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平 《陕西教育》2009,(3):69-69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根本不可能谈及什么质疑,或许是没有创设情境,没有给学生创造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 多被动接受;缺少自我意识,多依赖性,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质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要求现行的探索研究教学模式,让大量的学生积极参与、踊跃质疑。因为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分析、判断、处理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事实“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根本不可能谈及什么质疑。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我们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  相似文献   

4.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过去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他人。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根本不可能谈及什么质疑,或许是没有创设情景,没有给学生创造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同时我们还须深刻理解“学则需疑”.也就是进一步提倡的质疑。老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聚焦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我们欣喜地看到,“满堂讲”、“满堂问”,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现象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现象多了;机械、单调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少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多了;整齐划一的语文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读书的独特感悟多了。然而,当我们在追寻语文教学的本真意义和核心价值时,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也出现了种种失调的现象。一、识字写字中审美功能的缺失眼下的语文课堂,“生命意义”、“动态生成”、“对话”、“互动”等词语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些新课程理念确实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但我们…  相似文献   

7.
聚焦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我们欣喜地看到,“满堂讲”、“满堂问”.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现象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现象多了;机械、单调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少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多了;整齐划一的语文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读书的独特感悟多了。然而.当我们追寻语文教学的本质意义和核心价值时,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也出现了种种失调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传统数学课往往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课外学生作业多,自由活动少;忽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忽视学生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因此我在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应强调学生的实践(练习),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客观事物(数学知识)。?激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确保学生主动获取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是要以构建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新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学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学生要从以前的“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成“主动地探究式学习”.老师要把过去学生单纯记忆和重复做题训练的负担减掉;而要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实践活动、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多动手.多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本人在课堂上有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0.
当前跨世纪教育变革的中心,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对旧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求,去推理,主动参与学习。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发现?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抓住了小学生所具有的好动、好奇、好胜、好学等特点,尽量将课设计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变“厌学…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学观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达到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主动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采取哪些教学策略呢?笔者作了初步的探析。一、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教师精心创设不同的、逐层递进式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认…  相似文献   

12.
两种启发式教学法的比较与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教学理念,产生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21世纪的教育,需要新的教学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智慧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注入式教学法”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14.
当今是素质教育时代,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知识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根本,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人作用相结合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许馨以 《教师》2011,(27):40-40
小学思品教学是一个“雕琢心中的天使”的过程,能给儿童一个亮丽的精神底色,让他们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一颗追寻思想的心,一颗阳光生活的心”,这是思品学科所必须承载的任务。综观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观点的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  相似文献   

16.
于勇 《陕西教育》2006,(3):22-22
物理教学中引入网络,是现代物理教学中一种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其核心目标就是: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的“主动探究”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进取、创新的科学意识。  相似文献   

17.
房金余 《考试周刊》2012,(88):65-65
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但课堂教学中却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不强.常常是“师云亦云”,被动地接受知识,更不要说质疑问难了;有的老师感慨学生启而不发,学困生我行我素拒绝学习: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金钥匙”,让学生自己愉快开启学习之“锁”?我在新课程实施中,巧妙设计教学活动,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作了探索,与同行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8.
质疑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疑点.让学生主动提出疑难问题.然后引导他们去探索、解答的一种方法.它能有效地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变教师单一思考点为多元思考点.并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思维实际水平产生正效应。善教者不但要善于答疑.  相似文献   

19.
一、精心设计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要想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是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引导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在英语单词的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活力,教师应正确运用导向、导思、导问、导说的方略。为了把思维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首先用红色粉笔把单词中的元音音标标出。根据不同的结尾,让学生自己拼读,分析是开音节还是闭音节,最后再回答教师的提问,整个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把学生当作客体去塑造和灌输,不要压抑学生的主体意识,克服学生的依赖性,只有这样,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为此,教师瑟做到:少讲,少说,少写,让学生多思,多议,多做,多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空间,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求,充分发挥主动性。  相似文献   

20.
顾霞 《小学生》2012,(11):14-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不断调整思路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数学教育教学观念,把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模式落实于数学教学全过程。一、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意识的激发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提问。创设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