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渗透与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融合,不仅为心理健康教育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实践领域,也为学科教学提供了变革的空间,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有理论依据,也有实践应用价值。学科渗透与融合的主要策略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外部渗透和内部渗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2.
学校的各科教学以及班团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等活动课程都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需要全校教师充分挖掘其隐性的教育价值,协同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探讨了学科课程融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学科课程目标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内容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评价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密切,具体包括:新课程改革融合了先进的心理学理论,新学科课程标准融合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课堂教学过程融合了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新课程改革可以通过教学平等对话、学生主动参与、知情融合的教学情境等途径,促进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智、体诸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学科教学中。学科教学过程主要包括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作业练习和反馈评价等。本文试从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作一些探讨。一、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集中在整体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提高人文素养。从掌握知识和技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进行心理健康课教育之外,学科教学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渠道,在学科教学中融合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学科教学中与心理健康课联系最紧密,实施最有效的学科教学,应属生物教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物教学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课教学,实现在生物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才能全面焕发活力,才能最大可能地实现其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目标.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技术与方法的支持.所有的教学改革都是在学习理论发展的进程中有序地推进,当代学习理论是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发展、落实学科教学目标的重要理论支撑,然而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技术与方法如何全面支持和服务于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是薄弱的.基于此,上海市风华中学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心理学支持"相关研究,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技术、方法如何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对课堂教学的支持与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是和学科教学融合和渗透。语文课程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教育资源和教育方法上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尽量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A3):43-44
我国初中生当前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总体而言并不乐观,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现状也令人十分担忧。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非学科教学莫属,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其优势,在知识与方法的传授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使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会课活动中,我有幸作为盐城市的一名代表上了一节观摩课。本次会课的主题是"教育成就学生美丽的心灵世界"。一星期的磨课之路充满了艰辛,但一次次试教与历练也成就了我的美丽心灵世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该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如何在课堂中去权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培养其感受力、自信力、耐挫力、自控力。我选择"寻找爱的细节"为题目,以  相似文献   

10.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科学性、整体性、主体性、差异性、灵活性、激励性等原则,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双赢。  相似文献   

11.
<正>心理健康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是综合素质培育中的重要课程,两门课程各有特色却又紧密联系,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助力。从教育内容、教育观念、教育机制、师资队伍、教学评价等维度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可以增强两门学科的实效性,但由于两门学科各有其发展规律和特点,这就需要深入探讨两门学科的差异,从而有效实现学科融合。由徐辉编写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书,通过阐述东西方心理健康观,探讨了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肖德辉 《考试周刊》2014,(45):171-171
<正>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思想品德(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已成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可见,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每一门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值得每一门科任教师的重视和探索。一、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在其《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明确  相似文献   

14.
林素莺 《西部素质教育》2019,(11):98-98,100
文章首先阐述了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然后分析了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包括更新理念,转变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技能;创设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创新教学体系,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理念为导向,探索“大心理”与“大思政”融合互通的教学模式,最大化地发挥出学科融合的价值以及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提升,将思想政治、心理健康、学科课程所学习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发展、心理健康的青年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人类已进入一个"高心理负荷"的时代,在当代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把心理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进行具体化的研究,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和融合到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一般的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正常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因此,科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科学学科特色,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心理环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在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生长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激烈的考试竞争,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加强.学校作为高中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时空场所,自然应该承担起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在学科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作为基础学科的高中物理课程,可以成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学为基础,对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物理学科教学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既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以及素质教育的真正实现,也有利于中学物理教学效果的增强.  相似文献   

18.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各学科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符合轻负担、高效率的教学需求,符合防治与发展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创建融洽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的心理内容以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学科教学中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19.
周芳 《学苑教育》2012,(22):84-85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是智育的基础,将物理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不仅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同时也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领域,为物理学科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变革空间,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学科综合教学过程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和高中英语教学相结合,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以更促进中学生学习进步和心理健康健全的发展。在探索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高中英语教学中,要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品质,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和造就身心健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