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谢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在东晋初创时,“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他是“民族之功臣”①。继王导之后,“江左风流宰相,唯有谢安”。②谢安是在孝武帝时位至宰相的。他执政时发扬土族政治统治的优势,妥善处理了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使东晋“君臣辑睦,内外同心”③,为东晋开创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376年,前秦苻坚统一  相似文献   

2.
《兰亭序》是我国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代表作。王羲之,字逸少。西晋惠帝太安二年出生,东晋穆帝升平五年卒(公元303-361年)。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内),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官职秘书郎、参军、会稽内史、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他书法造诣极深,并达到了时代的顶峰。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3月3日,他和朋友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  相似文献   

3.
一谢脁(公元464—499)字玄晖,又称“小谢“。其所以有“小谢”之称,有人说,因为“他和谢灵运是同族”。其实这种说法,只看到问题的表面。谢脁和谢灵运同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朓的高祖谢拔是东晋有名的政治家谢安之弟,而谢灵运的祖父东晋名将谢玄乃谢安之侄。谢脁确为谢灵运的族属晚辈。但是在晋、宋、齐、梁之间,谢氏族属的诗人,并不只谢脁和谢灵运两人,而后人为什么不把他们和谢灵运并称呢?就以《诗品》中在籍的谢氏族属的诗人说罢:谢庄是谢灵运的族侄,《诗品》称之  相似文献   

4.
当前关于魏晋名士风范的论述,言及东晋士风,多以魏晋风度概之,视其所论,实重阐释西晋与正始士人所表现的风范,而忽略了东晋独有的士风以及士人的主体性。该文试杂撮史料,离析出谢安的个人形象,并从东晋"任自然而有节"士风对其性格形成的影响出发和谢安个人的历史功绩对"任自然而有节"士风的影响分析之。  相似文献   

5.
东晋宰辅谢安以其卓越超群的政治才能和独特多姿的性格魅力,成为中国历代文士津津乐道的人物。唐代士人肯定谢安的隐逸,赞赏其弃隐入仕的行为,钦慕其东山携妓的风采。唐代士人对谢安的推崇,既受传统隐逸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亦与唐代的社会生活、时代精神有关。了解唐代士人推崇谢安的原因,有助于我们认识唐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6.
历代论者多把东晋权臣桓温与逆臣王敦之流并称,使他成为千古难赦的罪人.本文通过对恒温在定蜀、北伐、土断、用人和辅政等方面事迹的研究.尤其是对他行废立和颂称王敦“可人” 的阐释.认为桓温不但不是逆臣,而且还是东晋一位有作为,有见识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同志在一次讲话中,谈到了成语“东山再起”。他说:“……东晋时有个谢安,很有名望,隐退了,住在浙江绍兴的东  相似文献   

8.
东晋宰辅谢安以其卓越超群的政治才能和独特多姿的性格魅力,成为中国历代文士津津乐道的人物。唐代士人肯定谢安的隐逸,赞赏其弃隐入仕的行为,钦慕其东山携妓的风采。唐代士人对谢安的推崇,既受传统隐逸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亦与唐代的社会生活、时代精神有关。了解唐代士人推崇谢安的原因,有助于我们认识唐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9.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人,世居会稽山阴,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青年时期颇有美誉,朝廷召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的一生写下了无数精美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则是他最成功的杰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等41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流觞曲水,饮酒赋诗,吟成许多妙诗,结集为《兰亭集》。51岁的王羲之于酒酣之时,用蚕茧纸、鼠须笔趁兴疾书,为此诗集作了序,这…  相似文献   

10.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与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于三月三日(修楔日,魏以后人们在该日到水边嬉戏,并举行一种仪式以祈福消灾)在会稽郡山阴县兰亭集会,这是一次尽风物之美,集人物之盛,录吟咏之雅的风流盛会。他们“曲水流觞”,陶醉于山水之间;饮酒作诗,诉诸于各人怀抱。最后由王羲之即席作序,记叙这次集会的盛况,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兰亭集序》。 唐代诗人杜牧曾有“大抵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的诗句。“旷达”与“风流”绝不仅仅是指东晋  相似文献   

11.
东晋时有个叫袁宏的人,在朝中做吏部郎,官儿不大,但名声在外。传说中这个人脑筋可以急转弯儿,宰相谢安特别欣赏他这一点。袁宏出京做东阳郡太守的那天,谢安特意带了很多人给他饯行,也想趁机考一考他,算是一次特殊的"面试"吧,看他是否真像传说中那么神。两人执手相别时,谢安向左右的人要了一把扇子,送给袁宏,作为临别的  相似文献   

12.
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才女。她嫁给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后,谢安对她说:“王郎,逸少子,不恶,汝何恨也?”道韫答说:“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指谢安、谢万,都是道韫的叔父),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指谢韶、谢朗、谢玄、谢川,封、胡、羯、末  相似文献   

13.
谢安是东晋著名的政治家,他鞠躬尽瘁,效忠晋室,以一身系朝廷安危;他运筹擘画,以少胜多,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丰功伟绩,垂誉千古。对于谢安的研究,已有不少专著、论文问世,这里仅就谢安出仕与淝水之战的评价问题,谈点粗浅的意见,以就正于方家。一、谢安的出仕问题谢安在出仕前,曾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寓居会稽,与王羲之、许■、支遁往来,“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①刺史庾冰迫他出仕,谢安只赴任月余,便桂冠而去。在这之后的六七年间,有司屡次征召,均不赴,“虽弹奏相属,继以禁锢,而晏然不屑也。”②谢安为何宁愿与烟波钓徒为伍,…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习》2006,(3):27-27
行书作品流行中国,古往今来,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名的,只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各种书体都有很高成就,夙有“书圣”的盛誉。特别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兰亭集序》,更是世代受到推崇。王羲之51岁的那年,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旧历三月初三日,他和谢安等41位名士,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今浙江绍兴)举行集会,却邪除灾,宴饮赋诗,酒杯沿溪水漂到谁的面前,如果诗未作成,就要罚酒,热闹非常。当时一共作出了  相似文献   

15.
谢安,字安石,号东山,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有诗云:"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谢安聪明好学,才华横溢,对东晋的和平与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深谙兵法,精通政治,书法别具一格,而且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淝水大捷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京城)震恐 谢玄(东晋徐、兖二州刺使)入,问计于谢安(东晋宰相)。安夷然(坦然),答道:“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东晋吴兴太守)重请。安遂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棋常(往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平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攀登览),至夜乃还。 桓冲(东晋大将)深以根本(京城)忧,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道:“朝廷处分(安排)已定,兵甲无阙(缺),西藩宜留以为防。” 冲对佐吏叹道:“谢安石有庙堂之(宰相决策的度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即将)至,方游谈不暇(不停),遣不经 事…  相似文献   

17.
谢安是东晋著名的名士,他年少时才华出众,长于清谈,但无心政治,屡次推脱朝廷的任命。40多岁入仕后官至宰相,辅佐君王,攘内安外,建功屡屡。他既是名士,又是成功的政治家。本文着重从《世说新语》中所描写的谢安形象入手,通过其言行、举止、仪态等描写的归纳,深入分析这些信息中折射出来的他的学识、涵养及品性,力图全方位展示一个全面、立体的谢安。  相似文献   

18.
何景明(公元1483——1521年),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别号胎簪子,不常用,河南省信阳市人。 何景明是明代前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文学批评,诗赋文章,样样皆精,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与李梦阳发起并领导了明代前期的文学复古运动,开一代文风,领一代文学风骚,成一代文宗;成为明代“前九子”的领袖人物,与李梦阳并称“何李”或“李何”;也是明代“十子”之一;与李梦阳、徐祯卿、边贡又有明代“弘(治)正(德)四杰”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何景明的文艺批评思想,诗赋文章,为历代批评家所注目,自明至今,对其批评的著名学者,不下二百家。  相似文献   

19.
渐至佳境     
晋朝的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省)人。他博学有才气,尤其擅长描绘人物画像,是东晋有名的大画家,曾做过征西大将军桓温及殷仲堪门下的参军,很受信任和重用,又深得谢安等人的赏识和器重。顾恺之性情豪放不羁,举止洒脱,谈吐诙谐戏谑,因此,当时的文人不仅称他是“才绝”、“画绝”,而且还戏称之“痴绝”。有关他的遗闻逸事很多,这里仅举一则小故事,就可以见出他言谈的风趣不俗。据说他吃甘蔗时,常是先从末梢吃起,慢慢吃  相似文献   

20.
在李大钊的成长过程中,有三次关系个人发展的重要选择。 第一次是学习专业的选择。1907年夏天,18岁的李大钊由于成绩突出,被天津的长芦银行专修科所录取。但他认为,在“银专”毕业后“理财”是可以“致个人之富”,却又“违我素志”。在当时国家危亡的形势下,需“深研政理”才能挽救国家、挽救民族,因而他又毅然报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李大钊在北洋法政学校毕业后,正值袁世凯篡权,国家危机四伏,生灵涂炭,李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