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22):14-14
“我只是让我的钱为我说话。” 金融大鳄索罗斯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他的梦想是让布什在2004年大选中败北。为此,他已向和他持相同政见的政团捐款近13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2.
2000年 11月 8日凌晨,当美国 佛罗里达州一家地方电视台 抢先宣布小布什当选美国总统的消 息时,当班的编辑可能没有料到,全 世界一些有头有脸的大人物都会受 这次错误报道的误导。造成这一后果 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紧随其后,赫赫 有名的美国有线新闻网、哥伦比亚广 播公司等主要媒体同时宣布:初步统 计结果表明,布什成为新一届美国总 统。尽管这些大牌媒体宣称它们是根 据“投票站出口处”民意调查结果作 出的判断,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 此后的半个小时里,“布什胜出”的大 字标题立即充满了美国数千万电视观众面前的荧屏,…  相似文献   

3.
本次美国中期选举,是对布什的一个公决。美国有句老话:“一切政治都是地方的。”特别是议会选举,选民选的是具体的候选人,要看这个候选人是否能表达本地方的利益。但是,这次选举,大家根据全国政治站队,选民谈论的是选民主党还是共和党,而不在乎某个候选人。乃至几位在地方上很具人气的共和党议员,因为和布什在伊战上立场太近被选了下来。美国的选民终于明白,选布什当.总统是个错误。但总统任期四年,大家无能为力,只好选布什的对手占领国会,使之无法为所欲为。  相似文献   

4.
名刊要览     
布什:我没有什么遗憾 布什想要成功连任,仅靠维持“有事总统”的形象远不够,他必须让美国选民相信,美国正处于转型期,而他正是正确决策的中心人物。四年来布什在导弹防御、同性恋、干细胞研究和民权等议题上的激进政策,就是他领导美国转型能力的见证,但也导致了美国财政赤字激  相似文献   

5.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39):14-14
“‘城市美化运动’的幽灵,如今漂洋过海地到了中国。16 世纪意大利的广场,17世纪法国的景观大道,20 世纪美国的摩天大楼,出现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呼吁,中国应该停止好大喜功的“城市美化运动”,代之以经济、美学、健康的城市规划理念。“他就像一只鸵鸟,把头埋在沙里,不敢面对现实。” 美国民主党主席麦考利夫批评布什拒绝承认在伊拉克“正在走向错误的方向”。“我们将在伊拉克取得成功……谢谢你,美国!” 伊拉克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在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发表演讲时说。“攀女王的露台比看我亲…  相似文献   

6.
纵观美国宪法和历史,美国副总统几乎没有实际权力。但“辅佐”过尼克松.福特.老布什以及现任总统小布什的四朝元老切尼,在很多重大的全球战略和外交事务方面,对布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苏少 《出版参考》2010,(2):30-30
犹太人太会赚钱了!在美国,犹太人只有600万左右,但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富豪榜中,前40位大富翁却有十几位是犹太人。“股神”巴菲特、“金融大鳄”索罗斯等大名更是如雷贯耳。  相似文献   

8.
美国总统要给巴勒斯坦“换班子”、“搞掉”阿拉法特,这事儿霸道得都没边儿了。作为回应,阿拉法特没有发表“严正声明”表示“强烈抗议”,而是平平常常地给布什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写得太妙了!妙就妙在,布什对巴勒斯坦的指责,阿拉法特统统不否认,一点儿也不“护短”,但又统统拿来美国比,从“选总统”,到“公司腐败”,  相似文献   

9.
“布什差点在新闻中死去”!——这条新闻界的新闻,引起了我议论一番的兴趣。事情原委是这样的:今年初,美国总统布什出访亚洲几国。布什1月6日在东京突然晕倒躺在宴会厅地板上的画面,通过CNN展现在美国广大电视观众面前。美国举国上下焦虑不安地守在电视机前,期待了解布什健康的进一步消息。这情景跟当年肯尼迪总统在达拉斯遇刺、里根总统被枪击住院接受治疗时的情景一模一样。就在人们万分焦急的时候,一个自称是布什私人医生的人打电话给CNN总部,声称布  相似文献   

10.
新闻榜     
布什放权给副总统切尼让他过了2小时总统瘾,因为在例行体检中布什将被实施麻醉而导致“神志不清醒”。 布什称他这么做是因为美国目前正处于战争状态,还幽默地说希望自己不要“死得太久”。切尼在代行总统权力时只在白宫接见了一些官员,并没有采取任何官方行动。  相似文献   

11.
雷怀 《新闻世界》2008,(2):46-46
老布什有记日记的习惯——把他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倾诉在一台录音机上,然后再整理成日记。《乔治H.W.布什的中国日记》一书将于今年5月出版,而美国《新闻周刊》提前刊出了其中部分章节。让外界得以解读当时的“红色中国”给美国前总统布什、以及他的家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下面是布什日记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2.
布什的行为表明,他比本世纪任何一位美国总统都更加乐于把武力作为国家政策的标准工具。从大规模进攻伊拉克和巴拿马到在三个大陆上的小规模行动,布什在认为美国的至关重要的利益受威胁而和平手段又不足以保护这些利益或是为时已晚时,他总是诉诸武力。布什所宣布的实现“世界新秩序”的构想中显然包含了美国要使其军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话中有画     
“贼首,擅闯联邦土地的人,霸占椭圆形办公室的人。” 当前美国最畅销图书《愚蠢的白人》大骂美国状况,给美国总统布什做了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周刊》2004,(41):28-29
美国时间11月1日,选举日前一天,布什在“空军一号”总统专机上,手中拿着一把剑,摆出日本武士的姿势——布什在兴奋或不耐烦时,常有这种小孩子气的举动。  相似文献   

15.
关于今年的美国大选,美国媒体自 摆“乌龙”,使得世界各国的媒体也跟着错进错出,旁人观之大有不齿之意。 平心而论,出错误终归让人不舒服,这也说明了美国媒体在物质主义的环境里确实存在着一些弊病。但我觉得,观照美国媒体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不能脱离美国的社会现实。“都是媒体惹的祸”这种标题性语言可能言过其实,同时失于简单、主观了。 新闻媒体的功能就是要传播新闻,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而事实是什么呢?事实中又包括多少主观性因素?这些问题恐怕很难有量化的答案。撇开“布什赢了”这种主观性标题不论,美国报…  相似文献   

16.
丹·拉瑟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节目主持人。1988年2月初,该公司“晚间新闻”电视电目安排了拉瑟采访布什的实况节目。采访约十分钟,拉瑟与布什之间就“伊朗门事件”进行了唇枪舌战。美国的电视观众与政界人士对此表示震惊。本文是美国《新闻周刊》对这次采访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东部标准时间2004年11月3日上午11时,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克里致电共和党竞争对手布什,承认在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落败。这样,乔治·沃克·布什就当选连任美国第55届总统。可是,就在布什连任美国总统获得成功前的6个月,2004年4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公开了驻伊美军虐俘照片,世界一片哗然。在此之后,西方各主要的新闻媒体针对“虐囚事件”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层出不穷。一时间,布什政府遭受到组阁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世界舆论在强烈谴责“虐囚事件”的同时,更是把抨击的矛头指向了美国政府及其对伊政策上。而布什政府的民众支持率,也…  相似文献   

18.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3,(27):10-10
“她是一名好演员,能够很好地吸引观众。” 美国第一夫人劳拉·布什最近频频抛头露面,为布什筹措竞选经费,一位共和党高级官员称,第一夫人劳拉在总统大选中所起的作用仅次于副总统切尼。  相似文献   

19.
布什总统是类似刘邦型的人物,善于“将将”。布什迄今在外交上做了三件事:强推NMD.轰炸伊拉克和开展盟国外交。对中.俄的定位,向“对手”而非“伙伴”方面偏移,防范心理加剧,施压成分增加。布什的对华政策正处在成形期,美国的名思想库纷纷就中美关系发表报告,以图影响新政府。今年的上半年是中美之间问题比较集中的时期,到今年年底两国关系有望转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美国总统布什频频对外发动“反恐”战争,招致许多非议,结下不少仇家。这世上,一定有很多人想“对付”布什。 然而,“这个世界上,敢‘揍’美国总统布什的人肯定凤毛麟角,但其中就包括这个小家伙。6月18日,布什在白宫南草坪上举行野餐会,本想抱着小宝宝玩,结果却遭到‘暴力袭击’。”(见附图) 这是一幅轻松有趣的幽默照片,它入选了路透社“2003年震撼的瞬间”新闻图片回顾,成为当年的一个经典瞬间。 这是一个非常精彩、有趣,但又稍纵即逝的瞬间。我不得不佩服记者提取瞬间精华的敏锐反应能力。这刹那间的小小“变故”,还未引起旁人的注意,也许也还没有被其他在场的摄影记者发现,但作者却敏锐地看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