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学校都要硬性规定,中高、中一、中二等职称的教师分别在一学期要听多少节课,而且一般情况下职称越低,听课的节数越多。很多教师听课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教师积极地听课是为了不让自己的绩效工资受到影响,而不是出于自我的需求。同时,很多教师会考虑到开课教师的感受,评课浮于形式,没有任何的意义。大多数教师不能够在听课中有所收获,这样的听课就成为一种形式、一种负担、一种任务。  相似文献   

2.
杨昌霞 《教学与管理》2012,(30):121-123
听课是学校开展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传统活动,是教师开展课堂观察的主要形式。英语课程改革十年来,这种研究形式一直在教学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甚至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普通教师要听课,业务主管部门领导要听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任务的完成,也是一种教学的  相似文献   

3.
谈如何听课     
听课是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一种重要内容,也是教师相互交流的一种有效形式。当前听课中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师不是为提高自我而听课,而是为完成任务而听课,其表现为:面面俱到——有的教师在听课过程中,不知道该怎样做记录,把做课教师教学中的板书、出示的例题,甚至师生间的对话都要一一记下,根本看不出自己  相似文献   

4.
“听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明文规定教师每学期要完成多少节课的听课任务,想以此促进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但这样的“好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好报”,相反的是,听课目前在很多学校教师的眼里,是一种形式,是一项教师必须完成的“作业”。一件好事,为休沦落到如此地步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每学期20节的听课,这好像是许多学校的硬性规定。但是对此听课制度进行细化与良性操作的并不太多。破解这种敷衍、被动的"走马观花"式听课,不能总是靠说教、强制等方式去让教师认真听课、评课,而应该从改革教师听课考评制度入手,使听课真正有效。一、明确教师听课的意义,掌握听课艺术听课,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也不是把听课簿补齐,更不是为了迎接上级或学校的检查。让教师"听课",实质上就是为教师提供一个学习借鉴的良好时机,让教师"听"出  相似文献   

6.
每一所学校,都会安排教师听课活动。这是一件很正常的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而案例中"走马观花"式听课是形式主义的做法,已失去了听课意义,是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这是功利思想在作怪。教师的这种做法是对教育的一种亵渎,更是教师师德滑坡的一种表现。如果学生知道教师的做法,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降低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为防止教师中出现"走马观花"式的听课现象,强烈要求学校取消把听课节  相似文献   

7.
孙泽 《四川教育》2014,(12):48-48
听课,应该是管理层、教师必备的习惯,而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工作事务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忽略了听课.那么,如何让听课成为一种习惯呢?1.调动内需,让听课变得主动.教师的成长在课堂上,课堂永远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除了要潜心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精心辅导之外,还应该抱着学习的心态参与听课活动,要让每个教师认识到听课的意义和价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我听为我要听”,把听课变成一种自觉的活动,当作自己学习发展和提高的机会,而不是学校强加的硬性任务.  相似文献   

8.
曾几何时,在如何有效组织教师听课上,我们学校的老师也遭遇过案例中王老师那样的尴尬。一方面是学校硬性规定老师每个学期要听多少节课;另一方面是听课的老师为了完成任务,走马观花式地乱听一气,就为凑齐听课的节数。结果,听课沦为形式,失去了其本来的价值和意义,变得毫无效益可言。众所周知,听课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听课的  相似文献   

9.
听课学校都重视听课对教师成长的作用,都不同程度地给教师下达了听课任务,但年轻教师听课往往存在以下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听课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听课是为了"克隆"——年轻教师容易把优秀教师的课"移植"到自己的课堂中,甚至有的年轻教师还不知道听课究竟听什么?  相似文献   

10.
每一所学校,都会安排教师听课活动。这是一件很正常的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而案例中“走马观花”式听课是形式主义的做法,已失去了听课意义,是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这是功利思想在作怪。教师的这种做法是对教育的一种亵渎,更是教师师德滑坡的一种表现。如果学生知道教师的做法,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降低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为防止教师中出现“走马观花”式的听课现象,强烈要求学校取消把听课节数与绩效考核挂钩的做法,这种与金钱相关联的做法不可取,听课应成为教师成长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1.
张涛 《宁夏教育》2011,(10):54-54
在教学管理中,听课是一种重要方式。听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既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又能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此,很多学校对教师的听课作出了明确要求:要听够相应的节数,听课记录填写要完整,尽可能多的写出听课体会及评析……这种想法固然很好,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会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2.
于勤 《青海教育》2008,(3):16-16
教研部门和学校对教研工作非常重视,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听课评课是最常见的教研形式。听课后的评课是教师广泛交流、深入学习的环节,是取长补短、相互提高的过程,无论是听课教师还是授课教师,都可以从中受益。评课是一种交流,不是相互吹捧,更不是互相攻讦,而是一种思想的碰撞,知识的升华,友谊的促进。可是,通过下乡调研发现,很多学校的评课过程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大家没有弄清评课的意义和作用,碍于面子,不  相似文献   

13.
带着教学需求听课 学校经常以听课的方式培训教师,并作为对教师进行教学检查的一项内容,使听课成为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这种听课当然收获甚微。要让教师从听课中有所收获,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成长,就应改变这种任务式听课,倡导自主型听课,让教师出于自身教学需求而自觉、自发、自主参与听课活动。这样的听课,  相似文献   

14.
曾几何时,在如何有效组织教师听课上,我们学校的老师也遭遇过案例中王老师那样的尴尬。一方面是学校硬性规定老师每个学期要听多少节课;另一方面是听课的老师为了完成任务,走马观花式地乱听一气,就为凑齐听课的节数。结果,听课沦为形式,失去了其本来的价值和意义,变得毫无效益可言。  相似文献   

15.
也许“研究”这个词,不太为教师喜欢。因为研究意味着时间与精力的投入,意味着精心规划与严谨实践。而对于目前的教师,像“研究”这种消耗能量的事务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他们缺乏的是心灵的放松。有没有一种方式,既能立竿见影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又简便易行,不给教师心灵增加过重负担?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听课。这里的听课,不是教育学术研究视野下的听课,也不是学校刻板制度规定下的听课,而是纯属教师个人行为的听课。自发、自觉、自由的听课,是最朴素最简便的促进教师成长的方法。但它的重要性在注重“研究”的教育环境中被漠视了。为了帮助教师从各种“研究”中解放出来,回归实地,本期推出“听课”这一话题。让教师重新看待听课的价值,学习听课的科学方法,以最朴素有效的形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6.
郎文涛 《今日教育》2006,(7S):59-59
误区一:机械型听课 听课教师没有明确的动机与目标,遵照学校的要求,“为了听课而听课”,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听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明文规定了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的听课次数。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有些学校放了“高产卫星”,教师中就出现了“为了任务而听课”的现象,反而成为制约教师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王菲 《考试周刊》2012,(42):177-178
听课是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拓宽知识面,提升专业水平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听课,教师能不断反思教学,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听课并非简单地用耳朵听,而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一次享受,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然而,目前,在很多学校,很多教师对听课的理解和把握还存在很多误区,使听课流于形式。本文分析了这些误区表现的形式,并针对这些误区,探讨了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听课活动。  相似文献   

19.
胡美容 《湖南教育》2009,(11):44-45
听课、评课活动是学校教研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其质量优劣,不仅影响评课者水平的展示,而且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因此,校长在听课、评课时要讲究艺术。 一、校长听课的艺术 专业对口,包科蹲组。听课不仅要求你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更重要的是用“心灵”去思考。为了使听课不流于形式,我们实行了学校行政人员专业对口,包科蹲组的措施,坚持了数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听课是一个学校的常规教学研究活动之一。它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交流和探讨,取长补短,有助于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不少学校还明文规定了教师每个学期听课的指标和任务。不过,听课只是一种感性认识,而只有认真“研”课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听而不“研”,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节数,而教学能力不会有大的提高。所以,听课要收到实效,需要做到“三研”,即课前“研究”,课中“研思”,课后“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