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秉承沂蒙优秀思想文化和革命传统。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太行精神等革命老区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一经形成,即成为沂蒙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沂蒙文化中最深刻、最本质、最内在的东西。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对于推动临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的重要论述启示我们,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体现着"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都具有重要的资政育人价值。近年来,临沂大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把沂蒙精神融入办学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融入学科平台建设、融入社会服务、融入高等教育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事业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沂蒙精神重要讲话作为我们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遵循,以沂蒙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以沂蒙精神凝聚群众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以沂蒙精神培育青年学生,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3.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1]作为老区大学,如何充分挖掘沂蒙精神及其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学生所学信息化专业优势,立足于基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强化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大学生有效地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区。  相似文献   

4.
东北抗联精神是在东北抗日联军14年的奋斗中孕育、形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抗联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价值。抗联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一起成为一种精神财富,在新时期赋予抗联精神新内涵,对抗联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综述性评价,有利于学界对抗联精神的研究更深入,有利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新时代合格幼儿园教师的重任。“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伟大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将沂蒙精神有机融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结合教学改革探索,提出沂蒙精神融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策略,即: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的师资团队建设;搜集整合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确立沂蒙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契合点和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监督评价反馈保障机制,从而实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建设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6.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可贵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二十几年来,"沂蒙精神"的理论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形成了研究的三个高潮。但从总体上看,沂蒙精神的研究相对落后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精神的研究。要想缩小这些差距,基本的对策有两个方面:一是注重"沂蒙精神"的理论成果"量"的积累,进一步提高沂蒙精神的知名度;二是更加注重"沂蒙精神"的理论成果"质"的提升,进一步提高沂蒙精神的美誉度。  相似文献   

7.
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临沂独特的政治品牌。沂蒙精神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其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了临沂经济的飞速发展,引领了全国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树起了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8.
王雅卓 《教育教学论坛》2012,(16):193-194,191
"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扬西柏坡精神具有突出的时代价值,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深刻理解"两个务必"的内涵、理论和现实意义。(2)课内课外相衔接,利用西柏坡精神提高学生精神境界,使其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3)以西柏坡精神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的内在统一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沂蒙精神孕育并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与井冈山精神、中央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战争精神都以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坚定基础,以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实现目标。"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爱党爱军、艰苦奋斗"的沂蒙精神值得我们不断追忆、重温、学习、转化和升华。经过战争洗礼而不断总结形成的沂蒙精神可用于尚处于观念塑造和习惯形成的青春期大学生的内涵发展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培育了一系列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彰显政党性质、凝聚革命力量的伟大革命精神,如建党时期的红船精神,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时期的延安精神、红岩精神,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西柏坡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特殊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民族精神始终是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党的十六大对其作了高度概括。挖掘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弘扬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传统之优长,是培育民族时代精神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三创”精神是新时期大学生的一种素质要求。大学生“三创”精神的培育必须与高等教育的实际相结合,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把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孵化器,把社团作为主载体,把社会实践作为主战场,可使大学生“三创”精神培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试论延安精神、美国精神与历史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从维护发展民族优秀传统化的角度,探讨了延安精神、美国精神的互补融合与历史创新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工匠精神、职业精神与劳模精神三个概念为研究对象,运用哲学辩证思维与逻辑学关于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论,全面而深刻地分析其外延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工匠精神、职业精神与劳模精神在外延上是属于全异关系的三个概念,因为决定其存在的概念的本原内涵是不同的,而非本原内涵的相同、相似或交叉并不影响由本原内涵所决定的概念的外延互不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西尔维亚o普拉斯是自白派中最年轻最有艺术才华又最早自杀的女诗人。她所创作的诗歌反映了她不凡的人生观,在她看来"死亡是一门艺术",从她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她认为死亡即是永恒和再生。本文借她的一篇诗作《雪莉角》来分析她对死亡的看法,即,肉体的死亡并不可怕,因为精神可以长存,惟有精神才是永垂不朽的。  相似文献   

16.
温松峰 《双语学习》2007,(8M):138-138,140
西尔维亚·普拉斯是自白派中最年轻最有艺术才华又最早自杀的女诗人。她所创作的诗歌反映了她不凡的人生观,在她看来“死亡是一门艺术”,从她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她认为死亡即是永恒和再生。本文借她的一篇诗作《雪莉角》来分析她对死亡的看法,即,肉体的死亡并不可怕,因为精神可以长存,惟有精神才是永垂不朽的。  相似文献   

17.
激情·理智·大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当下大学精神的沦颓进行了反思,重点从理智、激情的角度探寻了如何培育、持守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8.
现在人们都在关心经济全球化会给世界文化格局,会给民族文化带来什么样的挑战与影响。事实上在五、六年前,有的学人已在预言乃至迎接文化的全球化了。在他们那里,“文化全球化”实际上就是西方化,就是销融民族性。即使我认为这种喜迓之心未免过早,未免冒进,但我还是佩服他们的敏锐,只是我对他们的“世界主义”的学理并不敢认同罢了。我们确实需要注意并研究经济全球化影响文化的问题,这种影响必然会发生,是不可抗拒的,是不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也确实需要好好地来探讨一下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的建构的关系问题。这是一个开放而非保守的更非“防卫性”的课题,所以它必然与研究经济全球化在文化上发生这样那样影响的问题有所关联。这两种探讨看似“对立”,却有深刻的联系。外来影响与传统继承的深刻联系也是不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这样或类似这样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宏观课题。  相似文献   

19.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应更好地利用游戏的作用,将游戏真正融入体育教学中。从游戏本身出发,寻找游戏与体育教学、游戏精神与体育和健康课程教学的诸多关联,将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屈原精神的内涵阐释,需回归屈原、回归屈原作品、回归楚国文化。爱国与好修是屈原精神的文本抒写,忧国忧民于众皆贪婪之时代、好修自爱于浑浊之世道,是屈原精神的核心要素,亦是中国国魂之所在。屈原一生,执着求索,孤独高洁,以死殉国,不愿妥协苏世独立的品格,正是他青年时代从政初期所歌颂的"受命不迁""深固难徙""秉德无私"的橘树品格。屈原精神之"好修爱国"与我们民族深厚的儒家文化精神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