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本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避免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专门的情境,采取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周建和 《考试周刊》2011,(70):162-163
体育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而且能增进心理健康。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品质,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教学技巧。体育老师不仅要重视运动技能,而且要重视心理健康的培养,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又发展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心理健康”这一崭新的学习领域,并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新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情绪的调节能力,新课程还特别强调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然而长期以来广大体育教师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只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的达成.那么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如何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又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呢?学生心理健康路在何方呢?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标》指出:“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长心理健康。”新课标要求学校体育应当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而且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技巧,又要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这需要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活动,采取相应的手段,以此来促进学生意志品质的提高,从而保障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充分认识学校体育教学尤其是体育活动,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一、体育活动能推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活动具有集体性、竞争性,一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因此,在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7.
蒲小平 《甘肃教育》2011,(13):59-59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要求体育教学不仅要能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下面笔者就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一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增进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体验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还要懂得如  相似文献   

9.
董建旭 《考试周刊》2015,(21):127-128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观念日趋完善。三维健康观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躯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因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就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的特点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发展有机结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我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把心理健康融入体育教学,通过体育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谈  相似文献   

10.
在少数民族地区中职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知识的传播、运动技能技巧的训练以及亲身的体验,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的发展与健康心理的形成。巧用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妙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常用教学训练,形成良好健康心理;乐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以及课外社团活动,健全心理品质。从而达到育体育心,最终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当代国际运动与锻炼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目前较为有影响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心理健康的理论假说以及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一些心理问题,指出了这个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代爱玲 《考试周刊》2009,(17):150-150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的健康手段,对人的心理健康有良好的调节和促进的作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而且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3.
体育是一种全面发展人的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除了关注学生生理健康外,体育还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各类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在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不仅有运动的功能还有健心的功能,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也可以达到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强调体育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特别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使学生养成积极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全新的健康教育观促使我们更多地思考体育活动中"身"与"心",运动技能传授与心理健康的目标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学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还必须积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加强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是21世纪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理应担负的教育使命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杨霞 《当代家庭教育》2023,(17):240-242
体育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应试教育理念下,教师往往比较关注体育学科的“育体”作用,对其“育心”作用并没有足够的关注,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坚持健康第一,落实立德树人,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育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要立足学生学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后延伸活动中,要借助多样化体育活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多措并举推进体育与健康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体育教学所起的作用已不再是仅仅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而是要更加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鉴于目前高职生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本文从高职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产生原因,阐述了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合理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体育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第一"。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不仅要重视身体健康,更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教育的任务就是努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育教师要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学的议事日程,在学生进行身体锻炼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其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开发心理潜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