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内对马克思哲学最流行的曲解是将马克思哲学混同于一种近代理性哲学,同时,把马克思哲学歪曲为一种解释性的实证主义哲学。殊不知,在现代哲学对近代理性哲学或本质主义发起革命的思潮中,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是最为釜底抽薪的。马克思哲学以生存论为基础,以统一了思维和存在的实践哲学实现了对近代理性哲学的超越。正因为是一种实践哲学,马克思哲学就决然和解释性哲学、实证主义哲学相对立,而专注于对现实生活的干预、批判,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康德将自由最终确立为自由意志,认为真正自由的人是不受感性干扰的“理性人”,于是,康德自由观体现为一种唯意志论和禁欲主义的不自由。马克思在扬弃德国古典哲学自由观和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找到了解开自由之谜的钥匙———劳动,从而使自由具有了现实性,开辟了人类通往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传统形而上学注重于抽象的理性和实体,追求绝对,遗忘了人的现实生活世界。马克思发现了人通过对象性的活动(感性活动)而自我创生,达到了对生存历史性的真切领悟,揭示了现实历史的本质,呈现了前概念、前逻辑、前反思世界,从而在存在论基础上跃出了知识论路向,颠覆了整个柏拉图主义,终结了传统形而上学,开启了立足于现实生活过程的生存论哲学境域。从而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对形而上学的超越、对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的实践批判就是理解我们自己的生活,理解我们当代人的命运,这应是马克思哲学革命最为根本的当代意蕴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有的学者根据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的某些论述,把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对美的本质的阐述有了突破性进展。笔者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自我确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大学时代写作的诗歌和博士论文主要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自由与幸福的思考。1835年至1837年上半年,马克思主要受康德-费希特哲学的影响,重视人的意志自由,侧重从精神层面来考虑人的自由与幸福。从1837年下半年开始,马克思逐渐转向黑格尔哲学,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的现实因素和辨证思想,论述了"定在"中的人的自由与幸福。马克思大学时代的幸福观蕴含着其成熟幸福观的根本主旨:人本主义的原则;预示着其成熟幸福观的科学本质:唯物史观的和辨证的;孕育着马克思成熟幸福观的核心命题:人的自由是幸福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的主题从整个世界转向人类世界,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状态,并确认实践是人本身感性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生活于其中的感性世界存在的深刻基础,确认实践是人的本体活动或活动本身,人通过实践创造了人的存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以表明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这种唯物主义把主体即人的能动性提到首要地位,并从主客体相互作用中来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他们明确地宣称他们的新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并且这一哲学的任务是“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马克思确立了生产劳动的实践观,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本体论,从而实现了对以往传统本体观的根本变革。马克思通过他的实践本体论揭示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本质及其在历史和认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找到了实体世界和理念世界;物质本体和思想本体的现实基础和中介,真正突破和变革了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二元本体观念,把传统哲学的二元本体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一直是人们长期争论的问题。马克思通过对历史的考察与领悟,道出了历史的本质和真实内容,指出了历史与人的现实生活的本质关联。通过将历史原则引入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否定了思维作为哲学之前提和基础的合法性,从而完全脱离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视域,实现了哲学的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8.
《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是马克思货币研究的重要著作。在此著作中,马充思从人学的视角出发,深入地阐述了货币与人的本质、价值、感觉、需要及其异化的本质联系。这种本质联系根源于人的对象化活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扬弃货币异化与人的解放的必然关系。马克思在手稿中对货币的人学分析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站在现代性的门槛上对现代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话语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马克思通过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批判了以理性原则作为解释世界的根据的近代哲学;在哲学批判的基础上,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揭露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另外,马克思批判了对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关系进行研究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物役性经济。总之,马克思抛弃了纯粹哲学的态度,从实践出发,揭示实践的历史本质和批判本质,对现代性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根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从古希腊哲学兴盛以来,人们便从追问世界的本质到追问认识世界的方法再到追问人的本质,思考的对象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思维方式也从古代的盲目到近代的理性再到现当代的非理性转变,哲学家正深入的研究人类世界,“人的本质”是哲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西方世界古希腊哲学以来“人的本质”理论的形成过程,并粗浅研究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唯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于“生活哲学”.方可真正体现其作为“批判哲学”及其“哲学批判”的本质内涵、价值指向和根本目的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指向生活世界的哲学,是观察生活世界的世界观;其秉持从生活到生活的运思路向,立足于现实而把握未来;依托于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未完成的因而随生活主题的演变而不断变换形态,是通过优化人的生活而深刻关注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生活哲学”的价值在于:有助于对当代生活进行深刻反思,有助于在当代中国落实“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有助于反思和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因为哲学属于人文科学,是现代科学的一部分。科学是一种理性的、全方位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其中包含哲学,但不局限于哲学。人类除了科学之外,还有许多其他世界观。当代文明的世界观是一个丰富的、多层次的体系。从文化性质上看,马克思主义是意识形态而不是科学。科学研究者会有其信仰,但不必言用其信仰指导科学研究。在人类的文明体系中,科学和意识形态的文化性质不同,因而可说它们是人类不同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13.
创新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时代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一种哲学形态,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创新实践既坚持了马克思实践的观点,同时作为时代精神的概括,从根本上抓住了实践的创新性特征,是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观的确立,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向的人学理论。这种理论是对以往哲学的批判和逻辑发展,使哲学真正回归到现实人本身。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研究和考察人,对人的问题作了科学解答,揭示了人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现了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形态,对当下我国人学理论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神学的基本教义表现为对上帝的信仰,古希腊哲学的核心理念是理性。它们是西方人精神世界中的两个基本特质,对西方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基督教神学与古希腊哲学的关系表现为信仰与理性的碰撞。文章以基督教的发展历程为参照,考察古希腊哲学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基督教神学的影响,结论是:基督教神学与古希腊哲学的关系在基督教发展历程中表现为神学对哲学的顺承、弘扬与反叛,具体表现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上是信仰与理性的基本对立、相互融合、最终决裂。  相似文献   

16.
一切皆流是赫拉克利特哲学的主要观点之一,与他的本体论即永恒的活火及逻各斯学说紧密相连。一切皆流不仅意味着可见之物处于永恒的流变之中,也意味着不可见之物,如概念、名称以及事物的本质同样不断地生成和消逝;他的本体论是一种自然主义的宇宙论,而不是道德形而上学的世界观。这些观点有可能会导致对意义世界的确定性的摧毁,从而含有虚无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葛兰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其"实践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笔者概括其"实践哲学"四个方面的特征: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强调人的意识的能动性;把"总体性"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把历史主义作为基本观念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开始的现代哲学旨在回归近代哲学由之出发但却遗忘了的现实生活世界。阐述由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发生、实质和意义,廓清马克思的生活世界观的内容,并由此考察传统哲学的三大领域自然、历史和认识,才能真正体认现代哲学所实现的哲学视野的根本置换。在新的世纪,我们应在对话与交流中重新读解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论哲学的体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熟形态的哲学都是有体系的。哲学的体系化是哲学与哲学对象同构性的内在要求,是哲学具有学科理论形态的必要途径,是人类思维中概念辩证法的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批判一些哲学家企图构造永恒绝对的真理体系的弊端,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不能由此断定,他们根本否认对哲学的体系化追求。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一个开放、不断发展的科学世界观体系。  相似文献   

20.
当代哲学研究中几乎每一个单独的研究视域都曾一度宣称唯有自己才真正切中了当代社会实践的时代主题,把握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因而代表并引领着当代中国哲学精神的未来走向.其实它们都只是在很有限的程度上把捉住了时代特征,也只是在狭隘的视域中体现了时代精神,因而无论如何不能替代整个哲学体系而发展.唯有将马克思科学实践观作为共同的时代立场,才能实现内在融通、和谐共进和向马克思主义的本性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