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安民 《红领巾》2005,(3):96-100
类型论是罗素为解决逻辑悖论而构造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以恶性循环原则为前提,其核心思想是不把类当实体看,其总体思想是任一函项必定属于一定的类型和阶.类型论提供了一种对悖论的统一的解决办法,其排除悖论的实质是把引起悖论的表达式归于“无意义“.类型论本身并不完善,引来了争论,争论的焦点首先是可化归性公理,其次是恶性循环原则,引起争论的实质是在类的实在性问题上实在论和唯名论的对立.类型论尽管在总体上不那么令人满意,但它给逻辑和哲学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2.
张安民 《红领巾》2005,(2):48-51,55
类型论是罗素为解决逻辑悖论而构造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以恶性循环原则为前提,其核心思想是不把类当实体看,其总体思想是任一函项必定属于一定的类型和阶.类型论提供了一种对悖论的统一的解决办法,其排除悖论的实质是把引起悖论的表达式归于“无意义“.类型论本身并不完善,引来了争论,争论的焦点首先是可化归性公理,其次是恶性循环原则,引起争论的实质是在类的实在性问题上实在论和唯名论的对立.类型论尽管在总体上不那么令人满意,但它给逻辑和哲学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3.
经典物理学对主客体关系的看法主客体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有争论的问题之一。在本世纪20年代之前,在物理学还没有发生量子力学革命之时,哲学上占统治地位的是唯物主义观点;在科学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是实在论传统。其最基本的原理之一是本体论高于认识论,即相信:只有物理地存在着的东西,才构成科学认识的对象;物理客体(具有物理性质)的存在或物理事件的实在性不依赖于认识过程,尤其不依赖于它是否被观察。这是一种实存在观。在这种实在观中,不存在观察或测量与物理理论的关系问题,因为它的研究是建立在一个客观物理实在假设的基础上,对于这个物理实在的领会和理解不依赖于观察手段。观察只在于获取对客观实在的认识。可观察量被看成是客体的固有性质,客观  相似文献   

4.
量子客体具有实在性,这种实在的客观性为观测装置所赋予。量子观测中,人与仪器的界线、主客体的界线都是分明的。  相似文献   

5.
实在的危机     
闫慧 《红领巾》2004,(6):39-40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斗争延续至今,似有愈演愈烈之势.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虚拟实在的出现,似乎预示着“实在论“的“崩溃“.而实际上虚拟实在建立在对现实实在的仿真基础上,其不否认现实实在的优先性.  相似文献   

6.
自古希腊以来,传统形而上学家们都试图证明世界及其存在物的实在性(Realit?t)本质,但海德格尔却认为,尝试去解答存在物的存在这个问题本身就是荒谬的。从海德格尔的视角,传统存在论执着于证明世界实在性问题的原因有三种:率先把世内存在者理解为现成之物,把世界理解为众多存在者的集合,跳过存在论而以认识论为先。在《存在与时间》第一篇,海德格尔通过对此在(人的存在)的生存论结构——“在-世界-之中-存在”的分析,化解了传统实在论对外在世界实在性问题的徒劳证明,而对“用具整体”、“世界之为世界”以及“在-之中”结构的分析正是理解海德格尔这一努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意向性研究在当代哲学界方兴未艾,影响深远。但是对于意向性是否实在的问题,至今仍然争议颇多。斯蒂奇和丹尼特等人从意向并不实在的立场出发,提出意向性的取消论和工具论。与之相对,福多从意向具有因果力的观点出发,约翰·塞尔用"意向因果性"的概念,为意向实在论做出辩护。需指出,对于意向实在性的争论,重要的不是论证意向"由什么构成",而是它"能够干什么"。这种功能主义的论证也体现出意向性研究从语言分析向行动分析转变的实践性转向。  相似文献   

8.
技术实体理论包含于西方哲学传统中,并以常识化的技术工具论渗透于技术决策、实践和文化发展中。对西方哲学与技术相关联的实体概念历史进行考察表明,从亚里士多德、笛卡儿到黑格尔和卡普,西方哲学传统维系着一种对技术的实体理论解释或描述,并从自然摹写达到了身体摹写的高度。进一步分析,我们看到,技术实体理论的主要原则在于,技术作为独立的实体存在,采取理性模式,不仅要求自身的价值中立,而且能够确保技术进步具有可预测性。以此来看待后人类主义,所谓后人类的"技术奇点"预测,不过是设想了超人类智能的"技术实体"。当然这仅仅是就技术的积极社会影响而言的,如果考虑其负面价值,技术实体理论便不得不面临科林格里奇的"控制困境":一项技术的社会结果无法在其生命早期预测,等到发现其消极后果时,对它的控制又极端困难。为了摆脱这种困境,需要突破技术实体理论为科学、技术与社会设置的各种传统边界,进而提出新的技术哲学理论方向,此即对技术实体理论进行归置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正是在对形而上学或柏拉图主义实在论批判的基础上,尼采的视角主义形成了。根据这个思想,任何对实在或存在的解释都关联生命的视角主义条件,我们不可能在人类的视角和解释之外寻找和认清这个世界及其价值,所有一切都是围绕着我们的利益、兴趣以及生活方式进行的。尼采的视角主义既避免了实在论预设,也没有走向相对主义;仅仅将视角主义看成一种认识论思想,肯定会错失这个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虚拟实在"虚拟的不是实在,而是信息,虚拟实在世界必须由实在的物质世界为其载体,根本不可能导致对实在的物质世界的消解.虚拟实在世界的设计和构造是一个现实的社会实践工程,关于这个世界的虚拟性或实在性的性质判定也理应在社会实践的层面上予以说明.翟文希图通过个体体验的逼真性来回避对虚拟实在世界性质判定的社会实践标准的做法并不具有合理性,由此得出"虚拟实在与自然实在的本体论对等性",并进而得出"实在论彻底崩溃"的结论也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