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学语文最怕的莫过于写作文,对教师而言作文教学同样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而且作文教学耗时长,见效慢,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本人认为应从大力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入手。  相似文献   

2.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关键在于平时如何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积累好素材。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建好素材积累这个"蓄水池",学生在写作文时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时主要抓了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大部分学生写作文因为感觉无从下笔,无事可写,所以存在畏难心理。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就要在起步作文教学中进行多方面训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想象力,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发?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浅谈一下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小学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是令许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为了不使学生步入高年级写作难的误区,改变谈"文"色变的心理,笔者认为,应从小学低年级写话训练抓起,让他们在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相似文献   

6.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里烦”。很多学生怕写作文,烦写作文,写作文时老是拖拖沓沓,不能完成。学生作文时为什么老是如此拖沓呢?原因是学生胸无点墨,手头没有东西可写,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学生只有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后,作文才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那么,我们如何教学生积累作文材料呢?  相似文献   

7.
在这几年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教学的费时低效一直困扰着我。作文课前,我苦思冥想精心设计,力图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课堂上反复讲解启发,结果大多数学生还是无从下笔——无事可写,生拼硬凑,照抄照搬现象屡见不鲜;空话、套话、假话连篇。课后教师精心批改,字斟句酌下评语。作文讲评课上常常是我滔滔不绝,学生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在实际生活中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真的习惯,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了。"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的指导。笔者阐述了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在观察中积累、在活动中积累材料,使学生写作文时有东西可写,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没话可说""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指导小学生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如何让小学生写作文时能够有话可说,有处着手,有事可写,喜爱作文呢?笔者认为,学生写作时,他们的脑海中必须有大量的素材,捕捉并积累素材是写好文章的首要环节。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寻找写作的素材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密切联系生活,真切表达生活。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它是为生活而作,因生活之需而作。正所谓: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离开生活,作文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就必须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这样,学生才会爱上作文,进而快乐地作文。一、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境,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目光投向返璞归真的自然、目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学生就害怕,追其原因一般有两点:第一无从下笔,第二无话可说,或是心中有话,纸上无字。学生写作文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往往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那么老师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相似文献   

12.
<正>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一种享受"。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生活单调、贫乏,缺乏丰富的语言积累,以致写作时产生畏惧心理和畏难情绪,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有的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但又不知从何写起,如何来写;有的即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如挤  相似文献   

13.
丁霞 《文教资料》2014,(36):180-18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又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找到生活的美;重视对学生的阅读积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读中学写;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不断的练笔中培植学生的作文意识,让他们从此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14.
注重习作素材的积累,学生作文才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我尝试了几个做法,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不少学生一动笔写作文,总是觉得没有材料可写,普遍存在“等米下锅”或“无米下锅”的现象。那么,教师如何把作文的“活”素材搬进课堂,为学生“送米下锅”呢?一、在课堂上动手学做。有的学生写家务劳动的作文过于简单,几笔就带过。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相似文献   

16.
正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学生在作文时,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偶尔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但又不知用什么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作文难写,其根本原因何在?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道出了一个深刻道理:作文源于丰富的积累。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而学生缺少的正是这种写作素材的积累,也就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世界是缤纷多彩的,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应该多发挥想象力,来描绘未来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但是,时下小学生写起作文想象力不够丰富,不知从何处下手,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想象作文中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农村学生经历有限,阅读量少,作文常常无话可说,从而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具体行为行动中去,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感悟身边的人事物,能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相似文献   

19.
对小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事倍功半”,预期效果甚微.具体表现在:一是学生常常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提笔无话,学生在主观上没有兴趣;二是学生观察能力、自我积累素材的能力比较弱,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费劲,导致从心理上惧怕写作文.为此,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以消除怕写作文的心理因素.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兴趣、善于观察、勤于积累、重视阅读、鼓励交流.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难,作文教学更难.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人们.教师愁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因此,作文教学是一个永远必须探讨、内容异常丰富的课题.笔者认为,让学生有话可说是作文的前提,有话会说是作文的目的,而多写多练是作文的途径.那么,如何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