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职业高中的学生自我接纳意识、自我约束能力普遍较差,容易冲动,常常会做出违规的举动表现自己.要管理好这类学生,我认为教师要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和自省力,促使学生由"被管"到"不用管",由"被迫"到"自发"、"自愿"过渡,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自己的"不言"引导学生自我上进的"成蹊",这正是班级管理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学生参与式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如何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参与式管理模式,通过有效地激励学生,培养其主体参与意识;有效地放权,给予学生自我民主管理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等途径,为学生提供施展聪明才智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提高其自我管理、自我锻造和自我教育的综合能力,为构建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互助、和谐的"支持关系"夯实基础.从而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真正得到学生的支持和积极响应,达到"以学生为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在老师的启发、引领、鼓励下,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管理、自我实现潜能,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文章探讨了班级管理中的"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4.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用一双"慧眼"去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为学生提供一个既宽松又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开放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班级成员。  相似文献   

5.
李翠梅 《考试周刊》2013,(30):187-187
"自主管理"是在班主任的启发、引导、合作探索下,激发学生自己追求,不断学习,对自己的思想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纠正,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的思想、习惯。  相似文献   

6.
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我校从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出发,创造性地开展了"校园之星"评比活动.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索,以实现"为不同的学生设不同的奖项",变奖励为管理,变管理为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肯定,自我管理,自我辐射,扩大学生学习榜样的视角,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7.
学习圈是一种起源于瑞典的民众自我组织、自我学习的教育方式,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种非正规学习的形式被称作"大众成人教育"。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学习圈"的"三·三"式课堂管理模式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实现课堂管理的最大效能,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龙冬玲 《学周刊C版》2019,(3):156-157
班级管理的关键是指导学生自主管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积分制"的管理策略越来越受到重视,备受教育工作者的青睐。运用"积分制"管理班级有利于推动班级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促进学生主动认识自我和改变自我,是班级管理进步的表现。班主任要做好引导者和激励者,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班级的高效自治。  相似文献   

9.
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阵地,班主任的理性管理起着关键作用.要让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有班级集体荣誉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从"他律"渐渐发展成"自律".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很大部分高校逐步由学分制培养模式取代学年制培养模式.我们认为在学分制下,学年制的"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管理模式将不再适应学分制的需要,并将被社区化管理模式所取代.学生管理工作将以社区为单位通过学校指导下的社区自治完成,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激励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产生背景我校大力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参与式教学改革,要求全体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习,还要主动参与到班集体建设中来。为此,学校推行以"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评价"为核心的学生自主管理活动,真正把德育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成  相似文献   

12.
"学长制"是一种新型的学生管理模式和教育模式,是一条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新途径。实践表明,在高职学生的入学适应期和顶岗实习期实施"学长制",学长能够在大一、大三两个阶段发挥重要的指导、帮助作用,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正>一切教育最终都要落实为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督促、自我克制、自我改正,从而取得自我进步,是教育者努力的目标。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是当代学生的成长特点、当代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提出的诉求。自我教育的实现,不仅要贯彻于课堂教学中,而且要贯彻于日常生活、日常管理中。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本质就是爱的教育。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一是要实施"爱而有度"的规则管理,二是要开展"爱要分享"多样化沟通活动,三是要发扬"爱要普世"的教育情怀,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分享,体验集体精神生活,打造深度融合的班级文化,唤醒学生的自我价值认同,培养学生内生觉醒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作为班级的灵魂,班主任既是班级秩序的管理者和维护者,也是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班级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练兵场",其管理质量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身心健康。特别是小学教育作为学生正式接触教育的初始阶段,加强班级管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变教为学"教学改革视角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目的不仅仅是分享、互动、交流,还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守规矩的意识。"变教为学"倡导营造"自由、自主、自然"的课堂氛围,但是给学生自由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律,在有规矩的前提下,自由发展、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进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相似文献   

17.
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以优势视角介入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通过聚焦中职生的优势与潜能,将学生问题放在具体社会情境中,重构问题意义,激活学生内在的抗逆力,重建学生自我认知,从而帮助中职生顺利实现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教育阶段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课题。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管理模式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座谈"的方式,发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能特点,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迁移优势智能,做好人生规划。  相似文献   

19.
随着年龄增长,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自控能力开始提高。班级管理的制度化建设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适应中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自主化的原则。班级公约的自主化创建要"以生为本",将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议事中自我教育,在约定中自我肯定,在过程中自我管理,在童趣中自我拔节。  相似文献   

20.
"学案导学"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重,以不同的问题情境创设不同的阶梯问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创造性的空间。"学案导学稿"的编排突出调节教学各个环节,通过自学反思、学习总结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