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滇西高原那苍茫雄浑的十万大山深处,在一条名叫板桥河的,寂静而又卑微的河流之上,有着一座古朴而简陋的小木桥。那座小木桥的名字叫水生桥,水生是我的乳名,小木桥是我的“生命之桥”。  相似文献   

2.
杨汉光 《湖南教育》2005,(12):43-43
小时候去放牛,要过河。河上有座木桥,很长。我挥动放牛鞭想,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桥。后来,母亲带我去县城。从县城回来,我垂下脑袋,饭也懒得吃。母亲说:“隔壁阿三从城里回来高兴得又叫又跳,你怎么像吃了老鼠药,一点精神也没有?”我说:“城里的桥,比我们的木桥长得多。”我为木桥不能称雄世界伤心呢。从此,我很关心桥。我要弄清楚,世界上最长的到底是哪一座桥。读小学三年级时,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专讲南京长江大桥,还配有插图。图里的桥有两层,上层过汽车,下层过火车,一眼望不到头,县城的桥没法比,家乡的木桥更不在话下。我幼小的心里,一度认…  相似文献   

3.
<正>小熊的家门口有一条弯弯的小河,河上没有桥,到对岸去很不方便。小熊找来一些木料,在小河上架起了一座小木桥。小木桥造好后,小熊十分高兴,他唱着歌从桥上走来走去。小猴在桥上翻了两个筋斗,对小熊说:"小木桥造  相似文献   

4.
小马架桥     
河的东边是一座山,河的西边是一片绿草地。山上有许多动物,他们都想到绿草地上去玩。可是,河上没有桥,只有小马这样高大一点的动物才能趟过河。“要是能在这里架一座桥,大家不就都能去绿草地了吗?”小马想。于是,喜欢做好事的小马说干就干。他搬来几根木头,很快就在大山和绿草地之间架起了一座木桥。小兔哧溜一下就从桥上跑过去了,小猴蹦蹦跳跳地从桥上过去了,其他动物也很方便地来到绿草地上玩。大家都说小马做了一件大好事。可是,小马架的木桥不够牢固。当笨重的小熊走上桥的时候,木桥开始摇晃起来,随后喀嚓一声,木桥断了,小熊扑通一下掉…  相似文献   

5.
《桥》是现代作家谈歌写的一篇微型小说。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之桥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一场近在咫尺的灾难,一群惊慌失措约人们,一座窄窄的木桥,一位清瘦却又稳重如山的老人,用一个普通老支转生命的一瞬间的生死抉择,以牺牲自己和儿子的生命为代价,为乡亲们搭起了一座生命之桥,  相似文献   

6.
桥那边     
大山里有一座小村庄 ,村子里住着小男孩大麦和小女孩小米 ,还住着黑头发巫婆格里格。村边的小河上有一座小木桥。太阳每天把小木桥涂成金红色。咿呀咿呀 ,金红的小木桥天天这样唱歌。大麦和小米喜欢到会唱歌的小桥边玩。巫婆格里格说 :“大麦和小米 ,你们千万别到那边去 ,桥那边住着可怕的白胡子魔鬼格里郎 ,小桥唱的是魔鬼的歌。”晚上 ,大麦和小米趴在窗口看星星 ,又听见小桥在唱 :“咿呀咿呀。”大麦说 :“我不相信格里格的话 ,我想到桥那边去看看。”“我跟你一起去。”小米说。第二天一大早 ,格里格巫婆还没有醒来 ,大麦和小米就跑上了…  相似文献   

7.
生命如桥     
记得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在一个小村落里,有很多座桥,每座桥都是以人的名字命名的。并不是因为这个村落中有多少名人,而是因为每座桥都有它所代表的意义,每座桥都是父母为他们的孩子修筑的。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每家每户都会为自己的孩子修筑一座桥,因为那是孩子的生命之桥。小小的一座桥,代表一个人的生命,所以,桥才会以人的名字命名。而这个小孩长大以后,无论身在何方,都要定期修护自己的生命之桥,不能让它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8.
我心中的桥     
我一生走过许多桥,小桥,大桥,木桥,石桥,还有钢筋水泥桥;然而,这些桥都没给我留下长久的印象,唯有一座用骨肉之躯架设起的桥梁在我记忆长河里难以忘却。这是一座温暖、宽厚、安全的“人背桥”,一座永远留在我心中的桥。我家居住在湘西保靖县野竹乡一个偏僻的山沟里。1963年,当我6岁的时候,一天下午,我家来了一位中年女教师,它姓彭,个头高,剪短发,衣着整洁,面容端庄。听妈妈与她对话,才知道她是专程来让我去读书的,我心里顿时高兴起来。可妈妈面带难色,把我拉了拉,对彭老师说:“孩子是到了读书年  相似文献   

9.
到底是什么时候,我记不清了,我建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几根筷子和胶水做的桥,可费了我不少心机。受当时看的动画片的影响,我竟然给它起名叫什么“生命之桥”,这可是幼稚的我的杰作。爸爸妈妈笑我太天真,弄得我自己也不好意思了。现在你可不能笑  相似文献   

10.
猴桥     
小河上有座小木桥,小木桥晃晃悠悠的,吓得过桥的人心儿砰砰地跳。这天,有个白胡子老爷爷走在小木桥上,不小心掉到河里。正在小河边干活的猴毛毛发现后连忙跑过去,把老爷爷救上了岸。“谢谢你,好心的孩子。”白胡子老爷爷感激地对猴毛毛说,“你有什么心愿,明天在这儿告诉我,我会让你实现的。”说完,白胡子爷爷化作一缕风不见了。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教学研究》2004第10期刊登了《“木桶原理”在解题中的运用》一文,本人现就文中例4的解题策略谈点意见。“例4:小强、小明、小红、小蓉4个小朋友在郊游回家时天色已晚,他们来到一条河的东岸,要通过一座小木桥到西岸,但是他们3个人只有一个手电筒,由于桥的承重量小,每次只  相似文献   

12.
    
青春不是易逝的一段,它是一种永恒的心态。在旅途生活的烦躁和不安里,突然在你面前出现了一座桥,即使是在零落的小村尽头出现的一座颓败的木桥,都会给你我的心中暂时的、片刻的慰藉。我知道,走过了一座桥就等于旅途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虽然它在我们长长的人生旅途中只是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13.
童年·木桥     
【简评】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家乡小木桥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令人称道的是,一篇怀念童年生活的文章因为小木桥的丰富内涵而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小木桥连接的是“我”懵懂的童年生活和长大后的未知世界.孩子们总是会憧憬和追寻彼岸的精彩.这小木桥其实就是每个人童年生活中的一道彩虹。  相似文献   

14.
    
在你一生当中,必定走过不少桥吧!它们有木架的、石造的、混凝土筑的,也有钢铁构成的。它们的功用都一样,使你踏着它,走到河的彼岸。它们都是默默地卧在潺潺的流水之上。有河的地方,就常有桥。当人们不耐于长久的舟楫,便架了木桥;当木桥朽坏时,便改为石桥;当石桥颓圮了,又筑混凝土桥;混凝土裂了,再改成铁桥,至于以后,又将有更新的结构。所以同样是一座桥,千百年前跟千百年后,又经更替,桥的样式与材料也将改变,惟一不变的是:“它是一座桥。”一座让我们走,连起两岸,缩短距离的桥。人就是桥,从知识未开的远古,到科学昌明的现代;从短暂易坏的独…  相似文献   

15.
水声里的桥     
我在水乡长大,对桥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大大小小的桥,石桥木桥,司空见惯。此刻,我才感觉到自己是幸运的,如果我卧成一座桥,那么你必是桥下的水声,你以自己的流逝而证明我寂寞的存在。在我们共同的视线里,一颗颗的卵石被磨亮了,而我们依然站在岁月的边缘。我固执地把自己想象成桥的模样,让你在流动之中因眷恋而向我发出叮叮咚咚的呼唤。温馨与冷冽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诺言在夜晚才显示出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学研究》2004年10期刊登了《“木桶原理”在解题中的运用》一文,本人现就文中例4的解题策略谈点意见。“例4:小强、小明、小红、小蓉4个小朋友在郊游回家时天色已晚,他们来到一条河的东岸,要通过一座小木桥到西岸,但是他们3个人只有一个手电筒。由于桥的承重量小,每次只能过2个人,因此必须先由2个人拿着手电筒过桥,并由一个人再将手电筒送回,再由2个人拿着手电筒过桥……直到4个人都通过小木桥。  相似文献   

17.
追春女孩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女孩穿着雪白的连衣裙,站在郊外的一座小木桥上,观望着这儿的一草一木。  相似文献   

18.
趣桥历险     
刘淳 《生活教育》2011,(7):68-68
“解散——”教练员一声令下,同学们齐声欢呼,三三两两奔向眼前的各座趣桥。我却一下没了主意:先玩哪座桥呢?无论哪座桥,对生性胆小的我都是极大的挑战啊。尾随蒋恬若和朱乙璇来到一座桥前。这座桥是由近二十块吊着的木板连接而成的,每块木板的两端各用一根铁索吊在半空中的一根横杆上,因此这座桥被称为“秋千桥”。此时,已有几位先行者登上了桥,他们晃晃悠悠,  相似文献   

19.
丁磊同学问:《母亲架设的桥》和《巴黎的桥》两篇文章中“桥”各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两篇文章看起来是写桥,其实都不是写桥。《母亲架设的桥》一文中写桥,是写人记事,以母亲架桥一事为依托,叙述母亲的勤劳和爱子之情,表达出儿子对母亲的深切怀念。这是一座凝聚深厚母爱的桥:它是母亲在劳动时能让“我们兄弟”走过峡谷的安全之桥;这是一座伟大精神的“桥”;是一座性命攸关的桥——由此取得一家一年的口粮;这还是一座伟大毅力的桥;不依赖别人,母亲每年要修十几回。它看得见,感觉得到,但摸不着。“桥”在文中是物,“桥”是母亲勤劳一生的见证,“桥”叫我想念母亲,记住  相似文献   

20.
<生命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第17课<生命的壮歌>一文中的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一群羚羊为了躲避狩猎队的捕杀,在一只老羚羊的带领下,纷纷用死亡架起一座座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这一座座"生命之桥"以获生存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