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材自2015年3月启动编写工作以来,在总主编朱小蔓教授的指导和统筹下,经过国家教材委员会和教育部组织的10多次审查和复核、向全国基层教师代表征集意见、多地试教和编校把关、编写团队反复修改打磨,历时三年多,将于2018年秋季学期走进全国初中课堂而与师生见面。为帮助全国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及时、准确、深入领会和把握教材编写的主旨意图,读懂、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故事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价值引领的主要载体。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中国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文章简要分析了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不同类型的中国故事,结合教材中的故事编写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国故事的编写策略。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中国故事的编写注意事项及具体方法,旨在提炼和整合反映中国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创新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正>一、整体介绍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以下简称《编写建议》),初中学段法治教育的核心是宪法教育。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理解权利义务"为题,介绍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这一宪法核心内容,重在帮助学生养成和增强公民意识。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特别是初中法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教育部安排,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将于2016年秋季正式使用。笔者就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基本理念等加以说明。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道德与法治》(初中)教材必须充分体现国家意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等。  相似文献   

5.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在全国中小学投入使用后,教师只有认真研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设计理念、基本思路和特点,才能弄清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那么,如何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解读与教学呢?从教材整体看,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的编写依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一方面以纪律、规则为主要内容进行法治意识教育,发展儿童公共生活中的公民品德与个体生活中的道德;另一方面,教材以培养学生从小懂法守法,具有法治精神、法治素养等准则,倡导儿童在生活中自律自制、尊重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6.
自2018年9月起,全国各初级中学将统一使用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道德与法治》八年级教材。为了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正确把握和使用八年级上册教材,我部特约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主要作者张广宇同志撰文,从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思路、合理使用教材构成要素、科学把握教材分析方法三个方面,系统阐述教材使用要求和策略,以期对教师开展教学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自2016年教育部发文将中小学"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后,新版教材编写更具特色,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增设了"探究与分享"模块。笔者就该模块的形式与作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以"爱在家人间"(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一课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2016年9月新学年开始,全国七年级学生都领到了《道德与法治》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将逐步替代《思想品德》,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那么,法治内容的编写依据是什么?如何定位法治教育在中学德育课中的位置?法治教育应如何展开?本文将以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为例,进行一一阐释。  相似文献   

9.
冉晓霞  冉勇 《天津教育》2020,(3):179-180
本文以《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为例,深入分析该套教材的编写内容、编写理念和编写特点,旨在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提升对教材结构及内涵的把握,推动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材教学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是初中学段法治教育专册。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以下简称《编写建议》),本册教材以宪法教育为重点,不仅包括宪法文本中的主要内容,如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制度与国家机构等,还包括宪法学理论,如宪法地位、宪法原则、宪法核心价值等,并拓展到法治精神。教材内容既丰富又抽象,远远超越了原《思想品德》教材宪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教材  相似文献   

11.
顾海灵 《知识文库》2022,(23):178-180
<正>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致力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铸造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为了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机械的道德说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的同时,更要利用和彰显教材中的形式特点,并巧妙地利用图文兼备、寓意广泛的绘本资源,避免了学生因为识字量不足所带来的弊端,让学生在绘本和教材的碰撞、交融过程中进行体悟,明晰道德、铸造道德品质,从而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新样态,负载着教育指向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解析"主持人语",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进一步厘清"主持人语"的功能、类型、拓展空间,灵活发挥"主持人语"的引领作用,实现教材与学生的深度对话,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2017年初,国家进行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的统编,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深刻领会国家统编教材的编写思想和体例,认真学好教材,用好教材,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2012年3月,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开始进行统一编写.其中初中语文教材是由教育部聘请的主编温儒敏教授主持编写的,组建了由专家学者、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以及专业的教材编写人员组成的教材编写队伍.在主编的带领下,编写组认真研究多年以来教材编写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母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并慎重对待10余年来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研制编写出这套新的初中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5.
2017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一年级开始使用教育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并逐步实现《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统编统用。各省依据新课标新编的教材虽然即将不作为教材使用,却可以成为本课程重要的资源。本文以《道德与法治》教育部统编版、苏教中图版(2011年课标修订)为例,通过对教材的编写理念、逻辑、内容以及呈现形式的多元解读,探索多版本教材的求同存异、融合创新,从而提升教学观念,拓宽教学思路,丰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对道德的不断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家统一编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进而改善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但是由于长期受到过去传统教学中“重主科轻副课”观念的影响,学生、教师甚至是学校,都忽略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本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陆地区共计出版发行了十种版本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材。通过构建包括教学单元设置、法律条文、活动方式和情境设置等四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对十种新旧版本教材进行对此分析。针对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增加法治教学单元设置的数量;增加法律条文的数量和种类;增强法治内容活动方式的行动环节;丰富法治内容的情境设置。  相似文献   

18.
任颖 《福建教育》2022,(13):11-16
<正>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主编鲁洁先生在教材开发时提出“在场”与“不在场”因素相结合的观点。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材编写的专家们也指出要以“在场因素”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来组织教学,积极创设以学生为中心、吸纳学生“沉浸”其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然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学生学习能力的衰退、学生精神世界的被忽略等现象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19.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注重把理论的阐述建立在对初中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的基础上,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和法治意识的提高脱离生活与社会环境一刻也不行。笔者在此尝试结合学科教学实践,以培育学科素养为导向,提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和模式回归生活化之思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 《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也不断更新。2017年秋季,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进入课堂教学。对于已经教了十几年旧教材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新教材无疑是一个挑战。如何把握好新教材、新理念,有效地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