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叔本华从其意志论哲学出发,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表现为无止境的欲望与冲动,因而,人生是痛苦的,艺术可以展示使人沉醉于“自失”的境界,忘记意志的存在。尼采继承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前提,认为审美存在的必要性在于悲剧性,这是两个人在意志论美学中的合唱,也是变奏之所始。叔本华从肯定艺术始,终于否定人生。尼采则肯定艺术进而肯定生命!然而尼采表面的乐观并没能掩饰住内心的失望, 他发出的最后的哀鸣把他带回到叔本华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拯救与逍遥》的内在逻辑出发点,从诗人自杀说起,否认其有形而上意义,进而对刘小枫依据基督信仰对理性和存在主义的批判提出质疑,对其基本结论——基督是拯救之道持否定态度,并以信仰特征为论据,找出在多元价值的世界中刘小枫以一元有神论作为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准的另一种原因。  相似文献   

3.
叔本华依据其"意志之自我否定"的哲学思想提出"同情是道德唯一的基础"的重要学说,但他的后继者尼采却以"权利意志"作为重估一切价值的标准,彻底否定了同情理论的价值,进而颠覆了叔本华为道德奠定的基础。本文旨在对尼采与叔本华围绕同情的价值和道德奠基问题所展开的论战进行梳理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下的"孝",成为华裔美国文学作家作品中常见的主题。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从四个侧面反映了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下的"孝":"权威、服从"对比"民主、平等";"彰显父母意志"对比"体现个体价值";"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对比"游四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比"个人利益至上"。美籍华人如何在多元文化杂糅的当今时代重新审视自身身份,重拾自身传统孝文化记忆,不断努力寻求自我更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上对比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尼采是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的开创者之一,也是最早揭示科学局限性的代表人物之一。尼采崇尚悲剧却不悲观,在他看来,本质痛苦的世界意志有着永恒创造的快乐,悲剧中蕴含着能拯救德国文化的酒神精神。尼采既否定了叔本华式的悲观主义,也否定了表面上肯定人生、实际上否定人生的乐观主义,主张用审美的眼光关照人生,对压抑人性的理性主义进行批判,并预言在现代文化的废墟上,悲剧定会重生。  相似文献   

6.
张明 《文教资料》2010,(35):116-118
叔本华认为世界是表象与意志,生命意志要求人不停地欲求,这导致了无尽的痛苦。要寻得解脱必须摆脱个体的局限,忽视自身的需求,最终否定生命意志,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获得无限宁静与喜悦。  相似文献   

7.
叔本华的自由即是意志的自由,但个体又受意志支配,人的行动又是不自由的,只有消灭意志,在无的境界里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叔本华的哲学通过否定生命意志的方式所达到的是无,不免带有浓厚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色彩。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也谈无,虽然二人视角不同,但对无的肯定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英汉颜色的词对比 ,具体论述了它们在英汉语言中的差异 ,认为中西方颜色词的运用有很多雷同之处 ,但由于中西文化的理念不同 ,也存着一定的差异 ,了解这一点 ,就能更好应用这两种语言进行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叔本华认为,艺术是对普遍永恒理念的复制.要想摆脱人生永无休止的欲求,必须否定意志,艺术是其成为可能的最好方式.艺术成为意志解脱之途径是通过天才的创造活动,在审美观审中得以完成的.而音乐位于艺术金字塔之巅,完全孤立于其他一切艺术之外,实现了对意志的直接写照.音乐是艺术成为可能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0.
尼采认为,悲剧的神韵在于"权力意志"的客观化以及由其客观化而形成的融日神因素与酒神因素为一体的个别形象的毁灭和由此而唤起的本原生命的回归。如果说"日神-酒神说"的底蕴乃是戴着日神面具歌唱的酒神式咏叹,那么尼采代酒神立言的哲学行动就是披着黑格尔外衣舞蹈的叔本华式狂欢。直面以生命的委颓为主要精神表征的西方近现代文化危机,尼采试图在黑格尔与叔本华的运思张力下寻索生命自救的蹊径。但是,尼采所期待的"权力意志"从一开始就被他拔除了善的根荄,缘此,他那单纯地张扬生命强力的"权力意志"终竟因着缺少"境界"之光的烛照而使人自陷于"命运"的罗网却无从使人获得终极的拯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