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期刊     
远东经济评论/9月18日/SARS:恐惧重来 面对新加坡最新的SARS病例,人们重新紧张起来。如果这名在医学机构工作的男子不是在实验室里感染了SARS病毒,那  相似文献   

2.
新闻周刊:新加坡根据化验证据判断那个男子是SARS病例,而世界卫生组织却认为不符合严格定义,这个分歧难道是因为存在着不同的判断标准吗? 贝汉卫:我们要认识到,这次新加坡是孤立个案,只发现了一个SARS病人,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与该病人接触过的人都被隔离观察,也没有人感染上了SARS。  相似文献   

3.
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说,SARS爆发前,对于突发性疾病的信息公开问题,卫生部门一般采取"内紧外松"的政策。但在SARS之后,对"内紧外松"的理解发生了一些变化十年过去了,但谈起SARS事件,殷大奎依然欲言又止。殷大奎,卫生部原副部长,在任时长期分管全国公共卫生工作。2003年,在SARS爆发之时,殷大奎从卫生部副部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已近两年,但一个电话把他又重新送到SARS攻防战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4.
9月l3日,中国卫生部发布的一则消息将远在新加坡的新一例SARS病人与中国联系在了一起:一位与新加坡SARS病人有直接接触的女士刚刚离开天津。  相似文献   

5.
1月12日卫生部公布SARS疫情监测通报,截至目前,中国内地在广东累计报告1例SARS确诊病例、2例疑似病例。1月5日上午,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公布了果子狸SARS  相似文献   

6.
新闻榜     
高强:接替吴仪执掌卫生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4月27日闭幕,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高强、吴仪职务任免的议案,高强出任卫生部部长,免去吴仪兼任的卫生部部长职务。2003年4月,吴仪受命于SARS爆发的危难时期,接替被免职的前卫生部部长张文康;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高强也被调任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高强上任后,落实了一系列防治SARS的措施,在国际和国内社会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形象,同时也推进了中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新闻榜     
罗姓男士:SARS疑似病例广东再现 在台湾、新加坡陆续发现SARS病例后,广东12月26日发现一位SARS疑似病人:罗先生、32岁、自由电视制作人。与前两位被确认从实验室传染SARS的患者相比,更让人不安的是,如果罗先生被确诊为SARS,传染源却不明。但目前81位与其有过接触者均正常。 世卫组织多次发出SARS有可能复发的警告,入冬以来零星出现的感染者及疑似病例也提醒着人们SARS阴影犹存。2003年春季整个世界几乎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击中,中国尤其严重,祈愿2004年春季能安然度过。  相似文献   

8.
今冬明春,SARS是否将在中国、在全球再一次爆发??每一个人都不想重温噩梦,但我们却不得不以现实的态度面对这种可怕的可能性,尤其是在新加坡发现两个多月来全球最新例SARS之后。 对于SARS重来的时间、强度、地点和特征,全球专家并没有一致的顶测。但多数人确信,即使SARS卷土重来,在已经严阵以待的人类面前,它不会再像上一轮那样长驱直入  相似文献   

9.
由副总理兼任卫生部长,可见中国政府以SARS之疫的高度重视,然而,对临危受命的吴仪来说,前面的道路并不平坦  相似文献   

10.
诚实面对     
从新加坡传来的发现一例新SABS病例的消息,着实吓了全世界一跳。今年春天SARS肆虐时的情形我们还记忆犹新,对这样的消息不能不关切。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感染SARS的医务工作,王贺在2003年的经历并不能反映所有SARS患的遭遇。逝已经远去,而大多从SARS魔掌中逃脱的人在未来要面对的远比王贺更多。  相似文献   

12.
当人们将2002年12月10日发病的广东河源人黄杏初当作第一例SARS感染时,在广东,同时还流传着另外一种说法,称佛山市的庞先生(化名)是比黄杏初更早的感染。由于第一例感染对SARS源的研究工作至关重要,5月25日,本刊记专程前往调查  相似文献   

13.
期刊     
《中国新闻周刊》2003,(18):75-75
“我想以专业的角度指出,”新加坡出版的《联合早报》5月14日发表当地资深医生幼吾的章说,一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不等于、也不是沙斯(SARS)。不可弄错!”  相似文献   

14.
在又一起SARS意外感染事件有惊无险地过去之后,公众已经能够平静地面对这种依然危险的传染病。原因是:SARS已经可以被认识和控制、虽然相关的药物和疫苗还没产生。  相似文献   

15.
袁舟 《新闻界》2003,(4):37-38
2003年3月27日,在发现本国首起非典型肺炎2个星期之后,新加坡总理吴作栋通过媒体向公众表示,政府以透明、公开和专业的方式应付非典型肺炎扩散所带来的问题,只要人民充分合作,就有希望尽早阻止这种传染病的蔓延。他说,虽然非典型肺炎扩散的消息会打击国家经济,但政府决定以公开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掩饰问题,目的是确保人们对新加坡长远的信心。新加坡政府处理SARS危机时提出透明、专业的口号,并无影射他人甚至是火中取栗之意。,早在1967年,新加坡当时的总理李光耀就说过,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在处理重大疫情时采取公开和积极应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加、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管理与发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SARS事件之后,为进一步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与发布工作,根据中国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2004/2005年合作项目安排,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于2004年10月组团前往加拿大和美国进行考察。在加拿大考察了加拿大卫生部、公共卫生署,渥太华市卫生局、蒙特弗医院,国会山新闻发布中心、渥太华CHUM电台、渥太华市民报等单位。在美国华盛顿,访问了世界卫生组织泛美办事处(PAHO)、美国卫生部及食品药品管理局、国立卫生研究院、疾控中心华盛顿办事处,美国红十字会,乔治华盛顿大学公卫学院,国家广播中心(NBC)4频道、华盛顿邮报、“Whitman…  相似文献   

17.
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饶克勤在会8月25日召开的“2003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上提出,即将建立我国“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并将与9月中旬召开全国卫生医疗机构电视电话会议,具体部署全国范围的SARS专报系统。  相似文献   

18.
《信息系统工程》2003,(12):37-39
全国医院和疾控机构开始测试SARS病例网络直报系统,了解该系统的运行情况和负载量,以便及时改进。记者从中国疾控中心了解到,网络直报系统可使地方医院将刚发现的疑似病例直接上报中国疾控中心和卫生部。这是中国第一个疾病直报系统,其监测能力将高于以前的非典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9.
传媒     
“我想以专业的角度指出,”新加坡出版的《联合早报》5月14日发表当地资深医生幼吾的文章说,“‘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不等于、也不是沙斯(SARS)。不可弄错!” 作者认为,非典型肺炎是科学定名或病名,始用在1938年左右。当时“典型肺炎”是指肺炎球菌或链型球菌肺叶肺炎典型,后来出现有异于典型肺炎的病症,因  相似文献   

20.
如果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实验室管理,感染SARS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即便万一出现了疏漏,我们“在不能保障一个都不得的情况下,起码应该保障一个都不传(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