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春龙 《中国教师》2013,(14):42-43,56
小学生的"自能作文"能力需要在习作实践中培养,这就要让习作课堂成为"学习的场所",即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性习作实践,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性习作教学,最终让学生学会运用习作方法构建习作体系,具备"自能作文"能力。一、引导学生与"素材"对话,发展"规划习作"能力在习作教学中,"素材"主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学生而言,  相似文献   

2.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喜欢学习、快乐学习是最重要的教学质量。引导小学生喜欢上识字,喜欢上想象,喜欢上读书,喜欢上发现,让课堂有温暖,让学习有磁力,"喜欢"留印,为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夯实根基。  相似文献   

3.
"断"去繁琐,"舍"掉重复,"离"开执着,让课堂上最重要的东西清晰地浮现出来,体现简洁高效。课堂上要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突出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乐趣,在"断""离""舍"的方式下轻松学习"。减负"的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是不断养成学生劳动习惯,形成技术素养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高爱红 《考试周刊》2013,(21):58-58
<正>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奠基石。"读"是小语课堂情感体验的有声表达,让"读"贯穿课堂,"读"出小语课堂的精彩与美丽。现结合小语课堂中的"读",谈谈感悟。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以来,我校一直在推广"生本"理念、实践"生本"课堂,意在让教师打破过去的"一支粉笔一张嘴讲一节课"的"一言堂"模式,构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做法毫无疑问的有巨大意义的,是符合新课改的历史趋势的;但是从我校举行的"生本"课堂示范课来看,"生本"课堂是否真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生本"课堂有无固定模式是否真的高效,笔者觉得有  相似文献   

6.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语文味"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不是一味的说教,而是要在引导学生构建语文知识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突出语文素养的培养。富有"语文味"的课堂,学生能在诵读吟咏中品味语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在读中体验,从语言文字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营养。一、激发学生兴趣,让语文多点"趣味"要想让语文课富有"语文味",得让学生喜欢语文,得让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地去说、自主地去探究,饶  相似文献   

7.
"动"是相对于"静""沉闷"而言的,对于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来说,"动"的语文课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让学生"动"起来,构建"动"的语文课堂,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做好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的时候,准确的切入能够让学生迅速走进文本深处探究,让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产生深度解读的热切渴望,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匠心独运,"切"出语文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9.
"课堂、情感、生命"是教育的焦点和热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越来越受到教育的关注。教师要进一步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沟通学习与学生的经验、成长的关系,促进情感目标的有效达成,让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需求,让课堂成为师生发现、追求和分享真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黄菊存 《学周刊C版》2020,(15):113-114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翻转课堂"逐渐为更多的教育者接受,应用到教学中。"翻转课堂"有别于传统课堂,"学在先,学为主;教在后,教为辅"是它的一大特色。为了更好地实现学习主体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好"加减法",从时间上来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灵活、主动地学习。具体说来,要切实做到"三个减少"和"三个增加"。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冲动"起来,"活"起来。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自由发挥,让自由探讨成就思维的"冲动",让想象在课堂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一、激起学生发言的"冲动"大家知道,人们一直以来的观点是:"冲动是魔鬼"。但是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冲动"却是教学的精髓所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设出学习、竞赛、思考等各种于课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需要瞄准认知的发展,又需要具备情感的支撑,这样才能实现知识建构的目标.如果教师能够致力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良好的体验,那么数学课堂会慢慢“温暖”起来.“温暖”课堂之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有两点:其一,“温暖”课堂与初中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高度契合;其二,“温暖”课堂能够铺设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康庄大道.为了让数学课堂“温暖”起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建构知识,在教学细节中,教师应更多地尊重学生的表现,更贴心地加以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觉到“温暖”的时候,他们的学习动力会被成功激发,学习动机也会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3.
构建高中数学"生命课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谋求学生生命健康发展,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谐。以"对数"教学设计为例,探究高中数学"生命课堂"的构建,以设计数学"生命课堂"教学目标为落脚点,注重教学过程中文化的渗透,突出"生命课堂"中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倡导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通向"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今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动态生成"已成为每个教师不断攀登的高峰。我们要主动构建生成性课堂教学,让生成成为一种习惯,敞开教师包容的心胸,展示教师足够的智慧,把自己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和学生一起在动态生成中享受课堂的"精彩"。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理念来完成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课堂。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获取  相似文献   

15.
让学生既爱又怕的数学课堂,如果能做到"慢",笨","实",相信必将"慢"出精彩,"笨"出火花,"实"出高效.  相似文献   

16.
<正>在这里,"杂音"特指出现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不符合教师预设、离奇古怪的学生回答。在以前,"杂音"是很多教师最讨厌出现的情况。若出现,教师不是"不闻不问",就是"嗤之以鼻",抑或严词斥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大胆想象和尝试的积极性,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课改新形势下,思想品德教师要善听"杂音",因势利导,让"杂音"成为课程的生长点。一、相机捕捉,让"杂音"变成跳跃的音符课堂具有多种可能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肯定会有新问题、新情况出现,这就是课堂上的"出乎意料",即"杂音"。教师只有充分预设,才能让"杂音"呈现应有的  相似文献   

17.
推进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学生成长"成为公认的衡量教学成效的标准。"思想政治有效课堂"意味着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评价适于学生的学习,学生能够作为主体参与学习。这必然意味着思想政治教师必须从"学科视野"向"课程视野"转变,从"传递"能力向"创造"能力转变,促发崭新的课堂教学创造。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打造阿基米德支点,撬动思想政治课堂。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互联网"+"微课"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锻炼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化学思维、构建学生化学知识框架。本文借助互联网和微课两大现代元素,来谈谈教师如何构建初中化学教学课堂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作为融汇教师智慧的驻地,在不断改进中渐渐走向完善,而"留白"艺术的运用更是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大部分老师渐渐意识到,"填鸭式""满堂灌"已不适合如今的教学,以前的教学方式使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非常疲惫,而"留白"的运用,使老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自己体会文章,而老师也能稍稍解放自己,使课堂不再紧张,也不再让老师显得咄咄逼人,让课堂由一师领导走向师生平等对话,也让学生真正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20.
"活力课堂"是多元高效的人本课堂,"活力课堂"是智慧生成的开放性课堂,"活力课堂"是能够有效整合和有效开发课程资源的课堂,"活力课堂"是自主探究、合作分享的课堂。"活力课堂"的中心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活动,如何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充满活力,这是我们一线英语教师行动的目标,思考的方向。笔者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