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儿庄战役(也称台儿庄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山东省南部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这个战役的作战地区包括以台儿庄为重心的整个鲁南地区,所以也被称做鲁南会战。在这次战役中,中国第五战区的北线部队以优势兵力和旺盛的斗志将日军第五、第十师团的主力阻挡和包围在台儿庄及临沂地区,并给以重创。在  相似文献   

2.
龙潭战役,是抗日战争湘西舍战中一次光耀国史、蜚声国际的重大战役。1945年4月.日军在世界法西斯国家大势已去的条件下,为了做垂死挣扎,企图起中国军队反攻准备本送之际,发动了以摧毁立江飞机场,解除它对日军的威胁为直接目的,并进而向大西南进军,以四贵阳,减退陪都重庆的“游江作战”.中国军队奋起抗战.并取得雪峰山阻击战的重大胜利,史称湘西会战。其中,龙还战役是湘西会战中一次重大战役。4月11日,日军主力第20军第116师团分3路从邵阳出发向西进犯。右纵队第109联队,联队长沈寺保二良,下辖三个大队,并配底独立山炮第二…  相似文献   

3.
武汉撤守原因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军队主动撤守武汉,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综合武汉会战的各种因素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这些因素主要是:1.中国军队已逐渐失去继续会战的地形、阵地和兵力条件,困守武汉对中国军队不利。2.会战已消耗大量日军且超过了战前所设定的时间,持久消耗战略目的初步达到。3.在武汉外围作战之际,中国军政当局已基本完成撤出武汉城区的各种准备工作。撤守武汉不仅是中国军队唯一正确的选择,而且是中国抗战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最出色的战略撤退行动之一。  相似文献   

4.
《学习之友》2011,(7):43-44
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重新命名编建的第五军、第七十四军、第十八军、新一军、新六军,是国民党的五大王牌军。翻开他们的部队战史,因受总体国力差距过大影响,其中多数仍为战败,但他们却是那个时代少数在对日作战中能直面强敌、坚战到底的中国军队,他们被派遣到各次几乎注定失败的会战中,以成建制的牺牲,阻挡日军铁蹄。  相似文献   

5.
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以临沂为中心的沂河两岸地区,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一场长达50余天的血战,是为临沂战役。临沂战役既是台儿庄战役的序幕战,又是台儿庄战役的外围战,有的史书还将它作为台儿庄会战的一个组成部分,可见二者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军队的顽强阻击,给予日军板垣师团以重创,将其主力迟滞于临沂防线,从而为台儿庄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正如当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所说,“临沂一役最大的收获,是将板垣、矶谷两师团拟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彻底粉碎。造成尔后台儿庄血战时,矶谷师团孤军深入,为我围歼的契机”。 今年是台儿庄大捷55周年,谨以此文作为纪念。并对临沂战役的得失作一客观评述,以就教史学界  相似文献   

6.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第一次大的会战,对于日后中日两国战略的实施及其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会战期间,中日双方投入进百万大军,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一带激战三个月,中国军队顽强作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本文拟从淞沪会战会战前后中日双方的部署情况以及会战的进程等方面,解析淞沪会战爆发的真正原因。在探讨中日双方在抗战初期的战略与淞沪会战的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分析淞沪会战对整个抗战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江桥战役双方兵力的研究,是研究江桥抗战的前提,江桥战役中,日军投入兵力为一个精锐师团主力加上少量满铁守备队,还有张海鹏伪军,此役日军伤亡人数大约为一千人,其中有许多为冻伤。中国军队投入部队为十二个团。中日力量对比悬殊,由此可见,黑龙江省守军坚决的战斗意志。  相似文献   

8.
第三次长沙会战及其历史意义周盛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为防止中国军队策应广九路香港方面的作战,于是先发制人,发动了第三次长沙会战(日方称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前后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诱敌深人,后退决战。1941年12月初,日军第1...  相似文献   

9.
驻华13年,从指挥攻占上海到进攻南京松井石根前后驻华13年,是一个“中国通”。在职期间,参与策划并积极支持侵略中国的行动。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在东京召集“东方会议”,商讨确立侵略中国的具体方针。1937年8月15日,松井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赴华指挥日军作战。淞沪会战持续近3个月,中日双方投人作战兵力超过百万人,战斗异常激烈。会战期间,日本参谋本部根据松井石根的请求,多次增派兵力,先后投入上海作战的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14.5个师共约28万人的兵力,动用军舰30多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至当年11月,侵华日军在松井…  相似文献   

10.
1937年7月29日所爆发的天津抗战,是芦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对日军大规模主动出击第一战,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军事侵华的开始。日本军部计划:“在军事行动开始时,速以武力膺惩中国第二十九军”,以便首先达到侵占平津、控制华北的战略目的。为达此目的,7日16日,关东军第一混成旅团开抵密云,19日,日本驻朝鲜军第二十师团开进天津; 29日,关东军第十一混成旅团到达高丽营,对华作战的“临时航空兵团”也迅即编成,并开到锦州、山海关待命出击。天津,是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所在地,这里驻有日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工兵,驻屯军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