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朝贡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王朝(中原王朝)同边疆民族、中华帝国同周边各国(藩属)之间互动的方式之一,在密切中央与边疆、中国与藩属邻国的关系方面作用显著。明朝前期1是整个明清时期朝贡体系建立并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对整个明王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处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双版纳与老挝北部的民族多属于傣语支民族,与中缅中越关系相比较,中老历史关系的核心是和平友好。本文认为.元明清时期老挝地区与中国属藩属关系,其中清朝时期南掌与中国的藩属关系尤为明显。元明清时期在老挝地区的土司设制仅属形式.而中国并未对老挝行使国家主权。中老边界是随着澜沧王国的形成而产生的,此前双方没有明确的国家疆界,澜沧王国的建立使之与中国有了边界问题。此后。中老进入国家疆界形成、发展和变迁的过程。而中老边界的确认则由中法以条约形式确认。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 ,在历史的长河中 ,尽管也出现过分裂、民族间的战争和改朝换代 ,但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结构不仅始终存在 ,而且其疆域范围越来越大 ,最终在清王朝最强盛的 18世纪中叶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笔者以清政府与蒙、藏、新等民族地方的政治关系为中心 ,探讨清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清政府治边政策的实施与国内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等。  相似文献   

4.
论南诏不是国家级政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南诏与唐朝关系的性质 ,近有争议 ,或以为南诏是与唐朝相鼎立的国家级政权。本文分析了在几个不同时期唐朝与南诏关系发展的情形 ,以及两者相互关系的总体状况 ,认为南诏是唐朝统治下的一个藩属政权或西南地区的局部政权 ,并非是与唐朝相鼎立的国家级政权。同时 ,探讨了古代政治实体处理相互间关系的原则和与之相适应的用语。  相似文献   

5.
包容性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谐包含着同与不同的张力。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和谐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历史画卷。唐朝贞观之治的和谐局面包括君臣关系和谐、官民关系和谐、民族关系和谐、中外关系和谐。而这几个方面的和谐又是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的。唐朝贞观之治和谐旋律中的最强音是以唐太宗为中心的君臣关系的和谐;调和官民关系,促成社会各阶层奏响和谐交响乐,是唐太宗的重要举措;民族关系的和谐,使各民族共同奏响天可汗的颂歌;当然,和谐的音律也有不和谐的音符。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藩属体制是对传统羁縻思想的超越,汉唐藩属观念和藩属体制所代表的华夷二元结构的"天下"秩序,不仅仅是一种想象,也是实际处理"中国"的国家与国际问题的制度和准则,更是理解中国疆域形成史、中华民族形成史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两晋时期,中国历史呈南北分治的政治格局,西晋末期以后,北方中原及河西地区先后出现了前、后赵国,前、后秦国,五凉政权的区域王国,以及最后一统中原各势力的北魏王朝等诸少数民族政权.其间,仇池地方政权虽地处陇南一隅,但存在时间却是百年之久,并且与上述诸政权均发生了或战或和的民族交往关系.本文以仇池政权为考察中心,从仇池的角度探索其与它民族之间的交往活动,力图反映出仇池国丰富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早期四土经营与民族整合过程中,文化至上的国家和民族观为早期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锻铸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集力,不断加速着中国早期四土经营与民族整合的历史进程.天下主义观念和大一统理论主导下的华夏文化的无限延伸与超地域扩展,为中国早期四土经营与民族整合奠定了广袤的地域基础.以德治边的边政思想下的羁縻绥抚政策,初步奠定了秦汉以后统一王朝藩属体制与民族政策的基本框架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四土经营与民族整合的深厚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9.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他统治时期出现的“贞观之治”使国家从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前期之后出现的第二个盛世局面。唐朝因此而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黄金时代,唐太宗也与唐朝盛世辉煌同时名垂青史。隋唐历史,特别是唐朝前期的历史一直是中国古代史的重点,也是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在以往的高考试题中,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三大题型都有,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内容等都曾涉及,就占分比例来说,只要有主观题出…  相似文献   

10.
论熙河之役     
吐蕃族是我国历史上古老的民族之一。唐朝开国之始,吐蕃族崛起于西藏高原,建立了统一的奴隶主专政的政权。安史之乱后,吐蕃乘唐朝衰弱之机,用武力夺取了河西、陇东地区,控制了西域全境。五代时,整个河西地区基本上被甘州回鹘及吐蕃诸族瓜分。宋初、吐蕃一分为二,以潘罗支为首的六谷部集团控制着西凉一带,而唃厮啰政权则占有以河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在宋夏对峙期间,双方争夺河西、河陇一带的控制权势在必行。这无论对北宋还是对西夏来说,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从以下四个方面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80年代的中法战争,是由于法国侵略中国的邻近藩属越南引起的。对中越历史形成的“宗藩关系”与西方殖民扩张体系的内容和实质性比较及对法国侵略越南的历史之考察说明,越南问题和中法战争的发生,是在国际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分割世界领土,侵略中国近邻藩属并进而图谋瓜分中国的严重形势下,法国加紧推行以据越侵华为核心的远东殖民政策的结果。某些外国史学家对中法战争起因与性质的论述不符合历史实际,应予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2.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极鼎盛的朝代,唐朝历史的各个方面的研究也十分众多,本文仅从唐朝帝王陵墓之一的乾陵来分析唐朝建筑雕塑艺术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达、国家的强盛、友好的民族关系及唐朝人事死如生的生活观.  相似文献   

13.
唐朝是诗歌的朝代,诗歌是唐朝的见证,唐诗就是一部唐朝的史诗。唐诗的璀璨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她以其神奇的艺术魅力,将政治、经济、民族和对外关系等主要信息贯穿于唐文化的主要载体(唐诗)中,留下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画面,为后人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原貌起了重要作用,也为陈寅恪先生倡导的“以诗证史,以史说诗”的治学方法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强盛的朝代,疆域十分辽阔.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唐朝疆域版图的情况,课本增加了历史地图《唐朝疆域》.现在就《唐朝疆域》图连同《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图、《黑水都督府形势》图、《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一并作一个概括的介绍和说明,供教师备课和讲授唐朝手工业、唐都长安、唐朝的民族关系、唐朝的疆域、唐朝的对外关系等内容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学术界研究宇文融括户者颇多,累积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很少有学者对宇文融的任职情况进行深入、动态的研究,更没有注意其对唐朝中央财政体制的影响。本文认为,在括户期间,宇文融曾广领诸使,后来又陆续并入劝农使,最后以封禅为契机,总领国家财政,成为唐朝中央财政体制演变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国高等教育也有3500余年的历史。回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殷商西学、春秋私学、汉代太学、唐朝四学六馆、宋元明清书院都曾为造就民族精神、延续中华文明作出过杰出贡献。改革开放以后,实现现代化已成为中华民族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由四部分组成,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根据有关文献资料阐述了公元七世纪中叶至九世纪中叶鄂尔回鹘汗国瓦解之前的七河流域,准噶尔和塔卫木河流域的历史及民族状况;在第二部分探讨了所旧的“回鹘西迁”的问题以及史料中所记载的回鹘的一支“西奔葛逻禄”的说法,根据相关史料指出,七河流域、准噶尔和塔里木河流域实际上归鄂尔浑唱回鹘汗国统辖,叫鹘人是迁往本民族自古以来生活的地区。第三部分中.描述了庞特勤率回鹘人翻越阿勒泰山,从别失八里向南推进,先至库车地区,后在焉耆建立西回鹘汗国的过程。在第四部分,探讨了庞特勤与仆固俊的关系、西回鹘汗国与唐朝的关系以及西回鹘汗国为仆固俊所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西南联大历史系在承继晚清民初旧学制的基础上,发展成以时间、空间、事类为中心的三大课程群组,通识中有专精,专精中贯以通识,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讲史之时代使命。该系诸师"学术报国"、"读史救亡"的价值取向,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学术品格浸润教坛,在国难方殷的抗战时期,他们为民族文化续命,肩负起了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器乐是我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20世纪以来,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在以德、美、俄为师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远离和淡忘了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形成了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中心的学校音乐教育体制。新世纪,随着新课程标准“弘扬民族音乐”理念的提出,使我国古老的民族器乐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开展民族器乐教学对中国民族器乐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唐贞观十四年起,吐蕃首次进攻唐朝藩属吐谷浑和唐西南重镇松州,到唐广德元年的百二十余年间的军事扩张,吐蕃已经占有河西、陇右及安西四镇,“诸胡之盛,莫与为比”。吐谷浑、突厥、回鹘、沙陀、党项、南诏、汉人和包括吐蕃在内的西部各族,他们在吐蕃贵族的武力威迫下颠沛流离,造成罕见的民族大迁徙。伴随着民族大迁徙出现的汉化与胡化现象,对北宋已降我国西部民族的种类及其分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