群通过人才集聚、创新效应提升区城创新能力。通过区域品牌效应、辐射效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所以,应科学规划大学集群发展,合理配置区域资源,完善大学集群创新环境,引导区城集群大学问的竞争与合作,发挥大学集群功能,提升其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6—2020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方法测度了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研究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创新绩效之间,以及控制变量开放水平、教育水平、城镇化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利用双重门槛效应模型进一步分析,促进效应存在边际递减的情况;城镇化水平、教育水平均能正向影响区域创新绩效;开放水平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抑制作用,但利用单一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低开放水平有正向作用,高开放水平与之未呈现线性关系。建议长三角地区分省份区别利用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加大城镇化水平和教育水平,逐步探索最佳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是以缩小与参照对象或标准的差距为直接目标的一种创新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博弈的过程,其间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湖南省“985”高校为例,通过排名、办学经费、师资队伍、科技成果产出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其相关差距,从而提出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在于与所在区域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这涉及到“地方”与区域所在的高水平大学之间的互促互动.应注意的策略有:加大地方政府对地方高水平大学的经费投入并多渠道积极筹措办学经费;优化地方制度环境,把对拔尖人才特别是对年轻拔尖人才的培养、引进与稳定作为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决策;对接地方产业集群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国家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建设,形成优势特色学科群;加强国际合作的程度与质量,把科研水平的提升作为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推力;加大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匹配度.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最终取决于高水平大学自身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下,产业集群区域中的技术进步、产业组织分工演进与合作竞争关系变革深化了职业院校与集群企业开展的校企合作教育。在知识外溢效应、需求拉动机制、信任机制及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集群升级推动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发展。集群地区的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升级的有利契机,加强新兴技术和分工网络研究,动态调整相关专业与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标准,实现职业教育精准育人;大力发展产学合作组织、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从而拓宽产业集群区域中产教融合的广度与深度,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要素互动是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定位引领产业集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赖于知识技术创新,人力资源集聚助推城市化及产业化进程,区域经济投入是高等教育发展重要保障。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困境,发挥经济链、产业链、人才链和教育链相互协同、相互促进作用,能有效强化“港澳广深”核心城市为引领的功能辐射,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倒逼产教融合发展,形成多元人才制度优势叠加的虹吸效应,激发区域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溢出效应,促进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策源能力提升,助推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创新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它与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政府可以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创新与区域创新体系相融合的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对于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产业集群创新而言,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问题是“大而不强,快而不优”,因此,加强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产业集群创新应用研究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曹雪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2):17-19,37
葫芦岛市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集群建设的总体思路令人振奋,葫芦岛市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人才需求旺盛。针对产业集群的产业特性,采取相关措施,利用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等院校的地域、技术和实验室等优势,服务于特色产业集群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优化产业集群与高校合作模式,采取产学研合作,以企业优势带动产业集群向高技术高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8.
坚持产教融合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的改革任务,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人才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效途径。文章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客观地分析了目前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产学合作、实现区域经济联动等方面的现存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在深入剖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旨在通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集群及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结构包括实践教学体系结构、教学内容、运行管理机制等环节的改革创新,建立起与区域产业集群紧密结合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发展区域经济建设所需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
物流产业集群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在剖析皖江城市带发展物流产业集群必要性和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区位熵计算方法对皖江城市带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建议:加大政策落实,发展特色物流产业集群,促进制造业集群与物流产业集群联动发展;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加快物流产业的社会化进程;加速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内陆城市群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陆城市群与沿海地区相比,在自然资源和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经济结构、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具有特殊性,且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发育层级.内陆城市群产业集群的三种模式即传统产业型集群、新兴产业型集群、产学研衍生型集群,目前都面临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主导产业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困境.其区域创新需要从学习型组织到溢出效应保护、从模仿合作到多重创新、从软环境营造到硬件建设等方面,构建创新网络,优化创新模式,营造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