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 ,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单位。同时它又是对知识的高度概括 ,比较抽象 ,学生较难理解把握。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透彻地理解数学概念 ,灵活地运用所学概念进行分析推理 ,提高学习能力 ,我在教学中不但注意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具体概念 ,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维模式 ,而且注意强化训练 ,使学生逐步养成透彻理解概念的习惯。一、引导举例 ,理解概念因为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具体为主导 ,所以在概念教学中我首先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采用各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引入概念 ,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在解题时常常出现错误,这是由于他们对问题中所涉及的概念理解得模糊不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加强概念教学。从学生的认识规律来看,学生对概念的认知经历了从认识到理解并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以直观的导入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概念。分析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在记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巩固并加以应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一、引——直观引入,初步认识观念  相似文献   

3.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本构成单位,是数学思维发生和发展的前提,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对概念教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概念联系在促进学生概念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说学生对一个概念理解了,就是指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关于这一概念的比较充分的概念联系,从而使这一概念成为了学生已有知识网络的一部分.这个认识对数学概念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以为,在小学数学中,"概念联系"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生活概念与数学概念的联系,二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示之间的联系,三是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要重视通过概念联系促进概念理解,具体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数学概念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让学生学好、用好数学概念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 ,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四重视。一、重视创设情境 ,引入概念。概念引入是否得法 ,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形成。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生活经验少 ,对新鲜事物很敏感 ,容易产生好奇心等特点 ,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二、重视实际操作 ,理解概念。数学概念是抽象的 ,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思维很弱。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数学抽象是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概念是考查数学抽象素养的重要载体,解析几何是整个高中数学中难度最大、考核要求最综合的模块之一,解析几何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的有效途径.基于此,以解析几何概念教学为例,从概念的引入、概念的理解、概念的巩固、概念的系统化等方面谈谈如何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  相似文献   

6.
1.加强概念数学现在,很多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认为数学特别难学。我们只要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没有搞清楚,没有理解掌握好。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概念,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概念是极为重要的。1.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知道,数学概念给人的感觉是抽象、严谨的,学生学起来感觉单调,甚至枯燥.于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借助已有生活经验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这是非常正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数学史、生活及探究中引入数学概念,数学概念的理解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这样,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掌握数学概念的实质,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常常要借助具体的事实和已有经验,从获得的知觉、表象等感性材料中概括出数学概念。因此,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应贯穿于数学概念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应抓好引、讲、练、用四个环节。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数学教学中要联系学  相似文献   

10.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并且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中蕴含着很强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讲,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理解水平有限,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会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况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数学概念来源于生活又高度概括,枯燥抽象;数学概念有实际例子进行支撑,形象而具体。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概念教学深入人心又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从概念引入、重难点突破、练习设计等环节中充分运用行为化、对比、沟通联系等方法逐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  相似文献   

12.
概念是数学教学的根,根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到小树苗能否成长为参天大树,反射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亦是如此.然而,进入初中以后,概念学习的难度系数陡然上升,对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是困难,我们越要借助鲜活的、有生活意义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素材,变抽象为具体,让概念不再居高临下,而应帮助学生理解与消化,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喜军 《成才之路》2010,(24):48-48
一、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直观形象地引入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引入概念 一个概念在学生思想上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究,使他们在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时,从问题“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的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怎样剪?”出发,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把这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是150cm^2,长比宽多5cm,求长方形的长与宽。”  相似文献   

15.
1.巧用生活事例,理解概念 数学中的概念教学,我们一般采用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样能把“纯粹”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具体的材料相联系,有利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在学比的意义的时候,我出示了学生熟悉的国旗,让他们表示出长和宽的关系,学生利用前面学的知识得出长是宽的几倍,  相似文献   

16.
正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掌握的数学知识相对较少,思维水平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他们学习概念的过程,是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发现并形成数学概念的过程。要使低年级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应该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做到灵活多样,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用适合他们的语言重新展现概念。以下,是我对于低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些体会与感悟。一、选择典型素材,以学生最感亲切的生活原型入手我们知道,概念形成首先是感知具体对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来说,他们缺乏生活和学习经验,抽象能力有待提高,同时数学知识具有抽象的一面,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联系实际生活和自己对数学概念的形象化理解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运用不同形式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必要的,结合实践案例探讨和总结数学概念形象化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已成为数学教学中需要探究的课题。数学模块是根据需要所制成的具有一定 几何形状并能拼装的模型模板。运用数学模块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数学概念的优质主要表现为:(1)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直观化;(2)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3)注重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与综合,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数学概念就中学而言,它是数学知识的基石,是理解和掌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它在数学科中占具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数学概念所具有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解决这一教学的瓶颈?值得教学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探讨.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浅、细、用三方面试谈实施概念教学的点滴体会. 1 浅中引新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概念不容忽视.概念尽管抽象,但它都有客观物质基础.只要在引入概念时,把握好“度”,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出发,架设桥梁、平坡铺路、在浅中引新,就…  相似文献   

20.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引入概念一个概念在学生思想上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