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体育理论     
G80 9902909陶行知健身教育思想初探[刊,中,I]/喻坚∥体育学刊.-1998(2).-39-40参11(XH)体育事业∥健身法∥思想∥陶行知陶行知健身教育思想十分丰富,概况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强调健身第一;倡导运动健身;重视卫生、养护、营养和休息的健身作用。他倡扬健身教育的目的,是为不健全的人和健康的民族。健身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健身教育思想十分丰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强调健康第一;倡导运动健身;重视卫生、养护、营养和休息的健身作用。他倡扬健身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造就身心健全的人和健康的民族。健身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健身思想的目的是为了造就身心健全的人,研究和借鉴他的健身思想,在我国学校体育改革迅速发展的今天,对我国目前“工学结合”、“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职校办学模式下更新体育课程理念、发挥职校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本文从职校体育课程应立足“健康第一”、贯彻“终身体育”、构建“健康堡垒”三个方面阐述了陶行知体育观对更新新时代背景下职校体育课程理念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健康第一"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是我国现代教育建设和改革的先行者和典范,其教育 理论博大精深,其办学实践充实、丰富,充分体现了革命性、实用性和科学预见性;他倡扬健身是 为了造就身心健全的人,康健民族,以利社会;他的"健康第一"思想,对于教育和体育改革具有 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纪贤凡  刘青才 《精武》2013,(21):84-85
陶行知是中国伟大的教育改革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国教育新出路奉献一生,他的众多教育思想在当今教育教学中都得到了肯定和沿用,陶行知十分重视体育教学,他的众多教育思想对现今的体育教学有着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将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比对,指出: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此看出,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教学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体育思想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行知先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体育思想是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体育教育起着指导作用。研究和探讨陶行知的体育思想,对我们深化教育改革,构建科学化、合理化、实效化的新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并促使其完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体育观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健康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他的体育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为根本目标,体现学校体育的人文关怀,这对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为革除中国旧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他将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结合,并在现实教育生活中反复实践,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体系。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部分,其中包含了3个基本命题,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研究其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中国教育的发展和课程的改革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体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遗留给我们的教育遗产非常丰富,是值得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者去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的。陶行知的体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仅就陶行知先生的体育的目的论和体育的方法论两方面的体育思想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以求教于同行。1 体育的民族健康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人们对陶行知教育及评价思想的相关研究日益升温,同样体育界学者也对陶行知体育思想给予了探究。但学者们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对陶行知教育及体育思想的认识、其给予当今各类教育的启示、对其教育思想的评价等方面,而对陶行知自身教育及体育评价思想的研究却极少涉足,忽视了陶行知教育及体育评价思想在近代教育评价史上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课外体育活动学生思维发展的剖析,着重强调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操作、预测、再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与多种思维并存互动性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而且是一种全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方法,更是确保学生体质增强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何为体育之真义——重读《体育之研究》有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学锋  田玫 《体育学刊》2002,9(3):7-8,11
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所谈的体育是指通过身体运动,不断增强和完善人类体质的健身教育(Physical Education),而不是指少数人参加的,以取胜为内涵以追求功利为目的的运动竞技教育(Sports Edu-cation)。运动是以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为目的的、讲究实效的健身运动,而不是那种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供人们观赏娱乐的竞技运动和形艺、技艺运动。并明确指出,体育教师的价值与业绩应在全民健身事业建设上去取得。  相似文献   

13.
随着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行,核心素养理念日渐深入校园,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既要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又要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更好地增强体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就要求实施深度教学。因此,本文首先介绍深度思维课堂教学的特征,然后讨论研究体育深度思维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求,以及体育教学中深度思维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最后以微视频资源为例,深入探究体育深度思维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健身教育论》是林笑峰晚年的重要著作,其中汇集了林笑峰体育思想的精华。在该书中,林笑峰通过论述健身、健身学、健身课等内容,初步构建了“健身教育论”的理论体系。以《健身教育论》为研究重心,剖析了林笑峰“健身教育论”的理论渊源、思维框架与现实价值。研究认为:(1)“健身教育论”的提出是对“真义体育”观的继承与发展;(2)“健身教育论”的核心观点为:健身与体育互为依存、健身学应成为学校体育的主业、体育教学应以健身教育为本职工作;(3)韩丹对“健身教育论”的质疑展现了他与林笑峰不同的学术追求;(4)“健身教育论”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有助于唤起大众对体育功能的反思、为个人健康意识与行为的培养提供指导、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竞争意识,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培养良好的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的学校体育新发展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通过对以人为本思想基本内涵的阐释,及对人的本质的探讨,论证了以人为本思想的影响下,通过在学校体育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实施素质教育,以保证学校体育能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小学体育的教学思想如"健康第一"、"增强体质"、培养"三基"、"全面发展"、"快乐体育"等都常与教学目标相混淆,存在着较严重的缺陷,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且容易走向极端或异化,导致多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健康的体育教学思想应该是在"终身体育"教学思想的统领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而把体育教学目标确立为"技术健身",即学生在运动技术的反学练复过程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全民健身实际,借鉴已有的健身评价经验理论,通过对现代全民健身系统的分析,探讨全民健康方式和全民健身质量的评价内容。建立“以人为本”的人体机能监测、健身过程评价与健身效果评价体系,既要保证健身质量的不断提高,又要在健身中创新,真正做到创新与质量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剖析了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3种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论述了它们对中国学校体育教学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对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思考,反思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兴论”与中年人科学健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明朝医学家张景岳曾说过"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言下之意,就是人到中年应当格外地关注体格的保养,为后半生的健康长寿打好物质基础.这就是有名的"中兴论".本文重温"中兴论",大力倡导中年人科学健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