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山东教育社原总编辑、《创新教育》执行主编陶继新先生认为,现在关于高效教学的研究风起云涌,关于这方面的书也不少,而且有的学校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收到效益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老师们可以思考一下,高效率等于高效益吗?高效率,特别是课堂的高效率,仅仅是为了应试吗?仅仅是为了学生能考高分吗?当下的高效率,等于未来的高效率吗?高效率仅仅是方法与技巧的问题吗?难道其中就没有内在的品质?没有一个生命规则——"道"?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真正的高效教学研究一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但凡想要取得好的效果,一定要从源头上下功夫,因为"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也就是说要抓住事情的本,"本立而道生"。当然道有了,术自然也会喷涌而出,百花齐放。下面这篇文章摘自陶继新先生的讲演录《高效教学的方略与品质》,相信会让广大读者更深刻地领会到什么是高效教学,什么是高效教学之"道"。  相似文献   

2.
新书推荐     
《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魏书生陶继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与魏书生以往著作不同,本书采用对话的方式,由著名教育专家陶继新从人生经历、教学、管理、心灵修炼等多方面与魏书生进行对话,深入挖掘魏老师的成功之道与心灵修炼之道。  相似文献   

3.
人生不着急     
正本刊上期和本期选登了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山东教育社原总编辑、《创新教育》执行主编陶继新先生的讲演录《高效教学的方略与品质》的部分内容,而对于亲耳听过陶继新先生报告的山东省鱼台县实验小学西校区马宏赟老师来说,无疑有着更加切身的体会。今天,听了陶继新老师《高效教学的方略与品质》的报告,那是相当震撼!不愧是名家,大师!震撼之余,最大的感想就是:不着急的人生,最  相似文献   

4.
<正>近期研读了陶继新老师的《教坛春秋—20位中学教师的境界与智慧》,被书中的事迹所震撼,印象最深的是钱梦龙老师的教学改革新思维——"戴着镣铐跳舞",人生也要"戴着镣铐跳舞",这种镣铐不是人生的枷锁,而是人生的规范,只有规范的人生才是有序也才能更有价值更快乐。转念一想,我们今天的教学也正是戴着镣铐跳舞,能否舞得精彩,这需要思考。初为人师,踏上三尺讲台,心中抱负无限,无奈经验不足,学校  相似文献   

5.
<正>"十年后我还记得的老师永远不会是那些平平淡淡的老师,只会是那些开了玩笑绞尽脑汁提高我们成绩的老师。"这是一位高三毕业学生写给我的信中的一句话,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原来是否"开了玩笑"在学生心目中是如此的重要。学生的这句话不禁让我反思,我们埋头追赶高效课堂的路上,是否忘了"仰望星空",从"心"开始?我们是否忙于研究教学之"术",却忽略了探究教学之"道"?只有在教学中注意"道术结合""以道御术",采用符合学生心理需求规律的教学之"术"和"道",才能让政治课堂焕发持久的  相似文献   

6.
语录     
《中国德育》2013,(11):5-5
@陶继新:一个文化积淀很厚的老师,也会看教材和教参,但他更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这样,在教学当中,就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与思想,能够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高效在于追寻教育的"同情心",即教育教学中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教学的高效在于构建学习的"共同体",始于兴趣、终于智慧的课堂教学追求,要让自由写作成为表达生活的需要,让自由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的文化管理在于营造生长的"土壤",无论对于学生的发展,还是教师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土壤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办公室某教师辅导学生时,某学生问:"老师,这个写的什么意思,我这道题是对还是错呀?"原来是他读不懂老师的批注。作业批改作为实现师生教学信息反馈的一个关键环节,"批"应指教师批注,"改"应是学生主动改错,这应是作业批改之原意。在日常的教学中,有些教师重视自身的"批",也重视学生的"改",往往忽视了介于"批"与"改"之间的桥梁纽带——让学生读懂作业批注。因而,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个体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具体而言就是帮助受教育者"理解并遵从社会文化伦理规范",并且"掌握一定的社会生产生活技能",简言之即"明道"与"修业"。在教育方法上,中国传统教育注重灌输既定的"质料"即儒家文化伦理规范,表现为老师对学生单向度的"传道"与"授业";而现代教育则注重"形式"即注重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化伦理规范的独立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表现为老师与学生双向度的"明道"与"修业"。当前教育沿用的是传统的"灌输"方式,没有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儒家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的管理者,因此,特别重视"道"的教育,形成了"重道轻器"的不良传统;当前的教育矫枉过正,走到了"轻道重器"的另一个极端,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当前社会伦理道德风气的腐化堕落。现代教育应该追求"明道"与"修业"的并重,即注重"公民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平衡发展。当前教育承袭了传统"精英教育"与"权威教育"的基本模式,有很多方面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改革,例如在教育策略上必须充分尊重现代教育的独立性特征;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做到两手都要硬,既要注意"明道",又要注意"修业",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尤其要注意"明道";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更多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教育评价上应该摒弃单一的书面知识"考试"模式,而以教育目的为依归,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合情合理地设计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10.
"高效课堂"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高效课堂"是在正确教学思想指引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及学生的有效学习,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学校改革的"重头戏",高中历史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影响"高效课堂"的因素很多,教师必须加以重视,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1.
自新学期开始前,浙江省教育厅发出"减负令"以来,全省各地学校、老师迅速行动,积极探索"轻负高效"的教育模式.作为一个班级的主要负责人,又是一线的班主任,是减负工作的主力军,更应冲在最前面,争做"轻负高效"优秀典型.我也不例外,一直在思考、探索与实践着.我认为,积极认真地执行"减负令",班主任不妨做好四道题目.  相似文献   

12.
于桂林 《语文天地》2011,(16):21-22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的语文老师总觉得有向学生述不完,道不尽的内容。时下,打造"高效课堂""学的课堂",对阅读教学中的诸多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看法,但部分老师教学观点并不能一时随之改变。特别是我们的学生步入中学之后,课文篇幅一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基于学校以及学生的种种问题,情境教学成为现阶段最合适、最高效的方式。打造语文高效课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提高语文老师的个人魅力;安排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解力;注重知识延展性,拓宽学生知识面;适当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繁重的教学任务、巨大的考试压力,常使得部分高中课堂急功近利,重"技"轻"道",背离新课程理念,也违背了教学规律。构建高效课堂,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让课堂恢复生机与活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引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引领教改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探索基于学校实际的高效教学基本策略是学校特色教学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调研分析,关注"三点",即自习、课堂、训练,巧用"两线",即"材料线"和"评价线",形成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协同一体化,使教学活动彰显出民主、人文和理性精神,是普通高中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理性选择和搞好教学工作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近日参加了一次老同学的聚会,在谈到"教学反思"这一话题时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即当下很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都不能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都是在学校要求上交备课笔记进行相关检查的时候,才开始"临时抱佛脚",为了应付检查而忙于"返思"。  相似文献   

17.
正编者按:新课程推进以来,"如何将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成为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课改不仅需要"道",而且需要"术",不解决教学操作难题,再先进的理论也难以发挥作用。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寻找的是"其他学校都能够采用的方法,即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师水平,进而提高课堂质量"。"思维碰撞"课堂的建构经验:普适性、组合式、专业化,将成为今后课改的基本方向……上期,本刊对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思维碰撞"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了整体介绍,本期将从操作层面剖析"思维碰撞"课堂的内涵及操作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在第五届江、浙、沪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我执教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课后,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进行了点评,他认为这节课上得扎实、有趣、高效。薛老师的评价与我的教学主张不谋而合。我认为,扎实与有趣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融通的,扎实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营养",是课堂教学的保底要求;有趣是课堂教学的"色香味",是课堂教学的提高要求;高效则是扎实、有趣的必然结果。扎实是"根",有趣是"花",高效是"果",课堂教学要实中有趣,趣中见实。下面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教学案例谈一谈如何妙得语文教学之"趣"。  相似文献   

19.
正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这个一线教师深刻领悟到:爱因斯坦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兴趣是一种原动力。如果学生没有了兴趣,那么很难学好这门课。在初中阶段由于历史学科长期得不到重视,我国大部分地区很多人都认为历史是"副课"、"小科",学校不重视,家长也不待  相似文献   

20.
<正>本书记录了陶继新老师与山东、浙江、甘肃、内蒙古等地的20位名校长的对话。从这些具有原初"生态"特性又充满活力的往来对话中,可以窥见这些名校长的性格情貌、思想境界、文化追求,以及其所领导的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特色及相关情况。对话之前,作者会对这些校长进行前期采访,对其和学校特点了然于胸,又在对话过程中,被其触动,心生感慨,最终形成了这些对话文章。读者可以借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