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倪毅 《历史档案》2023,(2):138-144
<正>清承明制,实行捐纳制度,捐纳项目、价格、手续、铨选的相关规定等在不同时期都有变化。关于捐纳制度的研究早年有汤象龙根据军机处旧藏档案所作的《道光朝捐监之统计》((1)),主要从捐监制度的起源、清代捐监制度略述、道光朝捐监之统计和道光朝捐监银之分配四方面内容进行阐释;许大龄的《清代捐纳制度》((2))以丰富的资料对清代捐纳制度作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可称为研究清代捐纳制度的拓荒性力作。近年来,伍跃的《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3))从制度史与社会史角度出发,探讨捐纳的功用及影响,对捐纳研究有重大的突破和推进。捐纳文书是在捐纳程序中形成的纸质文书,作为个案资料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颇受重视。已经公布的捐纳文书,如安徽省档案馆藏同光年间捐纳文书((4)),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明清徽州捐纳文书14件((5)),安徽师范大学藏同治十年(1871)户部执照和监照1套((6)),安徽黄山学院图书馆藏清代中晚期捐纳文书((7)),辽宁省档...  相似文献   

2.
乾隆帝是清代很有作为的皇帝,其中包括他对贪污腐败分子的严厉惩治。从乾隆三十九年(1774)开始的甘肃捐监冒赈案就是一例。该案因贪污数量大、延续时间长、牵涉官员多、惩处罪犯严,被后人称为“清朝第一大贪污案”。  相似文献   

3.
清代任官,有正、异途之分。据《清史稿》载,“清制,入官重正途,自捐例开,官吏乃以资进”,所谓“重正途”,即国家重视由科举、五贡(恩、拔、副、岁、优贡生)、萌生入仕之途径;所谓“以资进”,即士子通过捐纳异途取得官爵。捐纳制是公开卖官鬻爵的制度,几与清代相始终。捐复制是捐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清代官制的一个侧面。研究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变,不仅可以为考察捐纳制度提供依据,而且必然有助于探讨该时代的社会形势。但在过去,由于这方面资料较少,所以学界多瞩目于入官正途——科举、五贡之研究,对异途捐纳、捐复很少涉及。笔者拟以《宁古塔副都统衙门档案》所收之《推广捐复之例》为基础,参证有关史籍,对捐复制及其与当时社会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从而透视乾隆盛世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王科杰 《历史档案》2020,(2):108-116
捐输赈济作为一种国家汲取赈灾财富的手段,在乾隆朝始因制度化而成熟。为与卖官鬻爵的捐纳赈济相区别,清廷不断强调捐输的自愿原则及赏赐的滞后性,并以其有裨世道人心而大加提倡。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往往因灾情紧急与制度的模糊性而发生强迫捐输的情况。在因勒捐勒罚而起的庄有恭案中,制度的制定者乾隆帝即在调查得实后默许了这种越轨行为。只有以袁枚为代表的民间士绅,因受害严重才发出了微弱的声音。捐输赈济的"言不由衷"不仅反映了其与捐纳赈济的暧昧关系,更体现了"不加赋"的清代财政体制在面对临时性社会危机时的尴尬与无奈。  相似文献   

5.
(小括弧中的数字代表期、页),清代档案·查翻魔文字狱案史料(上)(1.3)乾隆三年至三十一年纳谷捐监史料(下)(1.12)乾隆五十一年骆愉因呈递‘盐法策》获罪案(1.29)咸丰三年林俊等在福建抗清斗争史料(下)(1.38)清末商务史料(下)(1.48)有关刘鹊的儿件史料(1.58)清外务部部分重要官员履历单(1.61)宜统年间清政府参加意大利博览会史料‘1 .63)康熙初年有关官员锉选之御史赛章(2.3)查圈庭文字狱案史料(下)(2。20)乾隆初陈顺等合伙偷创安图人官房院内窖银案史料(2 .27)乾隆前期准噶尔部与内地的贸易史料(上)(2 .38)乾降四十六年公滋太和县私盐贩拒捕…  相似文献   

6.
乾隆朝甘肃捐监冒赈众贪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经 《历史档案》2001,(3):80-88
“乾隆季年,诸贪吏首亶望”。甘肃捐监冒赈众贪案始于乾隆三十九年四月。是年,陕甘总督勒尔谨以“仓储究不能全行足额”为由,奏请“重开口内外捐监例”,经乾隆允准。从此,甘肃全省官员借捐监冒赈集体侵贪达七年之久。乾隆四十六年案发,经查通省总督、历任藩司及道府州县各官半数参与侵冒,他们采用折银收捐,捏开灾赈分数报销侵吞赈银。  相似文献   

7.
赵兰 《档案天地》2013,(12):20-23
捐纳,又叫赀选,有时也叫捐输、捐例、开纳,通俗讲就是卖官鬻爵。它通常由政府条订事例,定出价格,公开出售,并成为制度,这就是捐纳制度。卖官制度由来已久,早在秦汉时就已出现。据史书记载,秦汉两代,每逢军兴、河工或灾荒,统治者每多举卖官爵,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8.
《历史档案》2004,(2):18-23,60
绵懿是乾隆皇帝第十一子永理(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乾隆五十四年封为和硕成亲王)的第二个儿子,乾隆帝第三子永璋的嗣子。永璋卒于乾隆二十五年,享年二十六岁,追封循郡王,因无子嗣,乾隆四十一年将绵懿过继永璋为后。乾隆五十一  相似文献   

9.
清代乾隆时期,瓷器生产在工艺技术和产量上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乾隆帝酷爱瓷器,尤其是各类工艺美术品,刻意求精、求奇、求巧,使各种工艺美术都有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清代太监止供使令洒扫,不许干涉政务。乾隆帝向来重视防范太监干政。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七月,在召见兵部侍郎高朴时,乾隆帝听闻有太监高云从将记名官员朱批记载泄露的事情,深为震惊。乾隆帝亲自讯问高云从,得知除了侍郎观保、蒋赐棨等外,军机大臣于敏中也牵涉其中,遂下旨严讯高云从。又得知高云从将其弟高云龙、高云惠分别荐往山东、粤海关充当长随,于是,乾隆帝下令将粤海关监督李文照革职拿解来京审讯,又令山东巡抚将相关地方官员革职严审,务必厘清案情原委。最终高云从被处斩,高云龙、高云惠等发往伊犁赏给兵丁为奴,涉案官员均遭惩处。高云从案是体现乾隆帝严密防范太监干政的典型事件。现从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销档中选取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乾隆二十二年彭家屏私藏禁书案史料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家屏,字乐君,河南夏邑人。康熙六十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官至江苏布政使,因病还乡。乾隆二十一年(1756)夏邑被水,河南巡抚图尔炳阿匿灾不报。二十二年春,乾隆帝第二次南巡,彭家屏前往迎驾,向乾隆帝报告了这一情况。乾隆帝当即申斥了图尔炳阿,并派彭家屏与图尔炳阿一起前往调查灾情,办理赈济。继而,夏邑民人张钦、刘元德先后遮道向乾隆帝状告夏邑地方官办赈不力,引起了乾隆帝的怀颖,认为此中必有主使之人,命“严加惩究”,由此引发了轰动一时的彭家屏私藏禁书案。这里从馆藏上谕档、军机处录副奏折中选编了部分有关此案的史料,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历史档案》2017,(3):30-47
清代太监止供使令洒扫,不许干涉政务。乾隆帝向来重视防范太监干政。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七月,在召见兵部侍郎高朴时,乾隆帝听闻有太监高云从将记名官员朱批记载泄露的事情,深为震惊。乾隆帝亲自讯问高云从,得知除了侍郎观保、蒋赐棨等外,军机大臣于敏中也牵涉其中,遂下旨严讯高云从。又得知高云从将其弟高云龙、高云惠分别荐往山东、粤海关充当长随,于是,乾隆帝下令将粤海关监督李文照革职拿解来京审讯,又令山东巡抚将相关地方官员革职严审,务必厘清案情原委。最终高云从被处斩,高云龙、高云惠等发往伊犁赏给兵丁为奴,涉案官员均遭惩处。高云从案是体现乾隆帝严密防范太监干政的典型事件。现从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销档中选取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钊 《历史档案》2020,(1):123-126
乾隆十二年(1747)、十三年间,皇七子永琮、皇后富察氏先后病故,使乾隆帝深受打击。乾隆十三年时,大金川之役进展不顺,清军久攻不胜。直到乾隆十四年,清廷才获得了表面上的胜利。无论从家庭,还是统治方面,乾隆帝都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他在上谕中说:"朕御极之初,尝意至十三年时,国家必有拂意之事,非计料所及者。"(1)于是,乾隆帝的统治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由宽松而变为严苛。正当乾隆帝处于这个"拂意"之事频发的时候,乾隆十五年年初,从遥远的东北边疆传来了"天降祥瑞"的消息——一棵汇集八种不同植物于一身的瑞树秘密地生长在乌苏里江支流毕歆河畔。对乾隆帝来说,这无疑是上天对王朝的庇佑。于是,他组织了一次瑞树察访活动,派遣画家将原生地的瑞树准确地描绘下来。  相似文献   

14.
道光十年,安徽发现捐纳职衔者并无部案,咨取部文核对,亦与户部咨文版片式样迥异,且无捐纳者身家清白册结,凡此种种,均与捐纳之例不符,遂上奏朝廷。道光帝谕令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会同户部、刑部严查,并一再发出谕旨,今各省督抚追缉案犯。数月后,将案犯追解归案,审出户部、国子监等衙门捐纳房贴写办理假照经过,从而得知办过假照达数百人,得银数万两。不仅户部如此,冬部皆同。溯自嘉庆二十一年以来,共办过假照达4000余人之多。这是继嘉庆十九年假照案后,又一起严重事件,为此事而降革、降调各部堂官、司员数百人。现将馆藏军机处上谕档中有关档案辑出,予以刊布,可见清代中叶以后官员昏庸、吏胥舞弊之一般状况。  相似文献   

15.
(小括弧中的数字代表期、页)性.口厂试。明代档案·崇祯十三年修筑山西备防工程行稿·清代档案·康熙前期有关赋税征收御史奏章康熙初年有关骚递御史奏章康熙初年有关捐纳御史奏章雍正元年垦荒史料选雍乾时期地方官映史料(下)乾隆六年王保住等伪i值王谕案史料乾隆初处理建阳县瞒报应升科田赋案乾隆初年议奏限田史料乾隆四十二年查办彭理寄顿家产案清代采办楠木史料选乾嘉间山东济宁李氏家族争讼家产案嘉庆朝安徽浙江棚民史料茹火十一年京徽船户投充王府宗室史料嘉庆朝赋税征解中银匠舞弊史料山西沁州知州乔维葡索贿案1325一1951年自贡宝生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乾隆朝盛京将军弘晌降职案进行了剖析,认为乾隆帝之所以对这起并不算十分严重的案件高度重视,是因为盛京地区在清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倘有不法之事,一概予以严惩。弘晌降职案正是体现乾隆帝这一统治方略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7.
今年8月1日,在庆祝北海公园正式开放80周年之时,北海琼华岛迎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面修复.据媒体报道,琼华岛修缮要恢复到清代乾隆时期的历史风貌.乾隆时期琼华岛究竟新建了哪些建筑?为什么乾隆帝对琼华岛情有独钟呢?  相似文献   

18.
著各省将采买补仓及纳谷捐监一概暂停事上谕乾隆八年四月十六日乾隆八年四月十六日内阁奉上谕:朕惟万民以食为天,八政以农为本,朕御极以来,重农贵粟、薄赋轻徭,诸如筹积贮、蠲米税,凡所以为民食计者,既周且悉。直省地方,宜乎糗粮充裕,价值平减,闾阎无艰食之虑矣。乃体察各处情形,米价非惟不减,且日渐昂贵,不独歉收之省为然,即年谷顺成并素称产米之地,亦无不倍增于前。以为生齿日繁耶,则十数年间岂遂众多至此?若以为年岁不登,则康熙、雍正年间何尝无歉收之岁,细求其故,实系各省添补仓储,争先籴买之所致。从前议于各省额设常平二千八百余万石之外,令各省举行纳粟入监之例,增定谷数三  相似文献   

19.
正清廷常用的"皇帝之宝"打开《清宫扬州御档选编》,在清代各朝御档之首,都有一方9厘米见方的"皇帝之宝"印章。据中国一史馆清史专家介绍:在紫禁城收藏的众多宝物中,明清帝后宝玺近五千件,而最能代表皇帝无上权威和地位的宝物,非此宝玺莫属。乾隆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四代皇帝。乾隆以前,清代皇帝宝玺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帝钦定御宝为25方,后人称这25方印章为"二十五宝"。这25方宝玺也  相似文献   

20.
蒋萍  金渝琳 《兰台世界》2014,(10):117-118
本文通过对乾隆帝六次南巡的时间介绍,在对乾隆帝南巡有初步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乾隆帝在南巡过程中的作为,详细分析乾隆江南巡游对当地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