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育教学中,让人沮丧的莫过于“无力感”了,就好像你在使劲推一座山,不管怎么用力,结果它都纹丝不动。这种感觉对于从事教育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深深地刺痛了教育者的心灵,甚至开始怀疑自己:“难道我做得不对吗?这孩子真的无可救药了吗?”对于教育者来说,这种怀疑是致命的。那么,教育者如何才能让教育更有力量呢?笔者认为,一定要按...  相似文献   

2.
孺子可教     
我儿子喜欢吃话梅,大概是我的遗传。不过我 吃完了会把核儿放进垃圾桶,这条他就没遗传到,教了好几次,可屡教不改,于是我很苦恼。 这天,我的大学同学来家玩,儿子的老毛病又犯了。 “小虎,话梅核儿不可以乱扔。” “小虎,你看妈妈把地板擦得多干净,你乱扔的话,地板不就脏了吗!” “小虎,你再这样可就不是好孩子了!” 儿子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让我气愤不已,老同学却看着我的样子乐。 “小虎,你喜欢吃话梅吗?”——“是。” “你知道话梅是哪里来的吗?”——“超市。” “那超市的阿姨又是从哪里拿的呢?” 儿子摇摇头,瞪大了…  相似文献   

3.
每次重读《你的教育生态了吗?》,总会让人产生几多感慨。这是一本仅6万余字的小册子,是一个学生物的父亲献给其平凡可爱的儿子的礼物。作吴一舟对“教育”和“生态教育”的独特审视,也引发了我对这些问题,尤其是对孩子的“成才与成长”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家教二题     
表扬与批评我在客厅看书 ,忽听“咣当”一声 ,扭头一看 ,三岁的儿子从马扎上摔了下来 ,他皱着眉头 ,正要开始哭 ,我赶紧称赞道 :“哎呀 ,常问咋这么勇敢呀 ,摔倒也不哭 ,这不是成了解放军了吗?”儿子一听 ,立刻展开了眉头笑嘻嘻地从地上爬起来说 :“妈妈 ,解放军摔倒就是不哭 ,我就是解放军!”我转而改口说 :“常问 ,你看这个马扎 ,一按就动 ,你踩着它够东西 ,还不摔倒吗?”我又搬来小椅子说 :“你看小椅子 ,踩着它又平又稳 ,才不摔倒。你踩着马扎玩儿对不对呀?”“不对 ,”儿子说 :“妈妈 ,我这不是‘糊涂’了吗!”从那以后 ,儿子再也…  相似文献   

5.
《父母必读》2009,(6):96-96
你有过被孩子问得张口结舌的经历吗?面对孩子的问题,除了“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是呀,这是为什么呢”“你说呢”“妈妈(爸爸)也不知道…让我想想”,我们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教与学     
一位父亲教他儿子认识数字,首先认识“1”。儿子很快就学会了。第二天,父亲正在擦桌子,同时,儿子在旁边看他擦桌子。父亲用抹布在桌子上写了一个大大的“1”,让儿子读。但儿子却不认识。“你应该认识啊!难道你不记得了吗?这是我昨天教你的。”父亲对他说道。  相似文献   

7.
康松 《教书育人》2014,(8):25-25
从小就教育儿子要诚实不撒谎,有一天上小学的他问我:“省里领导要来学校检查,校长和老师要我们对学习时间和作业量等统一口径,都按老师教的说,我该怎么办?”我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只好反问:“你说呢?”儿子很为难地说:“来检查的人问到我,我只能是不理他们。”我追问:“要是你不得不回答他们的提问呢?”儿子想了想说:“我会对他们说,我不和陌生人说话。”他虽然无奈,却很巧妙地坚守了自己的诚实,也在善良地试图维护学校的利益。让孩子诚实,又让孩子撒谎,都是某些老师的要求,这让孩子们如何处之?  相似文献   

8.
暑假的一天,妈妈对我说:“儿子,明天我们玩个交换身份的游戏吧!”我心想:“不就当一天‘妈妈’吗?有什么难的,交换就交换。”酸 第二天早晨,我还在睡觉就被“儿子”叫醒。我生气地说:“什么事啊大清早的?现在是暑假又不要上课,您烦不烦啊!”妈妈回答说:“难道你忘了昨天交换身份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9.
《家教指南》2004,(4):40-41
曹魁珍老师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生活在孩子们中间,被誉为“知心奶奶”。她的教育思想与艺术,被广泛称颂。我们开辟这个栏目,请曹老师就家庭教育的各种问题为您排疑解难。家教的问题一位母亲向我们哭诉:“我的儿子指责我:‘你不是一个好妈妈!别人的妈妈和孩子在一起,你为什么不要我?你还想骗我,爸爸和女朋友走了,你还把我当儿子吗?’我告诉儿子,妈妈这样做是为了你好,为了不影响你学习。‘学习,学习,除了这两个字,你还会说点儿别的吗?’”现在离异的家庭很多,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承担了更多的心理和生活上的压力。对这部分孩子,我们要给…  相似文献   

10.
幸福是什么     
“我不幸福。”我的小儿子这样说。一个夏日的黄昏,我们刚刚参加完一个生日聚会,我的小儿子赖在一家冰淇淋店门口不肯走了。“你觉得一个冰淇淋蛋筒就会让你幸福吗?”我问他,想让他明白刚刚吃完生日蛋糕,不能再吃冰淇淋了。儿子两眼望着前方,肯定地说:“是的,如果给我吃冰淇淋蛋筒,我就会很幸福。”看着他固执的傻样,闻着他皮肤上可爱的味道,在黄昏温柔的余辉下,我不由得笑了。“这不是幸福。”我说。“那什么是幸福呢?”他问道。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只好像往常一样搪塞他,“好吧,这、这就是幸福。”到底什么是幸福呢?几…  相似文献   

11.
写张条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看,我这记性,怎么就忘了。”还有一些孩子,老师查他们作业时,他们有时也会说我忘了。”我想,如果大家都养成写张条的习惯,备忘一下不是很好吗?一日,正和儿子玩得起劲的小伙伴被他的母亲带走了。儿子一下子好像变得很孤单了,非让我带他回学校看“奥特曼”。我说:“行,明天妈妈一定带你去看。”“好。那你要说话算数,我们拉钩。”说着,儿子伸出了小拇指,我也伸出小拇指与儿子拉钩。儿子紧接着又说:“妈妈,别忙走,还要写张条。”“写张条?干啥?”我头次听儿子讲这话,感到很奇怪。“就写你明天带…  相似文献   

12.
儿子的画     
1 儿子画的房子墙壁斜斜的,屋顶斜斜的,连烟囱、大门、窗户都是斜斜的。我看不懂了,问:“儿子,你的房子怎么啦?快倒掉了吗?”儿子说:“妈妈,我的房子要飞起来了!你没看见飞机起飞的时候身体也是斜斜的吗?”是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2 儿子在画大海和鲸鱼。画完了,他又在鱼头上重重地添了几条线,我又不明白了:“你的鱼受伤了吗?”“妈妈,这是皱纹呀!”“鱼也有皱纹吗?”  相似文献   

13.
教育问与答     
《父母必读》2009,(2):120-121
竞争与秩序 Q儿子过于温和谦让,这让我很困惑。有一次带他参加一个野营活动,在发放装备的环节,其他妈妈们蜂拥而上来“抢”,场面一片混乱,而老师并没有制止。当时儿子表现得非常迷惑和无措,因为我一直教他要遵守规则。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争抢者获得更多,遵守者被忽视……这样的体验必然会让儿子怀疑我教他的价值观,我的教育有意义吗?  相似文献   

14.
《红领巾》2010,(11):14-16
你有被家长这样怀疑过吗:“你一定还有什么没告诉我”“你是不是背着我偷偷做了什么”……这样的怀疑是否让你很难受呢?  相似文献   

15.
交换     
星期五晚上,我对爸爸说:“爸爸,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什么游戏?”爸爸问道。“交换身份的游戏,明天我来当爸爸,你来当我的儿子,好吗?”“好呀!”爸爸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被“儿子”吵醒了,他嚷着要吃早餐,我问他:“你想吃什么?”“我要吃米粉,不要太烂,也不要太咸。”他好像故意刁难我似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孩子要从小做起,从小事抓起,抓住时机,对孩子的惩罚教育也是这样。记得儿子1岁时发生了一件事情:我刚下班,婆婆无奈地指着坐在茶几上的儿子说:“看看你们的好儿子吧,怎么说也不下来,我是没有办法了。”儿子抬起头,调皮地望着我,好象在说:“你有什么办法吗?”我静静地望了他一会,轻轻的把他抱了下来。“茶几是吃饭的,喝水的,不是坐的,懂吗?”这件事就这么解决了。可是,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第二天,他又坐在了上面,我什么也没说,就把他抱了下来。后来他又坐了上去,好象天天等着我下班从那里抱他似的。这次我什么也…  相似文献   

17.
爸妈的炸弹     
有一年,我和儿子刘轩一起接受某电台的访问。主持人让刘轩形容一下爸爸和妈妈。儿子一笑,说:“他们两个都是炸弹,我爸炸起来比较响,我妈比较不响。”我好奇地问儿子:“你既然说老爸老妈都是炸弹,你比较怕哪个爆炸?”儿子居然想都没想就说:“当然怕妈妈。”我一惊,问:“不是我的炸弹比较响吗?”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工作的这几年,你的教育有悔吗?”面对这个问题,我最初的回答是“没有”。但静下心来想了想,似乎又没了自信,于是我不住地问自己:“你的教育有问题吗?”再仔细想想,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有太多的忽略、太多的不经意,点点滴滴积累起来,原来竟然是一个“悔”、一个“愧”。  相似文献   

19.
杨红春 《湖南教育》2002,(10):49-49
换位,顾名思义,就是交换位置。所谓换位思考,就是把自己和对方交换位置进行思考。这种方法,若用来教育学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一、移花接木法学生甲在语文课上不做笔记,转过头和别人说话,被任课老师发现。任课老师批评他,他就在课堂上和老师顶起来了。作为班主任的我将他喊到办公室,随便地问:“你成绩较好,平时有同学向你请教过问题吗?”甲答:“有。”“那你告诉人家吗?”我问。“有时讲,有时不讲。”“你跟他讲时,他不听怎么办?”我又问。“没出现这种情况。”他答。“万一出现了这种情况呢?”我问。“那我就不…  相似文献   

20.
儿子很小就记住了《撒谎的孩子让狼吃》的故事。童心无邪,惟诚实无他。然而,近日从他的作文上,我却看到了通篇的谎话。作文题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大意是说他星期日帮助邻居擦玻璃。我问儿子:“你撒谎连点边际都不着,让人一眼能看穿,怎么想出的这个点子?”儿子倒坦然:“老师说,可以想像。”“可以想像就这样想像吗?满纸谎言……再说,真实的有意义的事多得很,何必要想像呢?”接着,我举出两例曾发生在儿子身上极精彩又有意义的事。经我这一提示,儿子恍然大悟:“对啊,我怎么没想到?”无独有偶,隔日,儿子的一个同学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