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永久和平思想是康德后期哲学的重要主题。作为人类政治至善的永久和平何以可能呢?康德从人具有先验理性这个绝对基础和自然具有合目的性这个保证条件两个方面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论证,从而在理论上为政治的至善——永久和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存的今天,康德永久和平思想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是人类共同走向未来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一、幼儿园和平教育的重要性“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两大课题,和平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有史以来,人类社会几乎没有停止过战争,多少儿童饱受了战争的残暴,甚至被炮火终止了不应该终止的人生。许多儿童由于战争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而受到疾病、饥饿的侵扰。人类一直在呼唤、争取和平,尤其是为了儿童而争取和平。陈鹤琴在20世纪50年代初曾指出:“使能永久地保持和平,维护儿上安全地发育和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积极建设者。这一个工作,在目前情况下,便是为儿童而斗争的最重要的工作。”宋庆龄也指出…  相似文献   

3.
康德的永久和平何以能够实现?康德论证的自然目的在思路则保证了永久和平实现的条件。权利与道德的区分及自然目的与道德目的差异,则标明永久和平思想在康德理论体系中的意义正在于为反思到道德目的的实现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4.
康德在构建实践理性的基础上重建了道德形而上学,进而着眼于政治生活的道德尊严问题,在马基雅弗利之后重建了政治与道德的统一。并探讨了国际关系伦理,认为建立永久和平既是人类最高的政治目标,也是人类最高的道德目标。  相似文献   

5.
康德权利法哲学集古典自然法之大成,开古典哲理法先河。他认为,人生而为人就有选择的自由,根据一条普遍的权利法则,每个人的自由都能和谐并存。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有了这个自由,才有其他权利的获得,其中获得外物的所有权是首当其冲的。私权利是无需经由法律规定的,但也极易丧失,在没有法律的保护下更是如此。所以,为了保护私权,人类经由原始契约进入文明共同体,也就是有法律保护的国家状态。国家状态下,有需要向外公布的法律,是为公权。公权依照一个从小到大的逻辑次序,先有国内公权,它包括国家对内拥有的立法、行政、司法权利,更有进行维持国家运转的职能部门的权利,人民拥有平等、独立、自由权利。国与国之间应有国际法权利,以避免彼此陷入战争。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状态,有违人类的实践理性,所以,人类最后将走向普遍联合,永久和平终将实现。康德认为,这是理性的要求,也是自然的有目的的安排。  相似文献   

6.
康德在历史哲学中提出一个核心概念:大自然的意图。他通过这个核心概念来探讨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动力的根本问题,并进一步考察人类如何从自然状态到法治社会,再到世界公民社会,最终实现永久和平。这一概念包含丰富的辩证思想,是黑格尔的“理性的狡计”的直接思想来源,是德国古典历史哲学中最有价值的思想之一,但是它也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和平心理学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崛起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其研究目的是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化解破坏性的冲突,创造积极的社会条件,最大程度地减少破坏,提高人的幸福感。目前,和平心理学的发展显示出更关注地缘历史语境,更细致地研究和平与暴力的类型与含义,更系统化地研究暴力与和平的本质等特点。在后冷战时期的今天,和平心理学已成为未来十年处理人类压力问题的关键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8.
由于战争与和平和人类存亡、国家兴衰、生命安危直接相关,因此自占以来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就极为关注.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强调要"慎战",认为战争是"凶器",非"不得已"才进行战争,要尽可能保持和平的局面.在西方,古罗马人则提出:"战争好过悲惨的和平."并认为"战争当以和平为归宿",而和平则是"战争中永远继续的休战".毛泽东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思想的精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了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和平与战争问题就始终是人们政治生活当中的重大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彻底消灭资本帝国主义以前,战争与和平的交替出现是经常的和不可避免的现象。列宁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分析了战争产生的根源及其性质,确定了战争、和平与革命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者对和平与战争应抱的态度,揭穿了帝国主义在和平与战争问题上的骗人使俩,批判了社会沙文主义者和社会和平主义者的反动谬论,捍卫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和平为主线分别从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古老持久而有争议的均势和平理论,及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建构主义,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理论进行分析探源,阐述了西方理论界有关国际和平理论的演变与兴替。  相似文献   

11.
和平是当代世界的主要政治准则之一。它是人类唯一可供选择的途径。特别是当今超级大国军备竞赛、夺取军事战略优势,战争的气氛笼罩全球的时候,和平问题日益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和平学就是一门从和平价值观念出发来探讨战争与和平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旨在阻止战争、促进和平。本文拟就和平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作一点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信仰是一种对终极价值的关切,康德从理性出发,把信仰建立在理性本身对超验的渴望与追求之上,引导人们走出不敢运用理性的不成熟状态,走向理性信仰的意义世界——人类所建构的超越本体世界,体现自由本性的价值世界。康德的努力对解决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迷惘和道德危机、对我们的伦理道德建设都具有直接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啸 《中国教师》2003,(2):18-19
刚刚发生的美伊战争再一次用血淋淋的事实向世人表明,战争、恐怖主义、种族之间的仇杀等依然是人类今天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人类永远的耻辱和伤痛。人类的和平之路依然是那么艰难,人类的和平之梦依然是一个镜花水月的乌托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育又能为人类的和平做些什么?本着人类永远不竭的和平梦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教科文组织应为和平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谅解服务,其途径是强调教育的价值,把教育作为和谐精神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说,教科文组织把消除暴力文化、建设一种基于公正和宽容的和平文化,作为我们这…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康德的“界限”学说的考察分析力图回答“有限的人类理性作为人的自由的根据是如何可能的”这一问题,并从中揭示出蕴含在康德哲学中的求通的智慧。本文依次考察了康德给认知划出界限所提出的真正问题:人与世界的统一性问题;通过对界限学说的分析提出“界限”实际上是一个悖论,通过这一悖论,康德把人与世界的统一性问题置换成了人类理性的统一性问题;最后揭示出康德是如何用理性的意志实践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充满智慧地论证了有限的人类理性如何成为人的自由的可靠根据。  相似文献   

15.
和平心理学是二战以后崛起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其目的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化解破坏性的冲突与暴力活动,创造积极的社会条件,提高人类公平正义感和生活质量。和平心理学的发展受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而在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其理论范式也在不断地演变。在后冷战时代,和平心理学已成为未来十年处理人类压力问题的关键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6.
波黑和平是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的,没有国际社会的不懈努力就没有波黑的和平。波黑和平的实现结束了长达近4年之久的波黑战争,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有关波黑和平的历史文献,不但完整地勾划了几乎与波黑战争同步的波黑和平进程的曲折轨迹,而且如实地记录了国际社会在整个波黑和平进程中所作的巨大努力。因之,值得我们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和平是在战争、战乱中升华出来的人类理想。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平意识在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中得到了充分反映。道教和平观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反对战争,尊重生命,平安不伤,社会公平,追求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等。道教和平观是一种取法自然的和平观,而社会的太平则以自然生态系统的太平为出发点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将道德作为源于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而非康德道德哲学中超历史、超阶级的普遍真理。在社会实践基础上,马克思将康德先验纯粹理性下的道德实践拉回现实,把道德原则归于不断被发现、发展的符合人类利益的道德公理,通过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以“非道德”的手段实现人类终极状态之“至善”,超越了康德以“理性”架构的“理想”世界。马克思对康德道德伦理思想的发展对于我们直面现代道德伦理,解决现代道德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和平     
你悬挂在和平鸽的橄榄枝上在人类的童话中你高高地飘飞 观看着人类因失去你而上演的悲剧当春日的阳光洒遍原野和暖的微笑轻抚山川我们欣喜地聆听你的歌声可天地间卷起的漫漫硝烟总将它无情地吹散无知的野兽仍在驱逐你升腾的蘑菇云将你重重隔离人世在寂寞等待的长夜里我们无须天使的眼泪在每个夜晚的煎熬中在每一场生与死的游戏中一无所知的孩子还是要庄重地写下你的名字放飞心灵生:和平是多少人的心愿,然而我们看到的是战火纷飞。这篇诗歌将“和平”含蓄的表达在象征和平的事物中。题为和平,文却战争,对比的手法将战争的残酷描写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古代奥运会追求和平的历程,论述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自诞生之日起就以追求和平为己任.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屡遭战争的威胁,但奥林匹克追求和平的信念没有改变.并为人类的和平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相信通过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未来的奥林匹克必将使战争远离.圣火必将取代战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