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 语录     
李宏声 《小学生》2010,(4):F0002-F0002
教育为立国根本。 《宋教仁集·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 教育的重点在“育”。 《叶圣陶序跋集·〈段力佩教育文集〉序》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国建立时期,孙中山主张总统制,并提出实业建国的口号,力图使中国繁荣昌盛。宋教仁则主张责任内阁制。并以政党政治相号召,和袁世凯进行了正面斗争。孙宋二人在政见上虽有歧异,但始终互相支持,大方向是一致的。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政党政治比实业建国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政党政治的含义及民初政党政治的实质 政党政治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议会或总统竞选,由占多数议会席位的政党联盟负责组织政府,或者由获得多数总统选票的政党联盟负责组织政府的政党控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总称。 民初的政党政治是民国初年以宋教仁为首的一些迷恋资本主义政党政治的同盟会会员,幻想在袁世凯当权条件下,通过“政党竞争”发展实业等措施采扩大和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进而组织责任内阁,把中国政治纳人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轨道。宋教仁认为:“以前是旧的破坏时期,现在是新的建设时期。以前对敌人是拿出铁血精神,同他们奋  相似文献   

4.
胡适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的代表,积极宣传自由和民主,对政党起源、政党种类、政党制度、政党政治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认识,诸如政党“起于政见之歧异”,国民与政党是相互依赖的关系;政党政治须有独立的政论家;要解除党禁,废除党治,实行多党制;世界上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政党等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2010年英国大选为主要背景,择取了三大政党竞选纲领与电视辩论文本中的教育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政党政治的视角,对各自的教育政见进行了论析.研究指出:三大政党在意识形态上呈现趋同态势,其相应的教育政见也呈现出大同小异的特征;注重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兼顾公平与效率,将成为新一届政府教育政策的可能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6.
开始,黄兴、孙中山政党观形成对立,黄认为,竞立党派,是政治一大弊病,组政见商榷会,图消除党争受挫;孙认为,政党至不可数,可征民智之发达。后来,黄接受教训,注意政党政治的宣传,倡导党德,鼓励政党合并,鼓吹政党内阁;孙对社会革新比党务更感兴趣,对党争不闻不问,不厕身政界。  相似文献   

7.
开始,黄兴、孙中山政党观形成对立,黄认为,竞立党派,是政治一大弊病,组政见商榷会,图消除党争受挫;孙认为,政党至不可数,可征民智之发达。后来,黄接受教训,注意政党政治的宣传,倡导党德,鼓励政党合并,鼓吹政党内阁;孙对社会革新比党务更感兴趣,对党争不闻不问,不厕身政界。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我国近代民主宪政的先驱宋教仁诞辰105周年,由湖南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湖南省历史学会和桃源县政协联合发起,1987年4月5日至8日在湖南省桃源县召开了宋教仁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九个省市和美国、日本的专家学者,宋教仁及其友人的后裔共八十余人。举行这种专题性的、有国外学者参加的纪念宋教仁学术讨论会,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会议收到论文38篇,《宋教仁评传》一册。桃源县政协特为会议编辑了《宋教仁纪念专辑》,辑录了《宋教仁传略》、《宋教仁家世》、有关人士撰写的回忆录,以及国内外学者的论文等计22万余字。长期以来,人们对宋教仁的评价有不少偏颇之处,说他思想上是“二民主义”,组织上有闹分裂  相似文献   

9.
1913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是近代中国政党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以宋教仁为代表的一部分革命党人在失去政权之后,希图通过民主力量的联合,实行政党政治,以议会为平台,继续推进民主共和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由于旧的军事官僚集团力量过于强大,革命党人的这一努力最终遭到了失败。  相似文献   

10.
宋教仁与辛亥革命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教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民主宪政的光辉先驱,也是仅次于孙中山、黄兴的辛亥革命领导人。由于种种原因,在他死后的将近半个世纪内,很少有人对他的诗文进行搜集与整理,报刊上也仅有三几篇不长的传记文章。对宋教仁的研究是从六十年代前后才开始的。陈旭麓的《论宋教仁》是国内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宋教仁的第一篇论文。该文把宋教仁放在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和政治家的范围内加以论述,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此后,有关宋教仁的论文和资料陆续有所发表,湖南省史学会还  相似文献   

11.
宋教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民主宪政的光辉先驱,也是仅次于孙中山、黄兴的辛亥革命领导人。由于种种原因,在他死后的将近半个世纪内,很少有人对他的诗文进行搜集与整理,报刊上也仅有三几篇不长的传记文章。对宋教仁的研究是从六十年代前后才开始的。陈旭麓的《论宋教仁》是国内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宋教仁的第一篇论文。该文把宋教仁放在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和政治家的范围内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持不同政见者运动是困扰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党和政府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而私下出版物在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持不同政见者同苏联党和国家斗争的重要工具,不同政见者个人和组织的各种公开信、纲领,主张,以及苏联政府压制打击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的大部分信息都在上面有所记载,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宋教仁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宣传家,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今年是宋教仁遇难七十周年,我们想就宋教仁的政治主张及其失败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则纪念这位杰出的革命先行者;再则就教于学术界,抛砖引玉,开展对宋教仁的研究,从中总结出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2月17日《环球时报》上刊登了北京学者王达三题为《中文兴衰关乎国家统一》文章,他说世界上因语言文字差异而造成国家分裂的屡见不鲜,比利时自6月10日全国大选完毕迄今已近半年,却迟迟未能组成新政府。个中缘由,除地区发展失衡、政党政见分歧、民众诉求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宋教仁遇刺案的许多著述均认为,宋教仁遇刺后即口授"哿电"并由黄兴发给袁世凯,望其开诚布公,保障民权,确定宪法;"哿电"表明了宋教仁临终时的政治立场,因此对后世研究宋教仁遇刺案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通过对<民立报>当时的报道等原始资料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哿电"的形成时间和过程存在颇多疑点,值得深入考析.  相似文献   

16.
宋教仁是民国初年最引人注目的革命领袖之一。在民初政治舞台上,他为反对封建专制,建立共和国而奔走呼号,殚精竭虑,费尽了心血。但是,他所努力追求的政治理想不但没有获得实现,而且自己也遭到了暗杀。本文拟就宋教仁在民初社会中的政治活动及其失败的原因,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民国初年,为了使资产阶级共和国真正建立起来,宋教仁同袁世凯进行了英勇的斗  相似文献   

17.
法制思想和法制建设,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一生活中最可贵的贡献,宋教仁提出资产阶级民主法制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份珍贵的法律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作为孙中山追随者的宋教仁,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贡献、及其有关民主革命的思想理论,都不可能与孙中山相比。但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是否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要高于他的追随者?这就必须进行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本文试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上,即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出临时大总统、至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遇刺的一年中,将孙中山和宋教仁及其政治主张作一个比较,以就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19.
<正>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的历史是很短暂的,确切地说是从甲午战争以后至二十世纪初前后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进行的。革命的实质就是要实行资产阶级的宪政。如果说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还比较粗浅的话,而作为资产阶级宣传鼓动家的宋教仁的宪政思想就比较具体了。因为体现孙中山宪政思想主要内容的《建国方略》、《五权宪法》等著作毕竟是在辛亥革命以后才形成的,那时宋教仁已以身殉宪好几年了。因此,宋教仁的宪政思想在当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是具有代表性的。下面就具体谈谈宋教仁的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20.
法制思想和法制建设,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一生活动中最可贵的部分,史学界对宋教仁的评价很多,但对他的法制思想和法制建设的评价似有不妥之处。笔者想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