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0年代,在解决了阿尔及利亚危机之后,戴高乐开始以"重返印度支那"为先导,着手参与亚洲事务。戴高乐为此提出了"越南中立化"倡议来化解此时的越南危机,并限制美国在该区域的扩张。但是,在全球冷战的背景下,虽然该倡议在第三世界塑造了法国独立于美国的形象,有利于法国日后在第三世界外交行动的开展,但是"越南中立化"最终以失败告终。该倡议的失败不仅加深了法美矛盾,还影响了两国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法国丧失了欧洲大国的地位,美国成了统治全球,特别是独霸欧洲的真正盟主,西欧许多国家都在紧紧地追随着美国,但是拥有大国之梦的戴高乐将军却极力为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而不懈奋斗.他曾提出著名的"第三势力"构想,坚决捍卫法国的独立外交路线,从二战到战后,特别是执政期间,他不断探索和实践维护法国大国利益的独立外交思想和原则,成功地制定了能够提升法国大国地位和影响的外交政策与策略,对法国今后外交政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戴高乐欧洲联合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二战后轰轰烈烈启动的欧洲联合进程,在20世纪60年代取得了种种令人瞩目的成就,而这一切是与戴高乐关于欧洲联合的构想及其实践分不开的。戴高乐关于欧洲联合的构想具有三层含义;多国家的欧洲联合、法国领导下的独立的欧洲以及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大欧洲。  相似文献   

4.
越南曾长期沦为殖民地。从1858年法国入侵越南开始,接着,日本加入侵略行列。越南经过长期的武装反抗斗争,终于从日本法西斯手中取得政权,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后又经过持久艰苦的抗战,先后击败了法国和美国两个大国的侵略,实现了全国的独立和统一。越南曲折的独立统一史,给他的外交政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其对他国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感,外交神经敏感而脆弱。为寻求自身安全,越南又走上了地区霸权和民族主义道路,看似独立外交的背后实质是外交的孤立。  相似文献   

5.
在欧洲一体化方面,法德两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几十年来,凡涉及欧盟(欧共体)内部的事务,法德两国往往先磋商达成一致,然后再促成其他成员国接受和落实双方拟定好的行动计划,因此,法德被誉为欧盟建设的"发动机"或"法德轴心"。"法德轴心"地位的确立是通过《爱丽舍条约》奠定的契约基础和框架结构来实现的。该条约签订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法国争夺北约领导权的失败和美国的"越顶外交"刺激了戴高乐构筑欧洲独立防务体系;"富歇计划"的失败是其直接诱因;戴高乐主义是其精神催化剂等。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法国丧失了欧洲大国的地位,美国成了统治全球,特别是独霸欧洲的真正盟主,西欧许多国家都在紧紧地追随着美国,但是拥有大国之梦的或高乐将军却极力为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而不懈奋斗。他曾提出著名的“第三势力”构想,坚决捍卫法国的独立外交路线,从二战到战后,特别是执政期问,他不断探索和实践维护法国大国利益的独立外交思想和原则,成功地制定了能够提升法国大国地位和影响的外交政策与策略,对法国今后外交政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1958年戴高乐创建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他调整了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历届政府在外交上追随美国的作法,奉行抗美独立的外交政策:反对美国控制西欧,注重西欧联合;反对美国反法国变成北约在欧洲的工具,谋求军事上的自主权;反对美国在西主的核垄断,发展独立核立量;反对美国的冷战政策,推行普遍的缓和政策。其结果是大大增强了法国的独立性,动摇了美国在西方的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8.
武明雄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1):33-36, 71
越南和法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关系,而且关系非常特殊。奠边府一役失败之后,法国政府被迫于1954年7月20日签署了《日内瓦协定》,承认越南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等等。为保持法国在越南的利益及影响,法国与越南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并将越法两国的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试论战后法国的欧洲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法国曾是欧洲举足轻重的大国。这个六角形的国家曾几起几落,进入20世纪后,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失去了拿破仑时代的威势。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使法国凋蔽不堪。在这种破落的境况下,法国是怎样力图保持其欧洲大国的地位呢?它在众多的欧洲国家中又是怎样周旋的呢?从1950年开始,法国历届政府奉行西欧联合政策,这种西欧联合的欧洲构想就是当代法国的欧洲观。戴高乐曾说:“如果欧洲不包括法国和法国人,德国和德国人,意人利和意大利人的话,那么,欧洲也就没有任何的生活的现实了……”[1]。戴高乐、蓬皮杜、德…  相似文献   

10.
战后的美国出于与苏联争霸的需要,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但第五共和国建立后的法国不甘受制于美国,戴高乐提出法国要有自己独立的军事、外交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从此,该主义成了法国军事、外交政策的灵魂直至今日。战后至今,法国一直向美国的霸权地位发起挑战,反对美国的控制,战后法美两国的关系是不和谐的盟友关系。  相似文献   

11.
对戴高乐主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高乐主义集中体现了戴高乐对外政策的思想与实践,其核心内容就是维护法国的民族独立、国家主权,恢复其世界大国地位。它的实施在法国和国际关系中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戴高乐主义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对法国战后历史和法美、欧美关系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贝当政府败降后,戴高乐将军在伦敦成立“民族委员会”,领导自由法国运动,以维护法兰西民族的尊严与独立。英国和美国对戴高乐持截然不同的政策。英国为战后自身的安全起见,积极支持戴高乐,而美国希望在战后称霸世界,要肢解法国,占领法国在北非、东南亚等地的殖民地,不希望有一个强大的法国存在,因而对戴高乐极为冷淡,不予支持。  相似文献   

13.
戴高乐对于黑非洲的真实看法在其近30年的政治生涯中的相关演讲里得到了充分体现,一种被下意识地反映出来的陈旧的殖民地思维在他的言论中时隐时现。面对黑非洲问题,戴高乐被迫采取了一种妥协和适应的手法,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不得不开始逐步推行所谓“非殖民化”以适应形势的需要。戴高乐表面上对新时代的要求做出了让步,但实际上他的所有行动仍旧在试图满足自己那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其思想基础仍然是一种苛求黑非洲与法国一体化的战略构想。他在黑非洲推行的合作政策,只不过是一种经多次调整的殖民地保守主义最后的依靠手段。戴高乐的演说保持了观念上的连续性以及政策上的适应性,他始终将法兰西民族主义作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论据置于对黑非洲的看法上。  相似文献   

14.
中法双方由越南问题而引发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有相当影响的战争。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直接参与了这场战争。在与宝海的交涉中,李鸿章不再拘泥于中越宗藩关系之虚名。而是从国家安全利益出发,与法国划定鸿沟,防止法国以越南为跳板侵略中国西南。可以说,《李宝协议》的签订,实为李鸿章务实外交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敦刻尔克撤退,英军跑了,法国就完蛋了.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抵抗了六个星期,就被德国人占领.时任法国政府总理的贝当元帅,授命向德国投降. 法国宣布投降的当晚,戴高乐将军到机场送一个英国将军回国.两个人握手、拥抱完,英国将军上机了.飞机滑行时,戴高乐将军突然开始拔腿追飞机.送行的人都傻了——将军疯了,这是干吗呢?戴高乐将军身高1.98米,两腿也长,几步就追上了飞机.英国将军回过味来,探出身子,抓住戴高乐将军的胳膊,一把就将他提上来了.  相似文献   

16.
法兰西是一个充满激情和理想气息的民族。自近代以来,法国一直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戴高乐曾反复宣称:"法国如果不伟大,就不成其为法国。"为了民族的光荣和梦想,法国的有识之士历来将教育视为国家能否伟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越南时提出"中越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两年多来,中越在政治往来、经贸、海洋等领域的合作都得以推进,促进了中越战略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国2016年3月对越南的"补水外交"进一步丰富了中越战略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展望未来,中越战略命运共同体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也要着力解决中越两国民众对彼此的负面认知,尤其是越南民众对中国的负面认知,为中越战略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戴高乐主义萌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60年代形成为系统的政治思想,它以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争取法国大国地位为核心,是战后法国力图冲破美苏两级而进行的一次伟大的外交尝试。  相似文献   

19.
法国第一艘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今年5月7日,法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戴高乐”号在法国西北部地区的布雷斯特海军造船厂下水,标志着法国海军建设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法国是世界上拥有航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从60年代起,法国就建造了“克莱...  相似文献   

20.
戴高乐在1940——1946年领导了自由法国运动,他坚持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为法兰西民族立下了丰功伟绩,因此,备受法国人民及全世界人民的称赞。二战期间,美、英对戴高乐为首的自由法国运动,既支持又压制。特别是战争后期,美国极力推行霸权主义,欲置法国于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